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情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A.减轻刑罚B.崇尚节俭C.重视法治D.休养生息
2 . 朝代更替,历史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并加以改正。
(1)约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在公元前1046年的长平之战中,周武王大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长安。
(4)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3 . 西汉初年,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大片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由此可见,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       
A.重文轻武政策B.文化专制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
2023-10-07更新 | 722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如图是秦末至西汉文帝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表。a阶段人口数量下滑和b阶段人口数量迅速提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C.科技进步,人丁兴旺D.重视民生,以民为本
2022-11-24更新 | 1135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A.勤俭治国B.勤于政事
C.善于用人D.虚怀纳谏
2022-06-21更新 | 2260次组卷 | 64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汉书》中记载,汉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过程。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楚汉争霸B.文景之治C.盐铁专卖D.统一铸币
2022-06-10更新 | 455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市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时多次下诏减“田租之半”或“租税之半”;景帝时甚至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这些举措
A.体现抑制诸侯王的意图B.贯彻了儒家仁政思想
C.促进了封建统治的稳固D.促成了“光武中兴”
2022-06-04更新 | 905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市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成语“贯朽粟陈”出自《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描绘了西汉早期国库钱粮富足的景象,这种景象的出现原因是
A.文景之治的成果B.“推恩令”的颁布C.铁犁牛耕的使用D.盐铁专卖的推行
10 . 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秦汉时期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时代”。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022-02-20更新 | 733次组卷 | 105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鹏程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