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西晋末年至刘宋为止,许多少数民族自西、北方徙居中原,与汉族杂居。中原地区陷入动荡也造成中原人士离开故土。北来的侨民多集中在长江流域。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为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阅读中国·社会卷》

(1)依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阶段的人口迁徙对“社会的久远进步”的作用。

材料二:

时间1500~1850年1850年~1945年1945年~2000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500—1850年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历史事件。概括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十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美两国1870年、1913年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比重(%)

材料二   民族解放运动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主要包括北美独立战争、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一战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30年代亚非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二战后初期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和20世纪60至90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等。

—摘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从1870年到1913年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的发展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世界殖民体系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欧美资本主义发展与民族解放运动之间的关系。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图反映的是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结构变化趋势。造成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是(     
项目1978年1985年1990年
农业结构种植业79.369.364.7
牧业15.522.125.8
林业3.65.24.3
渔业1.63.55.4
A.土地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024-03-30更新 | 18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关于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背景,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80年代初期下降与家庭联产承包有关B.80年代后期增高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
C.1990年波动是因为“南方谈话”影响D.1994年后下降是因为贯彻十五大精神
2024-06-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4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质量调研检测历史试题(三)
5 . 13世纪到19世纪期间,教会、国王、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深刻地影响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下列能典型地反映这一时期王权权势变化趋势的是(     
A.B.C.D.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固定式动力源装置容量统计表(单位:千马力)

年代1760年1800年1830年1870年
蒸汽机5351602060
水车70120160230

——摘编自【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发展,蒸汽动力却逐渐暴露出它的缺陷:效率很低,结构笨重、传动操纵系统不灵便,使用不够安全、蒸汽动力不能做远距离输送等。生产的继续发展,需要寻求新的动力形式。于是,在电磁理论指导下,19世纪中叶以后,发电机和电动机分别问世,并逐渐完善应用于工业生产。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又有不少人致力于电力的远距离输送实验,逐步使高压流输电得以实现。电力便从仅仅应用于照明扩大到为电冶、电解等工业用途提供能源。到20世纪初,电力已代替了蒸汽动力的统治地位,牢固地树立了自己的优势。

——陈雄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固定式动力源装置容量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电力取代蒸汽动力的原因及电力广泛运用的意义。
2024-04-18更新 | 10次组卷 | 2卷引用:押题猜想六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2024年中考历史终极押题猜想(安徽专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为领主及其附庸农民生产所需物品的经济单位,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和社会单位。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材料一中“单位”盛行于什么地区?据材料,概括它的性质。写出“单位”中起到维护公共秩序作用的机构名称。

材料二:城市手工业者从事的是小商品生产,出卖产品来换取自己生活所需的其他商品。……商人是中古西欧城市居民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取得自由或自治,一般以赎买为手段。但有的城市居民不得不以武力来争取自由。

——《世界史•古代史编》


(2)材料二中“中古西欧城市居民”由哪些部分组成?据材料,归纳“城市取得自由或自治”的方式。

材料三:将分散的手工工匠集中在同一工作场所,不仅能更有效地使用资本,而且可以缩短各道工序间的空间距离。……15、16世纪之交,英国有个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租土地兴办了一个小型租地农场,与6个受雇的农业工人一起参加劳动,……收益不菲。

——《世界通史》


(3)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出现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3-11-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回答如何避免使“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这一严峻问题,反法西斯同盟国家达成了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和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秩序的共识。……美国首先发出明确的对苏遏制与对抗的信号。……西欧各国从经济上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改革的“布拉格之春”是东欧国家怀疑、拒绝乃至要求摆脱苏联模式的情绪表达和改革实践。……不断独立的亚非民族国家都面临巩固独立和发展经济的任务,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互联网对人类互动能力和全球相互联系的影响远远超过火车、飞机、电报和无线电。……随着苏东集团的转轨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几乎覆盖全球。……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进行优化配置已经成为可能。……强大的日本经济早已与美国经济和德国经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中国和印度的工业革命和经济复兴是世界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结构性变化。……1992年,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巴西里约热内卢17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和大约2400名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地球峰会”。

——《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达成“共识”的目的和成果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概述二战后世界的新变化。
(2)据材料二,归纳经济要素“优化配置”的条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
(3)综上所述,归纳战后国家间关系变化的趋势。
2024-04-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四十五中校集团联考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1949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有史以来的剧烈变化,……不断向半殖民地丰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并且“沉沦”到“谷底”,这个“谷底”就在20世纪头20年,……因为是“谷底”,所以是中国社会最困难的时候。

——摘编自王伟光《让史学研究为大众服务》

(1)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头二十年中国社会沉入“谷底”的表现。

材料二   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到“谷底”时期(20世纪头二十年)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起,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近代中国这个“沉沦”到“谷底”,然后“上升”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

——摘编自张海鹏《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

(2)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文化的角度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
2024-04-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13世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已不断发生庄园自营地缩减、劳役地租改为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等现象。13世纪末,由于人口增长,这种情况更进一步加剧。自14世纪初起,西欧经济变化剧烈,出现所谓的封建主义的危机,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改为出租经营,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人身自由,劳役制庄园趋于瓦解。

——肖翠松《试析中世纪西欧庄园制瓦解的经济影响》

材料二   在中世纪早期,手工业严重地依附于庄园,手工业者与世俗领主及教会、领主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在中世纪中期,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放松,一方面是一些农村手工业者去了城市以后,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货币地租的出现,可以以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使农村的手工业者有了相对自由的身份。至中世纪晚期,手工业者则享有了更大的自由,他们可以直接接收包买商的工作。

——张卫良《中世纪西欧农村手工业的起源和特点》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庄园瓦解的原因和表现。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农村手工业者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并指出其实质。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社会发展的角度概括其趋势。
2023-10-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城南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