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下图文本框的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A.百家争鸣B.诸侯争霸.C.商鞅变法D.远古传说
2021-07-16更新 | 393次组卷 | 9卷引用: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分层训练AB卷(安徽专用)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先秦文献,自夏启始,废禅让,家天下。以后的中国历史就主要围绕着一个中央王朝展开了……为了区分前后,我们找到了一个可以和王朝时代“对仗”的说法——“古国时代”……以良渚的大规模社会整合为代表的时段,即公元前3000~前2300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将之称为古国时代的早期阶段。

——《“古国时代”》

材料二   长江中游地区的商代青铜文化深受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带有浓厚的中原文化色彩,同时又发展演变出独属于自身的文化内涵,不仅在整体上与中原地区有所差异,其内部之间也互有异同。

——《长江中游地区商代青铜文化研究》

材料三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的论道与成就,就是那个时代智慧的结晶。这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它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至今仍然受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回答,“古国时代”指哪一王朝之前?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我们目前了解“良渚的大规模社会整合”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商代青铜文化”在长江中游地区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代青铜器代表一例。
(3)根据材料三,简述“跨世纪大辩论”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综上所述,归纳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征。
22-23七年级上·广东·单元测试
综合题 | 适中(0.65) |
3 .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史记·周本纪第四》

材料三   ……(这次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

材料四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两张图片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它们的推广促使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2)请问材料二概述的是哪一历史时期?材料二中“诸侯强并弱”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历史趋势?
(3)材料三的“这次变法”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最能反映“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的措施是什么?其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根据材料归纳其产生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2022-09-30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分层训练AB卷(广东专用)
4 .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总,若此,则天下治。


(1)材料一、二、三各自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
(2)材料一、二代表的思想学派中,各自创始人是谁?两大学派创始人在政治上的主张各是什么?他们分别给后世留下的经典代表和言论著作有哪些?

材料四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商君”是谁?他代表哪个学派?

材料五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诸子百家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这一局面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六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闻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节选


(5)根据材料六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其意义在于什么?
2022-08-29更新 | 26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七年级历史上册分层训练AB卷(部编版)
5 .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秦的暴政,人民怨声载道B.私学的兴起,社会上有学问的人越来越多
C.分封制的实行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2021-12-17更新 | 264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7年秋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检测
6 .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的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发生急剧变化
B.孔子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C.分封制的实行。
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2020-04-21更新 | 3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题(一)历史试题
7 . 经过百家争鸣,宗教、哲学、政治、伦理学说真正达到了结构化、体系化。材料强调百家争鸣(     
A.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B.促进了思想学术的繁荣
C.阻碍了私学教育的发展D.实现了社会思想的统一
8 .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
A.法家的衰落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加强思想控制D.注重儒家学说
2016-11-27更新 | 1240次组卷 | 24卷引用: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试题汇编(一)
10 . 善于梳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下图是关于哪一知识点的梳理(     
A.科学技术发达B.百家争鸣出现C.地方书院兴起D.儒家学派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