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经济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为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吧!

【开创盛世局面】

材料一   唐朝,国家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恢复,社会繁荣升平。都城长安以其雄伟博大的气势、海纳百川的精神,被当时的人们看作是世界的中心。“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和”理想构成唐代文明的核心内容,唐代处处精彩纷呈,充满着自信。

——摘编自《中华文明·厚德载物》解说词

【促进国家统一】

材料二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当然,还是由于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

——摘编自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践行合作之路】

材料三   

               图1                                                                    图2   欧元

【形成世界格局】

材料四   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专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

【探究总结】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唐朝鼎盛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根本方针或战略”指的是哪一伟大构想?“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说明”香港问题能够谈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两幅图片回答,二战后西欧国家走上怎样的道路来提高国际地位?图1是哪一区域性组织的旗帜?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当今“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通过以上探究使我们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请你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2024-04-1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西藏自治区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六)历史试题
2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能使国家富强,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新旧时代交替,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及在复杂的斗争中生存下去,各国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实行变法。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商鞅遭诬陷,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但是,由于变法内容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高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理论来源于战国时期哪家学派?该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哪位思想家?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商鞅变法中最有利于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措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
(3)依据材料一,指出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的原因?
(4)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北魏是我国古代的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6)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4-05-1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西藏自治区拉萨江苏实验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成熟经历了较长过程。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主要趋势是(     
朝代秦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
重大的政治措施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废丞相,设三司设军机处
A.加强思想控制B.维护国家统一
C.加快民族交融D.强化专制皇权
4 .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就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背景

改革内容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状况,进入北朝时期;
②在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北魏内迁较晚,原有旧俗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统治,改革迫在眉睫。

迁都

迁都洛阳

措施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③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摘编自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联独爱之如一。”

(摘编自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第一百一十二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洲、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改革名称。分析此次改革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唐朝民族交往的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体现的民族政策。写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2023-10-07更新 | 41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西藏自治区中考历史真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来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前期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执政理念与其实行的民族政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从唐太宗治理国家的策略中受到的启发。
2023-08-06更新 | 5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西藏自治区中考历史真题变式训练主观题
6 . 2022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冬奥会,冬奥口号为“一起向未来”,表达了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今天,人类对自己未来的思考。这说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形成B.人类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
C.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发展D.各国应该为构建新的国际新秩序加强合作,共同努力
7 . 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偕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国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常备军。议会选举应当是自由的。

材料二 材料二:他兴起于美洲大陆,是一个没有“童年”、没有母语的国家。…殖民者在此先后颁布了《糖业法》《印花税法》等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矛盾,使他和母邦兵戎相见。

——摘编自《图说天下》

材料三 我们不应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因为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地影响了欧洲的大众。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长期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世界。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发生剧变以后,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同年底苏联解体。美苏两大集团军事对峙的局面结束。以东西方“冷战”为特征的旧的世界格局不复存在。


(1)材料一出自哪一国家哪部法律文献?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材料二中“矛盾激化”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和母邦兵戎相见”指什么事件?
(3)材料三中“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两大军事集团”指的是什么?导致旧的格局不复存在的标志是什么?
(5)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请你谈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多极化趋势下的机遇和挑战?
2022-07-2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昌都市卡若区第一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2021年4月20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就促进亚洲和世界经济繁荣全面系统地阐释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并宣布中国扩大开放的新举措。在当今国际局势下,中国这样做的原因,下列说法最为恰当的是(       
A.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B.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
C.我国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
D.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并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9 . 历史文献记载,5世纪末6世纪初,不少鲜卑族人民改用汉族姓氏。主要由于(  )
A.民族交融趋势的影响B.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
C.民族间贸易往来频繁D.民族政权间战争频繁
10 . 中国古代历史是一部不断传播和更新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外文化不断交流,相互借鉴。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也在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摄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材料二:“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

材料三: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列举一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明朝对外交往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什么?他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材料三中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在广州的什么机构对外贸易?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
(4)分析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趋势。
2022-02-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