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32 道试题
1 . 服装是时代的外衣,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历史变迁。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近代以来中国服装的变迁》为题目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百年芳华奇花初胎】

材料一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社会各界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min,稍微合拢)裆裤为主。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后,许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身体力行,到田间去,到工厂去。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

——摘自【日】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西学东渐风云再起】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封闭已久的国门再次开启,源自西方的喇叭裤成为人们展示自我改变的重要方式,如一阵旋风传遍神州大地。喇叭裤的流行对中国服饰文化影响深远,从此中国开始采用A字形服装轮廓,青年男女开始崇拜西方人的体型,身材高挑成为人们择偶的重要标准。

——摘编自吴志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服饰文化的嬗变》

图B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

        ①           

材料四   作为全国汉服主要生产销售基地之一,山东曹县依托电商资源优势,聚力打造汉服全产业链条,让汉服产业成为群众增收、人才吸引、乡村振兴的新引擎。2023年,曹县汉服网络销售额达到72.15亿元,抢占了全国40%的市场份额。

——摘编自2024-03-24央广网

依托陕西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纺织服装资源优势,成立西北首个汉服交易中心,旨在凝聚陕西广大服装企业,努力做强做大服装产业链,让它成为周、秦、汉、唐国风服饰交易中心和体验基地。

——摘编自2024-04-09西部网

小红书数据显示,今年春节,超一万名社交平台博主在海外穿汉服庆新春,他们把中国传统服饰带到了荷兰、西班牙、马耳他、冰岛等国,点亮了汉服的世界地图。

——摘编自2024-02-16朝闻天下

(1)依据材料一,概述民国初年中国服装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A中影响我国20世纪50年代穿衣风格的国家及其历史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原因。从图B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出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1世纪以来变化的主要原因。
(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准确凝练)综合以上所有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服装变迁的感悟。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中考四模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作为殖民大国,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600年前后。1588年英国与西班牙无敌舰队之战,开始建立英国的海上霸权,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1607年在北美洲建立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1652-1674年又数次发动英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打击。光荣革命后又与法国争夺殖民霸权,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确认了英国最大的殖民强国地位。

——摘编自《论英国的殖民扩张给二十世纪英国的负面影响》

材料二: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占世界工业总产量(%)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殖民地人口(万)
英国14335039350
法国610605550
德国162901230
美国3830970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带来了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变化:美国、日本对欧洲的中心地位提出了挑战,美日对国际事态的发展开始产生重要影响;国际体系不再仅限于欧洲,一个在地理空间上囊括全球、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为基础、现代民族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国际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刘建飞《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短命的国际体系》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苏两极之外,世界出现了西欧、中国和日本等新的力量中心,再加上第三世界力量的增长和发生的各种动荡所造成的全球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

——摘编自徐蓝《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0世纪70—9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殖民扩张活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表格,分析英、法、德、美四国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对比反差最终带来了怎样的后果?根据材料二文字,概括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带来的变化,并指出主导华盛顿会议的是哪一国家?
(3)材料三图A和图B有何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并举一例史实说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的观点。
(4)冷战结束后,仍然存在哪些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综上所述,就如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谈谈你的认识。
2024-06-16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1894年6月,日本侵略军在朝鲜仁川登陆

华盛顿体系虽然暂时遏制了日本对远东地区及太平洋海域的侵略扩张的步伐,迫使日本不得不收敛一下自己太过明显的野心。但是,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并不能够给远东地区及太平洋海域带来长期的和平与稳定……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日本军部,它们都在寻找合适的机会,随时准备冲破华盛顿体系对它的限制,从而建立起由日本领导的远东地区及太平洋海域的新秩序。

——摘编自贾芸《浅析华盛顿体系》

(1)说出图A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与哪一次革新有关?依据材料一,概括华盛顿体系建立对日本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体系的局限性。

材料二

图B珍珠港事件

二战初期,日本凭借偷袭的先手优势取得了短暂的战略主动权,一度在亚太建立了日本的海上霸权。但美军很快便扭转了战局,并最终彻底摧毁了日本的海权力量。大战结束之后,由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削弱了英、法、荷等国对亚太地域的控制和影响,使得美国彻底确立了在亚太海域的霸主地位,但随着美苏争霸及冷战的发展亚太格局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摘编自陈光辉《美日竞争与亚太海权格局的演进(1906—1945)》

