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现象(       
1900、1920年美国化学、冶金、机械等工程师与有上述领域学位的专家人数统计 (人)

A.使美国进入“电气时代”B.推动了美国的工业化
C.使美国出现了“新经济”D.促进了美国人口增长
2 . 下图所示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统计。该图所示现象表明(       

A.社会主义发展遭受挫折B.亚非拉国家主导国际政治
C.美国彻底丧失霸权地位D.新中国获得国际社会认同
2024-06-1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九年级中考二模文综试题-初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任务一:【图片解读——技术进步】

(1)根据上面图片信息,请分别指出图1、图2反映了哪个时代经济的发展。并概述图3纸币出现的原因?
任务二:【史料解读——社会风貌】
(2)唐诗和宋代著述对研究唐宋社会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下列问题作答。
①杜甫《忆昔》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治世是(        )
②吴自牧《梦粱录》:“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反映了宋朝经济(        )方面的发展。
任务三:【数据解读——社会发展】

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

2080

40%

3120

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5500

65.5%

2900

34.5%

——根据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整理统计

(3)上表数据反映了从唐朝到北宋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4-04-0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促使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71—189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源产量统计情况(部分)


生铁产量(单位:千吨)

钢产量(单位:千吨)

年份

1871

860

1665

1564

6600

80

68

521

600

1891

1897

9203

4641

7499

740

4277

2352

3200

A.近代科学的创立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扩军备战的推动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2024-03-24更新 | 171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河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与下面统计图中③段趋势相关的史实是(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大跃进”D.“文化大革命”
2024-05-2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盐山县第六中学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3年英、法、德、美的实力对比表。

项目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23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42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245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方的是哪一国家?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解释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全面爆发,1945年结束)
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统计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死亡人数约6000万,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大事记(部分)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东欧先后建立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7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召开。
1920-1922年,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
(2)据材料三,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
7 . 下列关于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英国棉手织工场工人和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
A.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
B.乙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
C.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D.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2023-12-2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的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全面爆发,1945年结束)
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统计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死亡人数约6000万,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
数据来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大事记(部分)1917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东欧先后建立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7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91月,巴黎和会召开。
1921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
1945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
19457月,波茨坦会议召开。
19201922年,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

(1)根据材料,概括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
(2)根据材料中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大事记,结合所学知识,以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为主题,提炼观点,并选取材料中的两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局部动荡仍旧频繁发生,世界依然很不安宁。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际社会应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024-02-27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见下表。

表一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19521957增幅(%)
钢(万吨)135535296
煤炭(万吨)66001310098
棉纺物(亿米)38.350.532
谷物(万吨)163921950519

表二   1953-1957年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x)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二   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水利、国防事业也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摘编自《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概括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弯路”指的是什么?这些工业成就得益于主要我国实施了哪一重大举措?
(3)这一时期(1956—1966年)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请举出代表性成就一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      近代普及教育的速度是非常之快的。据有关统计,1873年,其初等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只有28%,1891年达到50.3%。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它在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决定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到1907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迅速提高到97.3%,基本实现了普及四年制初等义务教育的目标。同年,决定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为六年。”材料中划线的国家指的是(     
A.俄国B.美国C.英国D.日本
2024-04-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