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99 道试题
1 . 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使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前斗争从战场转移到案(谈判案)前,战胜国召开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国际事务中发生的进个重大事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一体系相关联。然而随卷国际形势的发展,该体系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导致它的崩溃。

——编自吴于虚、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曾经的伙伴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不断地放弃合作。两年之后,因为共同的危险而诞生的同盟关系让位给两个主要敌对国之间的冷战。冷战的最初体现是欧洲大陆被分成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竞争的集团一方依赖美国,一方追随苏联。

——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转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材料四 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在此形势下,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新体系”的名称,并分析“导致它的崩溃”的因素。
(2)材料二中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二战后美国为加强与苏联在经济上的“竞争”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说世界政治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4)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中国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作出了哪些努力?
2024-06-10更新 | 35次组卷 | 4卷引用:押湖南省卷第19题 世界史-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湖南省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大多数人开始过上温饱生活,居民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增强,居民结婚率和出生率上升,医学的进步使某些致死率极高的流行疾病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于是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工业革命及其以后一个时期的英国正是处于这个阶段。

————摘编自王章辉《论英国工业革命对人口再生产方式和分布的影响》

材料三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教材目录

材料四   “我给中国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可以看出,在戈尔巴乔夫的内心深处事实上不得不承认他“新思维”所鼓吹的“西方民主”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这位结束冷战、发动打破“苏联专制政权"的“民主改革”的领导人,事隔14年之后,在国内仍备受指责。大多数俄罗斯人都把他当作苏联解体和随后令数百万人陷入贫困窘境的经济混乱局面的罪魁祸首,指责他屈服于西方。

——摘编自葛新生《悔悟与反思一苏联解体亲历者对改革历程的新认识》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英国人口变化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归纳这一历史时期世界发展的进步潮流。
(3)根据材料四,概括戈尔巴乔夫鼓吹“西方民主”的危害并指出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2024-06-07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人口变化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口史提要》一文写道:“我国现存的最古人口统计数字是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王朝创建人夏禹时的人口记录,根据《帝王世纪》(编者注:成书于西晋,皇甫谧著)当时的人口为1355.3923万,这一数字以后为历代史书所采用,成为世界各国最古人口数字之一。”其实所谓大禹时的人口数字是根本不可信的。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时期年份人口数出处
东汉157年(桓帝永寿三年)5600《晋书·地理志》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2900《隋书·李德林传》等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5300《通典·食货》
1193年(光宗绍熙四年)2784《文献通考·户数二》
1381年(太祖洪武十四年)5987《明太祖实录》
1741年(高宗乾隆六年)14341《清高宗实录》

材料三   甘薯所在,居人便足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米价谅可不至腾踊矣。

——摘自【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闽人多贾吕宋(菲律宾)焉,其国有朱薯……然吝而不与中国人,中国人截取其蔓咫许,抉小盖中以来……其初入闽时,值闽饥,得是而人足一岁,其神也,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冈皆可以长。

——摘编自【清】周亮工《闽小记》

人民渐增,开垦无遗;或沙石堆积、难于耕种者,亦间有之;而山谷崎岖之地已无弃土,尽皆耕种矣。

——摘自《清圣祖实录》卷249

(1)根据材料一、请解释学者认为“大禹时的人口数字是根本不可信的”依据。
(2)运用材料二表格的数据,绘制中国古代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要求:完整利用表格中数据;在已有网格线上绘制;完善坐标信息;确保线条是直线且清晰)

(3)根据第(2)问折线图的数据指出明至清人口发展的趋势,并用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2024-05-29更新 | 214次组卷 | 3卷引用:押湖南长沙卷第14—16题 材料分析题 -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湖南长沙卷)
4 . 根据下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人文主义精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材料二   如图

(2)阅读导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扩展过程的特点。

材料三

材料四   瓦特蒸汽机很快在英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进。有了蒸汽机作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雇用1000多人。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人教社2018年版初中《世界历史(上册)》教科书

(3)指出材料三中图一、图二数据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蒸汽机的发明与这种变化之间的关系。
2024-05-25更新 | 12次组卷 | 2卷引用:押湖南省卷第19题 世界史-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湖南省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深圳特区成立以来信息传输业企业新住册量变化趋势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2017年,全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621.4万人,是1991年的6倍,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屡创新高,2002年首次突破1%;2017年提升至2.13%,整体上已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我国先后与法国、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科技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摘编自《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发展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现实生活,举一例谈谈改革开放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2024-05-29更新 | 80次组卷 | 4卷引用:押湖南长沙卷第14—16题 材料分析题 -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湖南长沙卷)
6 . 瓷器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折射出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在农业、手工业、商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技术相当发达。在此基础上,陶瓷业继承了过去的优良传统,盛况空前。……青瓷、白瓷等制作技法有很大提高,在器物造型等方面也有许多创新。各地新兴的窑场如雨后春笋,除“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之外,景德镇窑也驰名古今。在国策的鼓舞之下,加之当时航海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亚洲的东部、南部、西部及非洲东海岸很多国家都发现了我国宋代瓷器。