(2)图B事件产生了什么后果?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能够确立起“在亚太海域的霸主地位”的原因。列举一例二战后美国为维护亚太霸权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美国49220536459562039570769585749629095679574
日本56053555415533054637538855315954339
俄罗斯38064395994319047264512755689259565
印度27253316573369033962343743898745903
澳大利亚17083177881841319400205912134122938

图C亚太地区主要国家2003—2009年军费开支一览表(单位:百万美元)

近年来,美国战略重心加快东移。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不均衡发展,亚太地区越来越成为世界新的经济和政治中心。美国为维护全球领导地位,必然要把战略重心放在亚太……美国通过“印太战略”加紧拉拢亚太国家,借军事同盟极力拼凑“亚太版北约”。其秉持冷战思维、通过制造冲突对抗渲染安全威胁的种种行径,严重威胁亚太地区安全稳定,并将安全困境带到全球。

——摘编自李嘉宝《“亚太版北约”严重威胁地区安全》

(3)说出图C反映的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军费开支变化趋势。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亚太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拼凑“亚太版北约”的消极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综上所述,从亚太地区的局势发展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024-06-1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韩城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垄断地位。英国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很大的比重。在机器制造业方面,它的机器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加之在交通运输方面,英国依靠迅速发展起来的铁路和汽船,使它的商品流通比任何国家都要快。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项目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特点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图A “世界工场”转移

材料二

B 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

美国在一些城市成立了社会发展部,大力推行城市社区建设,主要包括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治疗和预防犯罪等。在基层社区中构造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现代治理格局,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也是所有国家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

——摘编自邱梦华《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

材料三

图C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变化和影响。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国家治理体系、国际秩序构建,互联网无处不在。人类在互联网上共享平等、开放、自由、协同的最新成果时,也不得不面临网络空间中的一系列霸权、对抗、竞争和冲突。

——李舒《互联网极端风险防范与大国博弈》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垄断地位”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A“世界工厂”转移的原因。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做,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图B中主要城市人口变化的原因。并列举一例工业革命给现代都市带来的危机。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主要方式。
②依据图C,概括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演变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互联网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认为冷战后,科技发展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有何影响?并谈谈应如何推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2024-05-2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第六次模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30年代)仅仅一个世纪之后,欧洲的航海家们已经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并绘制成图。在最早的几次航行中,探险家首先开辟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相互隔绝的局面。

——摘编自《人类文明史图鉴:发现新大陆(公元1400年—1500年)》

材料二

1640年拉开序幕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及其移民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德国的工业革命虽滞后于英法两国,但对科研的大量投入,使其在化学、电机和电力等工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优势,如通过热能转化机械动力理论,改进内燃机等。……美国则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煤炭开采、钢铁生产、电力供应、石油加工、农业机械制造等一系列工业部门,大型企业也出现了收购和合并潮。

——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1775年4月19日凌晨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
1789年7月14日开始的法国大革命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物质产品严重短缺,整个社会民怨沸腾,资本主义面临着全面崩溃的命运。战后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变了以往的选择性,对象已不仅仅局限于“穷人”这一范围,而是覆盖了社会上所有的公民;社会保险制度以统一的标准发放津贴或救济,而不问领取者从前的收入多少;各国战前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战后各国普遍建立了“福利国家”;二战前推行社会保障的主要是西欧、北欧各国,战后已扩大到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西方所有工业化国家。

——摘编自李传柱《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启示》

(1)请列举两位材料一示意图中A处涌现出的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代表人物。引起文字材料中重大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关系。
(2)选取材料二表格中的任意一个事件(用序号表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生的原因和对其本国的积极影响。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发展出现的变化。
(3)为应对材料三图所示情况,美国政府采用了什么手段来扭转形势?依据文字材料,概括二战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获得的认识。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往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欧洲人通过殖民征服改变、甚至毁灭了新大陆的文化,并且将自己的文化或宗教传统看做是文明世界的唯一标准输入到新界。与此同时,跨大西洋的经济体系发展起来,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欧洲由于引进新世界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并且开始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

图 A 哥伦布

——摘编自 R。R。帕尔默、乔科尔顿等《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激起类似同心圆的波浪效应,在大西洋两岸一波接一波地向大陆纵深推进,在欧洲大陆是从比利时、法国等国展开,在北美大陆是从东北部逐渐向西部、南部扩展。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材料三

