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德国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

材料二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三   回望近代中国历史,自1840年西方列强用枪炮轰开中国紧闭的大门,昔日灿烂辉煌的东方大国便陷入任人宰割、四分五裂的困局……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等都试过了,都没能拯救处于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哪一事件的发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根据材料二,归纳李大钊的历史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图中所示的“A”处应填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重要理论成果的名称。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如图为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在1994年、2005年和2012年的整体规模和实力变化柱状图表。这一变化表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A.现代化B.多级化C.信息化D.全球化
2024-04-11更新 | 4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宋朝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这种变化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后完成是在何时?
(2)请分析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哪两个地区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
4 . 唱红歌.学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站,抵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朝,建设高朝。

——摘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波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

材料二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摘自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歌曲《希望的田野上》歌词

1978-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

年份我国粮食产量
19786095亿斤
19878248.2亿斤
199610090亿斤
200810570亿斤
201412142亿斤
2023139082亿斤

材料三   有一个梦,追了百年。从美好,奔向着明天。不忘的初心,牢记着使命,担当扛双肩,任重而道远,千秋功业,携手创辉煌,向前,向前,向前,梦圆!

——摘自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曲《追梦百年》歌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50年代的反映歌词内容的三个历史事件。
(2)根据如表.概括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结合材料二的歌词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村走上“希望的田野”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歌词中“圆梦”的含义。在红歌的传唱的过程中,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024-05-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5 .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中国古代历史著名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兼并趋势加快,诸侯国基于生存和发展的现实情况,也迫切要富国强兵,于是就出现了历史上最热闹的变革。实质上就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一场改革运动,目的就是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基础。

材料二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成为第一大强国”。

材料三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步六孤

贺兰

图一

材料四   国力增强,统治稳固,对外战争也取得了重大胜利,疆域进一步扩大,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落后被动的局面。

材料五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

——《邓小平选集》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国时期,哪国的变法成效最大?这次变法是由谁主持的?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此次变法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之成为“第一大强国”请你从经济、军事方面各举出一条改革措施。
(3)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是中国历史上又一重大改革,请你说出这次改革的名称。
(4)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图一和图二所示的是此次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
(5)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上述两次改革都使国家发生重大变化,请你说出两次改革为国家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6)依据上述问题以及当今社会实际,结合材料五的言论,请你谈谈改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024-01-23更新 | 1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     
A.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流B.郡县制必然取代分封制
C.诸侯国数量减少,统一趋势加强D.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崛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用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特流水线生产对人民生活出行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再举出一位当时对汽车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人物。

材料二: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技发明层出不穷,人类的智慧像魔术般地将电灯、电话、电报、电站、电车、电机、电缆等新生事物接二连三地呼唤出来。……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某些质变,集中化、垄断化以及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大大加强。

——摘编自李宏图等《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人类进入了哪一时代?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个时代的特点?

材料三 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

  年份
城市  
1800年1850年1880年1900年
纽约646921 9123 437
伦敦9592 6814 7676 581
莫斯科2503656121 000

材料四: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日本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完成了汽车普及化。到1992年7月,日本各类汽车的总拥有台数已达到6000万台,不但导致空气污染,而且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交通拥堵日趋严重。

——摘编自李蓉蓉、郭惠斌等著《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

(3)材料三体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什么变化?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时这些城市出现的环境问题。
(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科技的认识。
2023-12-0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①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②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据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

成就1

成就1

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出来时,会场上沸腾了。很多国家的代表政呼、鼓掌、铜她,向中国表示祝贺。有的非洲代表高兴得跳起舞来。1115日,乔冠华奉中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受到热烈欢迎。1972年。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据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三:以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情况

居民收入统计表

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343.4133.6
19901510.2686.3
200062802253.4
201736396.213432.4

1978-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人民币亿元)

   

材料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请将材料一表格中序号①②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成就1、成就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3)依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呈现这一趋势变化的原因。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2023-09-22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云南省保山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它作为一项完整的正式的外交原则,是周恩来在1953年底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来的,并成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在该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将会为新中国赢得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据张守军《周恩来外交思想及当代价值》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截至2021年,中国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5项。2021年,中国向80多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超过20亿剂的疫苗援助。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外交原则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原则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一名美国记者认为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49-1979年国际社会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坚定力量的认识。
2023-07-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及原因

经济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
北方表现经济发达遭受破坏、萧条
原因原因国家统一、政策保证、科技进步战乱频繁
南方表现生产落后得到开发
原因地广人稀技术落后北方人南迁战乱少、社会安定自然条件优越

——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唐朝至南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年代地域唐朝天宝元年(742年)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
北方493459679
南方2578301238

“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史记》与《宋书》反映江南地区的发展情况分别属于哪一时期?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南方地区在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三表,指出唐朝中期至南宋南方户数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的趋势。
2023-07-2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