——摘编自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简述宋代制瓷业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材料二   在16-18世纪时期,通过欧洲人的参与,当时外销瓷主要有以下几条路线:一条是由葡萄牙人主导,经澳门等地后到里斯本;另一条是西班牙人从墨西哥和南美向亚洲输出大量白银的返程中,携带中国等国家货物运往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再一条就是荷兰人和英国人经马六甲海峡、印度,前往中东与欧洲。

——摘编自江建新《瓷器改变世界》

1769年,韦奇伍德陶瓷厂创办。他们把原来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他们采用机器生产陶瓷,数十倍地加快了生产速度。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瓷器贸易与瓷器生产的趋势,并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背景。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家用瓷大都由国营企业或机构完成,几乎所有的国家用瓷从下达任务到生产流程都在国家调控范围内。当今的国家用瓷生产模式已不再像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样专限国企供销,而是开始出现一些优异的私人企业或陶瓷作坊承担部分国家用瓷生产的情况,国家用瓷的挑选范围也不限制于国有企业,而是囊括市场内所有的生产单位。

——摘编自陈磬《1949-2019年景德镇国家用瓷设计研究》

(3)材料三中,国家用瓷生产单位有何变化?
2024-05-29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押湖南长沙卷第14—16题 材料分析题 -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湖南长沙卷)
7 . 21世纪的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发生深刻调整。发展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创新思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没能建立起支撑公允和持久和平的国际体系,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雅尔塔体系本质上也是基于大国划分势力范围。苏美争霸使世界陷入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尽管竞争和对抗激烈,但两大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维系了世界大体和平。

——傅莹《看世界》

材料二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旧的国际秩序被打乱,新的国际秩序开始重构,一方面,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迄今仍然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事实没有改变美国的综合实力及其在世界政治中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或力量中心。另一方面,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等是国际政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罗会均《当今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再探讨》

材料三   我们要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全球治理应该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确立了什么国际体系?此次会议对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材料中“两大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说中国是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在21世纪,应建立怎样的大国关系?
2024-05-23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8 . 探究性学习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某老师在复习“世界近现代史”时,设计了如下探究性学习方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探究一【导图说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根据下则思维导图,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探究二:【图文说史─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史料:谨庒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史料的出处,并说明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世界性影响。
探究三:【材料说史─世界格局的变迁】

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

时间国际关系格局形成标志维护工具
20世纪20年代至二战前A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国际联盟
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北约、华约成立B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后多极化趋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3)写出材料一中“A、B”处的内容。其中“国际联盟”和“B”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出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
探究四:【以史鉴今─感悟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因素】

材料: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4)根据材料和上述探究,你认为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024-06-14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启蒙奠基》

材料二   北宋的汴京、南宋的临安、元代的大都,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业兴隆,人物繁阜,市民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宋元时期的戏剧观众已由宋前以上层社会为主要对象,走向全民化、平民化。大量涌现的观众,以及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促使戏剧演出的商业性竞争,推动我国戏剧的发展与繁荣。

——摘编自吴晟《简析宋元民间戏剧观众的主要构成》

材料三

作品

作者

内容或简介

《蒙娜丽莎》

达·芬奇

《国民革命歌》

邝墉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松花江上》

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七律人民解放军

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学习雷锋好榜样》

生茂、洪源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戏剧观众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据材料三中表格并结合所学,以“作品与时代”为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并以表格中任一史实进行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6-07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中考历史猜想卷02-【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用)
10 . 自然界创造了人类,而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西汉一清)人口分布变化情况

时间

西汉2 年

西晋
280年

742年
南宋
1208年

1460年

1820年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

24.04%

48.11%

44.24%

53.98%

58.33%

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

材料三   我国古代农学始终遵循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发展农业的准则。这种把自然与社会看为一个统一整体、把农业生产与大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以及尊重自然、重视生态环境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闪耀着极其光辉的思想,应当继承发扬,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农业博物馆《五千年农耕的智慧》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经济的角度,说明引起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补充完善材料二中A、B的内容。并比较材料二中两本农业著作的记载,指出二者的相似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耕的智慧。据此,请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024-06-0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沅江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