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年代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某一时期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势。有小组开展了以“年代尺里的大格局”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1.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历史事件完成年代尺的制作。
________
_________
2.依据上述年代尺,某同学认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你认为这一变化是什么?选择年代尺中任一个事件说明其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3.综合上述年代尺的内容,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时期世界格局变化的认识。
2024-05-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嘉定区五四制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二模试题

2 . 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急剧变革,开始了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转型。

立体的历史,是由史料经历史研究传递给读者,三者互动而后产生。学习小组找到以下材料

A.晚清一群满族贵妇(美国人拍摄的老照片)

B.1953年反映“一五” 计划取得成功的连环画

C.《江南制造局记》 (1905年文宝书局印)
时装女服不兴长
尺寸先须合体量
窄袖短衣高护领
青裙还要仿西洋
D.清末民间歌谣
图表说明:
从公元元年到1500年,中国处 于领先地位。1800年后,被西欧和美国超越。从1952年到2016年,中国的GDP占全球比重由4.6%上升到14.84%,这一趋势如今仍在继续。
E.全球经济变化图
1.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上述材料中,属于反映近代中国工业的文献史料是:_____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口述史料是:_____
2.通过材料A、D 和 B 可以观察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状况,这种变化反映出(双项选择题分)(     
A.生活方式的转变B.学校教育的普及
C.思想观念的开放D.国际地位的提高

学习小组又整理了一份大事年表。

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事”诏书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3.根据材料与大事年表,结合所学,谈谈你对“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剧变”的认识。
2024-05-1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趋势               材料二:21 世纪以来中国举办的部分国际会议
(1)将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2)材料E1971年《时代周刊》封面的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你如何理解这一句话?
(3)根据材料A到材料F,思考近代以来中国外交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4)除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请另行补充一则史实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发展,并说明理由。
2023-11-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罗南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20世纪以来的国际格局演变

国际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变化的基本形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但是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材料二: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2017年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1)从材料一看,“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列举与此相关的重要国际文件两例。
(2)从材料一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中“两极”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国家?哪个重大的事件标志两极格局结束?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变化的认识。
2022-08-16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五四学制)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二模)
5 . 经济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也影响着历史发展走向。

材料一:



          A《天工开物》插图             B秧马                         C翻车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唐·杜甫《忆昔》节选)

材料三:我国南北方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19.8%99880.2%
唐代39243.2%51556.8%
北宋112262.9%66237.1%

1.请将材料一中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按时序排列(填字母)

2.材料二诗歌中反映的治世局面是“           ”,这首诗歌与材料一中的图片F可以共同佐证唐朝时期             行业的发展。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西汉至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人口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以上人口变化对北宋时期南方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2-11-2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19 世纪欧洲人口的变化

材料一


材料二 1851 年英 、法、俄国三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结构统计表:

国家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48%52%
法国75%25%
俄国93%7%

材料三1800年和1900年欧洲10万以上城市人口分布图:



(1)概括19世纪欧洲人口变化的重要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欧洲人口怎样的趋势?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19世纪欧洲人口变化的认识。   
2021-07-0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罗南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新闻报刊与近代中国

材料一   孙诒让(后来的经学大家,温州读书人)从光绪十三年(1887年)起就开始订阅《申报》和《万国公报》。张棡(温州读书人)则是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已有定期阅读《申报》的习惯。

——瞿骏《清末上海对江浙地方读书人的文化辐射》

材料二   墨海书馆(1843年由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现代出版社)采用铅字活字和新式的滚筒印刷机,实现了机械化印刷,速度远远超过传统木刻印刷,一台印刷机一天可印50000个双面页。其最初半年的印刷量便轻易超越从前手工机器的全年产量,达到338万余页。

1872年4月创办的《申报》(英国人创办)每份八文钱(当时乘坐人力车一段短途车费尚需一百文铜钱),初创时销量只有600份,创刊四个月后,仅上海日销量就达3000份之多。

——李江《晚清现代印刷技术的输入及其影响》

材料三   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出版于1894年,次年严复即选择此书予以及时地译述。1896年,此书开始以抄本的形式在其师友圈子中流传。然而,此种仅以抄本在朋友间传阅的方式毕竟限于较为狭小的圈子。《天演论》在《国闻汇编》(《国闻报》副刊)上以连载的方式首次公开发表,标志着其传播模式突破了人际关系的限制,而发展到大众传播,这显然是一个重大转折,是进化论风靡全国的真正开端。

——陈其泰、刘永祥《天津〈国闻报〉与晚清新思想的传播》

材料四   中国近代报刊相关数据表


时期
1895年前1895—1898年1898(政变后)—1913年1914年—“五四”时期

数量
15家(除港澳)
60家

487家
840家(据中国年鉴)
1134家(据申报)

名称举例

字林西报(英文,1850年英国商人)/万国公报(1868年美国传教士)/申报

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
立宪保皇派1898—1902年日本:清议报/新民丛报(康梁主办)
1902—04年国内:大公报/时报革命派
1900—07年:
日本:游学译编/大陆/湖北学生界/江苏/浙江潮/民报;
上海:苏报/国民日报/警钟日报/中国女报(秋瑾主编)/女子世界综合性:东方杂志(190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办)

青年杂志(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新潮

——根据现行高中教材及瞿骏《清末民初读书人是怎么交朋友的》整理


(1)据材料四,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有何趋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与所学,报刊的发行与阅读会给当时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300—500字左右)
2020-05-0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中考历史:2018年中国近代史模拟考试非选择题题
8 . 1949~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D.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018-04-13更新 | 393次组卷 | 8卷引用:上海市第九中学校2018—2019学年八级一模历史试题

9 . 一个个历史表象都不是静止不动, 一个个事件构成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 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1.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界标,将这些历史节点串联起来,形成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请你完成下列时间轴。

2.将历史的点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拓展,构成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提纲。
A.欧洲兴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
C.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D.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非三大洲
E.新的交通、通讯工具缩短了世界距离
(一)15—16世纪,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1)西欧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2)全球性的商业活动,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二)17—19世纪,____
(1)欧美主要国家实现工业化
(2)____
(3)资本全球扩张导致列强瓜分世界
(三)20世纪以来,世界整体化进程在曲折中发展
(1)两次世界大战打断了整体化进程
(2)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互联网覆盖全球
(3)____

3.有学者认为:“17—19世纪是欧洲崛起扩张,进而成为世界历史趋势的先行者和引领者。”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024-05-2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水陆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与国家治理、经济交流、社会生活等有着密切关系。某校历史老师组织同学们梳理不同时期中外水陆交通的发展状况,并探究其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1.同学们借助历史教材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水陆交通的发展,请你帮助他们补充表格信息。
时期秦的统一汉唐时期明清时期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
相关史实驰道灵梁
玄奘西行签真东渡
郑和下西洋私人海上贸易火车、铁路、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与设施的引入汽车制造、高速铁路、远洋轮船、大飞机的发展②_
海外殖
民地奴隶贸易
火车、轮船、汽车的发明与
应用
陆上交通、水上
交通与航
空业发展
的作用

2.结合上述史实信息,最能反映上表整体发展趋势的是(     
A.从水陆交通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从水陆交通看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趋势
C.从水陆交通看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D.从水陆交通看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3.为准备展示汇报,同学们搜集到以下史料。请依据材料归纳推动中外水陆交通的主要因素。

4.综合以上材料,以“从水陆交通发展看社会变迁”为题完成一份交流稿。
2024-04-1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五四学制)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