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83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1980年至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组织以及地区GDP总值及比重变化(GDP单位:10亿美元)能够反映出当今世界(     
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
地区总产值比重总产值比重总产值比重总产值比重
全球11156100%23521100%33858100%66073100%
美国285726%596325%1025230%1499223%
西太平洋地区232721%545423%924527%2016731%
欧盟380534%739531%891926%1702026%
A.世界各国经济呈均衡性发展态势B.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趋势
C.美国工业生产能力超过欧盟D.全球化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2024-05-2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16世纪(1588年)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17世纪打败了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荷兰后,18世纪,又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到1850年前后,英国霸权达到了顶峰——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的40%,海军吨位几乎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总和,当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挑战英国的霸主地位。

——摘编自闵凡祥《英国世界工业霸权兴衰的宏观分析及其历史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是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新的多极化世界初露端倪的交替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轮番升级的军备竞赛和全球争霸直接导致两国国力的相对衰落。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和西欧、日本力量的崛起,有力地牵制和冲击着美苏两霸的势力。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和苏联的“新思维”成为推动苏联社会质变的催化剂。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世界霸权建立的方式。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90年代世界格局演变趋势,并概括其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归纳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4-05-21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廊坊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数据反映社会变迁,数读中国,见证发展奇迹。

材料一   表一1952年和1957年国民经济结构比重变化示意图

表二1952-1956年中国经济成分结构变动情况表

年份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
1952年19.1%1.5%0.7%6.9%71.8%
1956年32.2%53.4%7.3%0%7.1%

表三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表

年份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978年3645.2亿元381.00亿元
1980年4545.6亿元463.00亿元
1985年9016.0亿元858.00亿元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表一、表二、表三数据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上述变化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影响上述变化的共同因素。

材料二   

(3)分析上图材料数据,论证我国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必要性。
2024-05-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沧州市九年级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条约及影响。

《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材料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材料三:《生物多祥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上,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赢得多方称赞。在谈判的最后阶段,中国为实现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愿景,推动协议达成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主题为“新时代,共享未来”。2018年以来,进博会成功举办六届,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平台功能,对加快构建新 发展格局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缺。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固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并发表题为《推动停火止战 实现持久和平安全》的重要讲话。中方呼吁尽快召开更具权威性的国际和会,凝聚国际促和共识,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材料四: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时,17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等就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发来 1500多封贺电贺信,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友好情谊和美好视愿。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坚信中国共产党将在新征程上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据材料一,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三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二中1945年、1953年、1971年、2001年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四件重大史事。
3.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以来我国国际地位的发展趋势。
4.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在世界上树立了怎样的形象,概括其表现。
5.从以上材料和问题中你能体会出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赢得这样的国际地位,其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原因是什么?
2024-04-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英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变化趋势,这条折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024-06-1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2024年九年级中考三模文综试卷-初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任务一:【图片解读——技术进步】

(1)根据上面图片信息,请分别指出图1、图2反映了哪个时代经济的发展。并概述图3纸币出现的原因?
任务二:【史料解读——社会风貌】
(2)唐诗和宋代著述对研究唐宋社会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下列问题作答。
①杜甫《忆昔》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治世是(        )
②吴自牧《梦粱录》:“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反映了宋朝经济(        )方面的发展。
任务三:【数据解读——社会发展】

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

2080

40%

3120

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5500

65.5%

2900

34.5%

——根据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整理统计

(3)上表数据反映了从唐朝到北宋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4-04-0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条……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

材料三   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下图)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指谁?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比较起来材料一,材料二中汉武帝对待匈奴侵扰的措施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汉族人民对待游牧民族的文化采取了什么态度?
(4)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游牧民族纷纷南下,当时各民族之间关系出现了一种什么趋势?哪一个皇帝主动改革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发展?请列举这次改革的两个举措。
2024-04-0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它是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制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仅仅数十年时间,以农业和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就变成了以工业和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使人们的生活状况大为改观。新城市的兴起,老城市的改造,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动,整个国家向城市化迈进的走向,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等等,都使身处其境的人们大为惊讶,有人欢喜有人愁,但却无人能够阻挡这一趋势,只能去适应它。

——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整个19世纪——这是个既悲哀也富于戏剧性而又以天才辈出为标志的时代。说它令人悲哀、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丑陋;说它富于戏剧性,是指持续不断的动荡起伏和战争;说它天才辈出,表现在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上。

——摘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它”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以上历史事件引发了人类社会哪些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对19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评价。
2024-06-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初中历史
9 . 下图中,有一条折线反映了中国制造业规模占世界份额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024-03-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基础摸底测试(二)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

材料三   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为了巩固政权也因汉文化发展相对成熟,逐渐“汉化”,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鲜卑族的改革....这一时期,胡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战乱中相遇,促使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这些发展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元化,思想不局限于一种,为隋代大一统和唐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之风做了充分铺垫。

——高畅《魏晋时期胡汉冲突下的文化交融》


(1)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中汉武帝对待匈奴侵扰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三中汉族人民对待游牧民族的文化采取了什么态度?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各民族之间关系出现了一种什么趋势。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鲜卑族的改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并列举一例改革措施。据材料四、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汉文明相遇有何影响。
2024-03-1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