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7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大生一厂在1899—1926年的利润状况统计表(单位:万两)

年份

利润

年份

利润

1899

4

1911

14

1902

24

1914

40

1905

59

1917

87

1908

26

1920

215

——摘自杨可可《大生纱厂的资产、盈利和利润分配》

材料二:1938年,荣氏企业奉命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及公益铁厂进行内迁。西迁之初,申新四厂、福新五厂分别在宝鸡和重庆两地建设分厂。数万枚纱锭在连片的窑洞中开始转动,为抗战的持久进行生产了大批军用民用的急需产品。

——摘编自李梦琴《抗战大后方的荣氏企业——以李国伟系统为中心》


(1)据材料一,指出大生纱厂利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内迁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影响。
2024-03-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表

时间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189480
1900933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表

时期土地政策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打土豪,分土地
全民族抗战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表反映出1894—1900年列强在中国设厂什么趋势,这一状况是源于哪一年,什么条约的严重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表中①和②分别应填入的内容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调整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024-03-0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的决策者经过几个月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拟定了对德和约,以最后通牒的方式 迫使德国无条件接受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治非常苛刻。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剥夺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和日本以“委任统治”形式予以瓜分。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第二版)上册》

材料二

时期美国与西欧阶段
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二战后,美国制定全球霸权战略,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点。至1949年, 美国和西欧国家最终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大西洋联盟,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框架确定。第一阶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冷战结束20世纪60年代后,美苏关系的有所缓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欧联盟关系的基础。 西欧对美国的战略重要性有所下降,同时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更大进展,欧共体 的实力和影响力不断上升的趋势使美欧之间的实力对比出现变化,西欧离心倾向加剧,寻求欧洲特性的愿望更加强烈。第二阶段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冷战结束后到21世纪,北约内部的美欧关系呈现出一种裂变的趋势。但美欧之间仍然存在着利益汇合点,继续合作是美欧之间的共识。第三 阶段

—摘编自《从冷战后北约战略概念的演变看美欧关系变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巴黎和会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与西欧在上述三个不同阶段呈现出的关系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阶段美国通过欧洲实现全球霸权战略在经济、军事上的措施。
(3)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阶段美国与西欧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2024-06-07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另一方面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突变。因为重工业的发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2)

时间英国德国法国美国
1850年122.715.219.619.8
1870年228.776.750.698.7
1890年353.3208.497.9402.1
1900年420.1327.0129.4663.3

注: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时,西方国家相继成立环境保护专门机构,以图解决这一问题……此外,西方政府颁布和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的基本标准,以加强法治。

——摘编自梅雪芹《发达国家环境污染的前车之鉴》


(1)依据材料一,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于产业结构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的总体变化趋势。
哪些能源和机器的应用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请各举一例。导致1870年后美国的排放量迅速超过英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指出西方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4)关于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观点,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
2024-02-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宜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蔗糖的产生、生产、消费的变化是一部浓缩的历史

材料一:据学者考证,甘蔗的原产地是印度或东南亚,制糖技术是印度人的发明。唐太宗时曾经派人到印度学习制糖技术。在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人还改进了制糖技术,使该地区的制糖业发展很快。

——摘编自《甘蔗种植及制糖技术的西传》

材料二:初入英国的蔗糖价格极高,超出绝大部分人的消费能力。13世纪中叶,一磅蔗糖大约需一到两个先令不等。15世纪英国在大西洋属岛建立甘蔗种植园,蔗糖产量大幅度提升,蔗糖价格持续缓步下降,16世纪上半期大约1磅蔗糖值3便士(英币旧制12便士=1先令),为普通民众甚至底层穷人将蔗糖作为日常消费品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奢侈品的演进和社会发展脉络关系浅析》



                                   “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英国)劳动者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厂……无法继续将很多时间花在烹饪上。此时,蔗糖的普及提供了解决方案,工人开始适应将面包加果酱(主要成分包含蔗糖)作为主要食品,有时甚至用加了奶和糖的茶代替热餐。

——摘编自《奢侈品的演进和社会发展脉络关系浅析》


(1)根据材料一说出制糖技术发展与传播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说出英国蔗糖消费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示意图中A、B两条贸易路线中可能出现大规模蔗糖运输的是_______。(1分,填写字母)另一条贸易线路上主要贩运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三概况蔗糖给英国工人饮食带来的改变,并说明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
2024-02-2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启智园学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下表是1925年——1945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根据表格可得出(     
年份1925年1月1927年4月1927年7月1928年6月1934年初1937年初1945年4月
党员人数9945.7万1万4万30万4万121万
A.中国共产党员的人数逐年增加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人数锐减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员人数呈增长趋势D.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呈总体下降趋势
2024-02-22更新 | 1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格局不断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生产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欧洲殖民者为了满足机器工业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需求,加剧了对东方的殖民扩张,从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材料二   1919年巴黎和会后,(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列宁曾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美国和日本)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材料三   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年代史实
1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
2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
31947年马歇尔计划提出
41949年北大公约组织成立
51949年德国分为东德与西德
61961年不结盟运动成立
71993年欧盟成立
8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世界第二
(1)解读材料一,使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 局面的主要事件是什么?试举一个欧洲殖民者“加剧对东方殖民扩张”的事例。
(2)结合所学史实解析材料二,克里孟梭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你认为列宁的预判准确吗?有何依据?
(3)请从材料三年表中为以下“研究主题”选配合适的史实,并说明选择理由。
研究主题史实(序号)选择理由
主题1:冷战对峙例:5德国分裂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主题2:多极化趋势初步呈现
(4)结合材料三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探究分析,促使世界格局不断调整的因素有哪些?
2024-02-0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第二中学(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为了加强党史学习,某校八年级学生组织了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美术中的党史

               油画一 南昌起义                 油画二 井冈山会师
(1)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幅图片,谈谈你对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理解。(要求:史论结合,结论明确,表述清晰)。
【任务二】音乐中的党史

《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作品诞生于1939年3月,《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其中《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该歌曲创作于那一时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说该歌曲在当时有何价值?
【任务三】地图中的党史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示意图



(3)观察《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示意图,请写出图中①、②地点的名称。据图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任务四】数轴中的党史

(4)阅读数轴上的材料,提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历史事件,以“合作”或“团结”为主题,确定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2024-02-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岸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追求近代化的转型史,也是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某班同学以“筑梦强国”为主题设计了一期板报,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一【运用史料——反映时代需求】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


《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星轺指掌》
《中西合历》《分化津梁》《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万国公报》
《各国史略》《英文举隅》《富国策》《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

——摘自《同文馆题名录》

任务二【观察图片——感悟社会变化】

南通外商纱厂与大生纱厂占南通地区产量比例的变化示意图



任务三【对比地图——建立时空观念】

(1)根据任务一信息,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2)根据任务二图中的比例变化,概括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对比任务三中两幅地图,请你说出中国根据地建设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建立的重要意义。
10 .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它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依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图片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中交通工具的名称?写出图一、图二交通工具都采用的发动机名称?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三发明者的名称及国籍?图四的广泛使用是哪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分别写出图三、图四的发明创造把人类带进哪一时代?

材料四: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图



(4)依据材料四图片,指出英国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指出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材料五:……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5)依据材料五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请你为我国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2024-02-2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