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518 道试题
1 . 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八年级某班同学以“中华英雄谱”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项目主题】英雄撑起民族的脊梁

【项目目标】通过查阅资料,绘制任务展板,围绕主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展示成果,形成对“英雄撑起民族的脊梁”的认识。

【任务驱动】

任务一:第一组同学围绕主题,收集到如下名片。

人物:邓稼先
身份: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
主要贡献: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为中国核武器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他用无私的精神铸就大国之盾牌。
人物:                                     
身份:
主要贡献:



(1)第一组同学在阅读了袁隆平和屠呦呦的人物传记后,准备为其制作人物名片。请你仿照示例,从袁隆平和屠呦呦中任选一位,完成名片制作。

任务二:第二组同学观看电影感受英雄事迹。下面是他们在班级电影推荐会上准备推荐的两部电影。

图一《志愿军:雄兵出击》 (2023.9上映)

图二《我的父亲焦裕禄》(2021.7公映)

(2)请你观看以上电影,并分别为其撰写推荐词。

【活动感悟】英雄浓缩着民族绵长的记忆,也树立了民族光辉的榜样。让我们吸取英雄的精神力量,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赓续时代的精神血脉!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2 .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4年中国取得的部分成就:

时间成就
198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15枚金牌。
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7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材料二   《邓小平文选》中的内容节选: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84年中国取得了哪些领域的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
(3)请举出一例河南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建设成就。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3 .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报纸了解中国现代史:《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标题

时间标题
1949101万岁,新中国!
1950716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
1950116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支援抗美援朝
1953119必须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4629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9549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1955427从万隆开始

——摘编自陈月明《使命与主题:(人民日报)社论(1949﹣2008)》

材料二   从统计图了解中国现代史:1960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

(1)任选材料一中的两个社论标题,分别指出社论标题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60﹣196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3)通过上述材料并结合自己的实践,说说还有哪些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途径?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的开凿始于605年,全长2700多千米,是中国水利技术方面的杰出成就。反映出中国人民的高超智慧。它成为沟通沿线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有利于领土的统一管辖。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题材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

(1)材料一中涉及的水利工程的名称什么?根据材料指出它产生的作用。(一点即可)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具体什么时候南移完成?说说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诗的特点。被称为“诗仙”的是谁?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市第二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之美】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中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继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创立。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文学创新之美】

材料二

信息1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信息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科技创新之美】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隋朝建立了怎样的人才选拔制度?该制度的创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所学写出材料二中两则信息所代表的不同文学形式,并分别列举两种文学形式的代表人物各一例。(两则信息中的人物除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科技成就?结合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学生应该如何践行“创新之美”?
今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各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八年级学生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图片归类——逐梦创新中国】

(1)第一组同学搜集到我国科技成就的部分图片,请你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归类整理(填序号),并任选一例说明其意义。

①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器)
②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
096型核潜艇④嫦娥五号
(月球探测器)

类别一:国防____
类别二:航天____

任务二【材料分析一逐梦畅通中国】

(2)第二组同学展示了青藏铁路和互联网的相关材料,请根据材料概括青藏铁路的价值并简述互联网普及的意义。
铁道部部长王勇平介绍说:青藏铁路通车运营,大大缩短了雪域高原与内地的距离;极大方便了青藏各族人民出行及各地旅客进藏。2007年西藏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达340多亿元,增长了14%,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青藏铁路已成为青海、西藏两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民生活、工作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新兴起诸多行业,例如物流行业,网店等。其中成功的典型例子是马云成立的阿里巴巴,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任务三   【成果展示——逐梦奋进中国】

(3)第三组同学分角度整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些成就,他们准备以小短文的形式展示项目学习成果。请以“奋进的中国”为题,从每个角度中任选一个关键词,撰写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大国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信峰会中亚峰会
经济建设——上海浦东开发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WTO
科技创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神舟五号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高考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系国家人才选拔,关系社会公平,关系广大学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回顾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考试来选拔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索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考选制度。应该是也必须是包含着这几种基本精神: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量才使用、内行管理。

——《法制日报》评论员文章

材料二   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

——《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材料三   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最佳选择”是指古代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回答这一“考选制度”包含哪些基本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殿试创立于哪一位皇帝时期?依据材料回答宋太祖实行殿试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并依据材料回答,明代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有什么危害?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市第二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8 .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中国的对外交往,既有交流互鉴,也曾固步自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1)列举材料一中“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材料二   海上丝路盛于宋元。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在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据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设立什么专门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材料三   作为明朝的外交使节和贸易代表,他率领船队始终奉行"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准则,和沿途国家相互尊重,友好相待。……曾多次抵达东南亚、南亚和非洲东海岸。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

——《中国历史十五讲》

(4)材料四体现了清朝实行哪一对外政策?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据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请写出一个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和亲”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最终与辽、西夏、金分别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朝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北宋与辽之间的议和称为什么?

材料三   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诞生与发展

朝代隋朝唐朝北宋明朝
帝王①____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措施设置进士科,正式形成。增加考试科目增设②____
和武举
重视考查诗赋增加科举取士名额③____

(1)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格①②③处的内容。

材料二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相对于世袭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都被大大限制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作用或者消极方面来简要评价科举制。(有理有据即可)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