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3 道试题
1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听取了廷尉李斯的意见,将分天下为36郡,以郡辖县。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政治局面?根据材料一,分析秦朝为破解这一困局建立了什么制度?对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在秦代地方制度基础土,先后分封异姓和同姓诸侯王,确立了郡县和封国并行的地方行政体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诸侯国的势力日渐膨胀,对西汉中央集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终于在汉景帝时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

——摘编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在秦基础上,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新变化?并根据材料分析这种变化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变革呈现出的总体趋势。
2024-02-27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4 -【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2024九年级下·天津·专题练习
2 .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各项举措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西周和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指出从西周到秦朝中央对地方管理变化的趋势。

材料二   唐朝在中央设立政事堂,重大事务都要由政事堂会议讨论,经皇帝批准后颁行。三省的首长都是宰相,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是宰相,所以宰相多至一二十人。宰相在政事堂集体议事,三省又互相牵制,避免了个别宰相专权。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宰相设置的特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用明清时期的一项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材料三   朱元璋称颂孔子为“万世帝王之师”,说“四书五经如五谷,家家不可缺”,规定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等。朱元璋命人删去《孟子》中不合己意者85条,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等,编成《孟子节文》,作为诸生学习的根据,删去的部分不准学习。

——摘编自安震《千秋兴亡:明》

(3)依据材料四、分析朱元璋推崇儒学和删减《孟子》的做法是否矛盾并解释理由。
2024-06-0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1 -【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出现了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的统治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况西汉农业政策的特点。

材料二   在唐朝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同、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2)根据材料二、概况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当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所述史实发生在哪一朝代?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

年份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7414495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4 . 1965年,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些变化(     
A.破坏了美苏政治力量对比平衡B.瓦解了帝国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促进了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构建D.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2024-04-15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天津市河北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5 . 国际关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流强国力量对比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及利益分配体系。其发展变化会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各国关系、各国力量对比和各自的利益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克里孟梭)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劳合·乔治)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百灵鸟”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堂吉诃德”。

——摘编自陈叔谅的《世界大战史》

材料二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联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三 多极化虽出现加速形成的趋势,但毕竟还未正式形成。世界主要大国仍在进行深层次的战略调整,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及相互关系还未完全定位,多极化格局形成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变数,因而未来多极化格局是否就是五大力量中心或五极,尚需继续观察。不过,多极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由于各国在国际上所处地位不同、利益不同、政治观念不同,所以各国对多极化的态度也不同。有的是推动力,积极适应这个潮流,推动多极化的发展;有的是唯我独尊,企图“一统天下”,阻碍多极化的发展。但是不管你的力量有多大,即使号称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若想逆潮流而动,必将受到历史的无情惩罚和嘲讽!

——摘编自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是什么?据此分析美国为什么没有达成这一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什么?该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这种国际格局的变化。
2024-04-06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结课练习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国际关系学界针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就国际格局做出了“一超多强”的判断。在变局中,美国“一超”的地位动摇了,新格局的形成处于动态局面。对“新格局的形成处于动态局面”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D.国际经济新秩序己建立
2023-09-23更新 | 719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4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一)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能源·环境

材料一   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篇》

材料二   工业革命影响下的能源开发

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代①____电气时代
能源煤炭②____、石油

材料三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示意图


材料四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下图为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的场景。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政治因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并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将序号①②的内容补充完整。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别说明“机械化”“电气化”两个时段能源使用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4)工业化为人类带来了“欢欣”和“痛苦”。据材料四指出《机器时代的“享受”》其真正含义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技术革命的认识和启示。
2024-02-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天津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8 .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朔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某校九年级同学以“利益·战争·格局”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   

材料二   有专家说:就像1914年时那样,一起小事件就能够触发同盟义务,引发一场覆盖面更广的战争。

材料三   1913年英、美、德、法的实力对比表

在工业产量上所占位次3124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1543

材料四   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

材料五   194558日,美国有位外交官指出: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1)材料一时间轴展示了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变化趋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A、B、C三个阶段呈现的世界格局或趋势。
(2)材料二中的“小事件”指的是什么事件?
(3)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4)材料四中罗斯福和斯大林分别评价的是什么事件?
(5)材料五中“战争才刚刚开始”中的“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6)一个国家能够在世界未来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中国应怎样应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2024-04-1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攻占冬宫

材料二   1913-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191319211923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

材料三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始于1928、年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他们将资金投八业和机械生产,大型工厂在苏联非常普遍。建设成就的取得依赖于国家制定计划来协调各方的行为,规定企业产量,引导企业生产。这些措施当时推动了苏联经济迅速发展,但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增长突然放缓,到80年代末,经济停止增长。

——若什么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英)罗伯特·C·艾伦《全球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归纳总结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概括1921-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
(3)1928年苏联推行工业化建设时的领导人是谁?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显著特点。
2024-03-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结课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5月,美国通过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

——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1)材料一中1930年美国挑起关税战是为了应对哪一场危机?这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关税战没有使美国摆脱危机,美国最后是通过什么办法走出了这场危机?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日本二战后工业生产在世界上所占比重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共同原因。

材料三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你认为上述材料及作答,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2023-04-2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红桥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