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1 .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2019-01-30更新 | 1564次组卷 | 134卷引用:七年级历史2017-2018学年人教版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2 . 下列史实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
①百家争鸣
②商鞅变法
③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④兼并战争
⑤中华文明的起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2018-11-05更新 | 16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单元清二
3 .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主要社会现实是(     
A.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周天子提倡思想自由
C.当时的知识分子喜欢议论时政,组成社团学派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2018-08-09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检测题
4 . 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出现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时期
6 .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不断发展B.社会大变革的出现
C.频繁的争霸战争D.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
7 .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
A.法家的衰落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加强思想控制D.注重儒家学说
2016-11-27更新 | 1240次组卷 | 24卷引用: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试题汇编(一)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8 . 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A.乙B.丙C.甲、乙D.甲、丙
2016-11-27更新 | 685次组卷 | 42卷引用:七年级历史人教版2017-2018学年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