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京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图B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圣贤的君主懂得治理国家的要领。因此命令民众都把心放在农业上。民众专心务农,那么民众就朴实好管理,有诚信就容易役使,民众诚实便可以用来守城作战。

——摘译自商鞅《商君书·农战第三》

材料三

图C   都江堰示意图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发兵征讨岭南地区。当时,秦军要进入岭南,最近的路线是穿过五岭。五岭的西端往南是漓江的发源地,往北是湘江的发源地,相距不远,所以从地形条件上看非常有利于渠道的开凿。秦始皇在详细了解了地形条件后决定在此打通水路。灵渠因此诞生。

——摘编自刘晓霞《秦始皇与古代运河考略》


(1)写出与图A有关的时代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用骨耜的原始人类。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1小题计分)
①图B生产工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农战”思想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该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了什么变法措施?
②图C水利工程中“鱼嘴”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工程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三,概括秦始皇开凿灵渠的有利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耕作方法。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2023-12-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面示意图说明(       
北京人牙齿化石、北京人头盖骨化石、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得出结论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
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他们下肢较上肢略长
A.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较为成熟B.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C.狩猎是北京人主要的生存方式D.化石是复原北京人特征的重要证据
2023-12-2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风华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民以食为天

材料一   北京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部分)

遗址地点

时代

地形地貌

考古成果(部分)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旧石器时代龙骨山山区打制石器,动物化石、朴树籽(朴树的果实)、灰烬、烧骨等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山河谷平原打制和磨制石器、石磨棒(谷物加工工具),火塘,陶器等;动物化石、朴树籽、炭化的粟和黍(早期栽培的遗存)
(1)依据材料一,仿照示例,说出东胡林人的饮食状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东胡林人饮食状况改善的条件。
示例:北京人的食物来源主要是猎取动物和采摘野果,他们还会用火烧烤食物。

材料二   有证据显示,小麦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传到西域地区。到了先秦时代麦类作物已经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西汉时期,旋转石磨在中原地区推广,改变了人们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单一的粒食传统,形成了粉食这一社会性的饮食习惯。旋转石磨的推广和小麦的规模性种植,为面食食物的正式出现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发酵技术成熟,至此面食食物正式在中国流行开来。

——摘编自惠萌《面食之路——中原和西域地区的面食文化交流》

(2)依据材料二说出西汉前后小麦食用方法的变化。以下是依据材料二绘制的“中国面食文化发展示意图”,分别说出①②处面食发展的条件。

材料三   来自中国的茶叶早期在英国还属奢侈品。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各种类型的茶叶揉捻机、烘干机等发明,大大节省了人工与体力,成本也进一步下降。同时随着陶瓷生产的机械化,陶瓷茶具得到普及,为英国喝茶风气的进一步扩散提供了条件。普通工人平均工作时间达10—15个小时,但是家庭晚餐后,手上捧上一杯热腾腾的红茶,幸福感悠然倍增。19世纪中期,伦敦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中心。到19世纪80年代,英国成为当时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郭斌《论“茶为国饮”与英国工业化的相互促进》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80年代,英国成为当时茶叶消费量最大国家的原因。
(4)学校计划进行一个“民以食为天”的小型展览,综合以上材料,从历史的角度确定一个展览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简单解释。
2023-11-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游学活动是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方式之一。某学校组织初一年级学生前往房山周口店探寻北京人的历史遗迹,完成了一次寻访京华史迹的文化体悟之旅。

游学准备:从空间上了解北京人遗址的分布


(1)观察“中国境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写出代表本次活动目的地的字母。

游学过程:参观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2)同学们在博物馆中看到了如图所示有关北京人的化石或遗存。请你任选三张图片,说明图片蕴含的历史信息。
   

游学汇报:情境再现“北京人的一天”


(3)请观察如图四幅图片,并结合所学,推想“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关于“北京人生产生活”特征的示意图,空白处应填(     

A.制作铁器B.修建房屋C.打制石器D.磨制石器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图为班级制作的关于“北京人生产生活”特征示意图,空白处是(       
A.制作陶器B.修建房屋C.采集、狩猎D.种植农作物
2023-12-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图示意图说明(       

史料

结论

北京人牙齿化石;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嘴部前伸,能够直立行走。
A.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B.狩猎是北京人主要的生活方式
C.北京人脑容量比现代人略小D.化石是了解北京人特征的主要证据
2023-12-2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中国人力量的精神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识别史料——寻找历史证据]

材料一:


材料二: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山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自古以来这里各族各部落错综交集杂居,黄帝联合一些部落战胜炎帝,炎帝部落归顺黄帝,两大部落不断地联合,交融,结成联盟。他们“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后来在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干的华夏族。

材料三:《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於天。”意思是: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

材料四:图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图二 汉武帝推恩令示意图



(1)史料一般包括实物遗迹史料、文献史料、口述(传说)史料等几类,它是我们发现、解释历史的重要依据,而实物遗迹是第一手史料,是真实历史的直接证据。请判断上面哪些史料能作为研究历史的直接证据?(填写序号,多写少写错选不给分)
(2)材料二中的“炎帝、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海内外的华人都以什么自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选人的标准依据是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图一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指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图二汉武帝实行这一“推恩令”的目的。
2023-11-2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9 . 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活在我国北京境内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古人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他们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材料二   房屋建筑,如下图



                       图1                                                     图2

材料三



铸造铁制农具示意图                                                         山西出土的“牛尊”

材料四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早期人类使用的主要劳动工具。
(2)材料二中图1、2所示建筑样式的名称是什么?它们分别是哪一地区的建筑样式?
(3)根据材料三回答,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两个重要标志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确立封建土地制度的变法内容。请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文来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
2023-11-1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示意图,回答问题。
(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①。北京人使用②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③,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2)距今一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④的农作物。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原始农业由最初的⑤,发展到用⑥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3)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⑦和⑧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4)⑨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⑩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王朝产生与发展时期大变革的时代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3-11-2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