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民族交流与融合是古代中国的历史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00年楼敬建议)“把汉朝公主嫁给C______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配送嫁妆……刘邦听从了建议……后来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

——张秀平、王晓明《古代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十五)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夏天,武帝集结十万骑兵……又征调十万步兵转运粮草……此役,漠北C______主力丧失殆尽,残兵败将远遁逃命不敢再战”。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材料二   魏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改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C处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名称。材料一中两则材料反映西汉王朝对该游牧民族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帝实行“汉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你认为应怎样做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总是觉得:匈奴从中华版图上消失,是一种巨大的遗憾,这种遗憾就像一块永不愈合的伤口,时常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疼痛。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赖于这种文化,才能坚持生存和发展下去,而文化的运动与交流,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匈奴短暂的东方生活中,虽然对中原汉王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但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

——《怀念匈奴》

材料三   


穿汉族服饰的少数民族贵族        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四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皇帝”的姓名?根据材料一说说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强大后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匈奴对中原王朝构成的威胁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专门设立了什么机构来总管西域事务?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反映了当时黄河流域在民族关系上的什么趋势?根据材料四指出在什么事件后这种趋势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
(4)结合四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2020-11-03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备战2021年中考历史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安徽专版)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反击。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2024-02-27更新 | 43次组卷 | 115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马鞍山当涂县塘南初中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