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京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下题图为“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对此图解读合理的是(     

A.早期人类已开始定居生活B.遗存集中分布于河流上游
C.早期人类以粟和稻为主食D.展示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
2024-05-2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2 . 主题式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助于聚合知识,提升学科素养。某校初三学生小历认为“静静的材料会说话”,由此展开了研究。请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认识古代实物材料】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从材质、制作工艺等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生产工具发展的趋势。
任务二【走近近代文字材料】

材料二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由英国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随后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是______,这种机器很快就在全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造……英国的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00年的15亿英镑……随着新型工业城市的兴起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出现,无产阶级也产生了,世界的面貌也改变了。

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电力的发现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发电机、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使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新兴大国美国在经济实力上一跃超过英国。世界各地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世界城市人口已达4.15亿,占人类总人口五分之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于17世纪60年代,由英国开启的。(     )
B.两次工业革命进程中,都有先进机器的发明与应用。(     )
(3)将材料二中的______处完善。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
任务三【整合现代图片材料】

材料三

(4)结合所学,完成以上示意图。并根据小历整理的资料,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取得的建设成就。
任务四【关联当今时事材料】

材料四   2023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新质生产力是以新产业为主导的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5)据上,我们当如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助推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4-05-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赶水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关于“北京人生产生活”特征的示意图,空白处应填(     

A.制作铁器B.修建房屋C.打制石器D.磨制石器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从下面的示意图蕴含的内容分析,说明了(       
A.狩猎是北京人主要的生活方式B.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到20万年
C.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略小D.化石是了解北京人特征的主要证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以下示意图说明
A.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
B.狩猎是北京人主要的生活方式
C.北京人脑容量比现代人略小
D.化石是了解北京人特征的主要证据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用放射性碳(14C)年测试法和复原技术,如图是根据测试化石及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如下,这些原始人曾经出现的时间和居住于现在的区域是(     
A.距今约170年前云南境内
B.距今约170年至70万年前河北境内
C.距今约70年至3万年前北京境内
D.距今约10万年至2万年前辽宁境内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B.北京人复原头像
C.北京人用火示意图D.北京人生活想场景想象图
2020-12-1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以下示意图说明
A.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到20万年
B.狩猎是北京人主要的生活方式
C.化石是了解北京人特征的主要证据
D.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略小
9 . 了解文物古迹,传播科技发明,传承文学艺术,增进民族交融,是培养家国情怀,增进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材料一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都江堰示意图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云冈石窟

(1)从下面的文化遗产中任选两例,简述其承载的历史价值。
【科技发明】科技发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材料二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这三大发明分别有什么作用。

【文学艺术】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

材料三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民族交融】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民族交融发展更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材料四 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                                                  

                                                                    ——引自《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


(4)材料四是中国古代哪个民族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5)关于培养家国情怀,增进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2020-06-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19-20九年级上·福建三明·期末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如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它会使用火并能长时间保存火种,它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2020-01-16更新 | 40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卷05—2021年《三步冲刺中考·历史》之第3步中考热身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