二次大战后,美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欧洲。这时欧洲也的的确确需要美国。美国和苏联迅速陷入冷战,尚未从二战中恢复过来的西欧又患上了“恐苏症”。谁能保护虚弱不堪的西欧?这个使命“历史地”落到了山姆大叔的肩上。应该说,这时的西欧急需美国为它“壮胆”。

——苏惠民《解剖美欧关系》


(1)指出图A人物为实现“新旧世界交往”所作的贡献。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交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旧世界交往”产生的意义。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
①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图B 中交通工具的动力来源。依据材料二,描述工业革命扩展的空间范围。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②图 C 反映了德国分裂,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依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欧洲需要美国“拯救”的原因。列举美国“拯救”西欧的史实。
(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朝着哪一趋势发展?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大西洋地区格局变化的认识。
2024-05-22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教育联盟校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二)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葡萄牙宽身帆船

五百年前,这片广袤辽阔的陆地却是印第安人世代生活的家园……直到15世纪,欧洲人发现了这片新大陆。从此,欧洲各国的移民蜂拥而至,一个个殖民地相继出现。到18世纪,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起13个殖民地。美利坚合众国的起源,正是从这13个英属殖民地开始的。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德国工业总产量的激增意味着在海外市场它同英国的竞争十分激烈……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绝对统治权的(殖民地)争夺……这些殖民地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冷战期间的太空秩序主要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塑造。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号,美国受到巨大震动……随后,美国政府奋起直追,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此后,美苏两国各自进行了大量投资,以求在火箭、卫星和人类太空飞行方面取得快速技术进步。由此,“阿波罗”登月、航天飞机发射、国际空间站相继问世。

——摘编自《美苏太空争霸:冷战的重要内容》

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
(1)依据材料一中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发现”文字材料中“这片新大陆”的“欧洲人”具体指的是谁?18世纪后期“13个殖民地”爆发的革命战争有何影响?
(2)选做题: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
①指出材料二中图示人物被视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的理由。有人说,该人物“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指出瓦特动力领域成就在生产领域引发的重大变化。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②有人说,与材料三图示相关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不可避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战争爆发“不可避免”的原因。该战争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开始走向对峙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期间美苏争霸的影响。
(3)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普及是如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024-06-0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8世纪,欧洲的殖民扩张是“以最残酷的暴力方式进行赤裸裸的劫掠”,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矿山,葡萄牙人在亚洲进行欺诈性的贸易,英国人则从事贩卖黑奴的勾当。这一时期,北美沦为英、法的殖民地,拉美则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征服,而亚洲则仅有若干沿海据点被占领,广大内地暂时还没有遭到殖民侵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获得的长时段判断。可以把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作为“百年”历史的开端,以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发生的重要时间点。

我们所说的“百年”……世界格局和国际体系处在西方国家主导之下,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而非西方国家在这一体系中处于边缘或半边缘地位。……但在这个长期的历史趋势中,依然存在着阶段性的发展和变化……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

——摘编自俞金尧《历史趋势中的长时段变迁》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8世纪欧洲殖民扩张的方式,并辩证分析其影响。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能够成为“‘百年’历史的开端”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分别指出其影响。
②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能够体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指出当今协调世界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最重要的国际组织。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各国应当如何更好地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维护世界和平。
2024-03-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二)历史试题
9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口号,发动了“大跃进”;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建设“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共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发生根本变化D.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犯冒进的左倾思想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共产党宣言》书影

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公社的英雄们以无产阶级的首创精神,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旧秩序,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巴黎公社建立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它在“民主原则”和“公仆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初步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治制度,塑造了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摘编自段治文、石然《政治体制改革视域下的巴黎公社政治文明探析》

(1)指出图A文献的发表时间及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公社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图B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苏俄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他们从国情出发,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即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和监督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三

图C经济互助委员会

赫鲁晓夫顶住了压力,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斯大林,破除个人迷信,成为苏联第一个改革者,在苏联历史上留下了不能抹杀的深深印痕。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改革持积极态度,力图通过改革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但从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开始,保守、僵化与停止改革的趋势日益明显。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指出图B中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的背景。依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C中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以哪个国家为首成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各列举一例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措施。并评价苏联的改革。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社会主义的总体发展特点。综上所述,谈谈国际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