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673 道试题
1 . 音乐的发展和变化是时代的缩影,反映了时代最强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9年和1943年歌曲节选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
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

——摘自歌曲《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
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摘自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创作于1943年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摘自歌曲《国民革命歌》,创作于1926年

材料三

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变化情况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苗声中成长。……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摘自《在希望的田野上》

注:歌词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首歌曲所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列举两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是如何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
(2)材料二中的歌曲反映了哪一统一战线的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依靠这一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的?
(3)根据材料三,简述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
2024-06-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阳江市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2 . 家训是研究一个时代的重要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家训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明清时期的家训在内容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等方面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家训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大量引用儒家经典的原文和典故,将儒家思想渗透进颜氏家族子弟的人格中。它的有关教育子女、治理家庭、人伦秩序的观念对构建和谐家庭具有指导意义摘编自罗乐《<颜氏家训>家庭美德思想及其价值》
唐宋时期唐宋家训首重忠君报国,次则重修身守礼,士大夫家训无不要求子弟苦读以求取功名,读书做官论充斥其中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
明清时期部分明清家训重视探讨择业观。如明代许相卿认为子弟性资拙钝,莫将举业久担,早令练达……农桑本务,商贾末业,书画医卜,皆可食力资生。康熙年间,安徽潜阳李氏族规告诫子弟要以诗书为上,次则农工商贾,医小技艺之属,皆可以治生摘编自许相卿家训《许氏贻谋》、安徽潜阳《李氏族谐》

材料三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逸局部的开新。然后,从整体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经又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接近尾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说明这一时期家训反映的社会现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家训的看法。
2024-06-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多校联考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某校九年级的同学开展了以“城市化的时代性和多样性”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北宋的汴梁、元朝的大都,都是由于政治中心的作用,才能出现这种人口在几十万、上百万以上的城市。……大城市的中心作用,辐射着众多的中小城市,使城市的腹地更大,更增强了封建统治者的控制作用。

——摘编自张健《浅析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与特色》

材料二   11世纪以后的(欧洲)中世纪城市,作为地区工业生产、消费和交易的中心,作为拥有安置深受人们崇敬的圣人遗物的教堂、修道院的宗教中心得到发展。……在1300至1350年期间,人口拥有10万人以上(估算)的“特大城市”,就有巴黎(20万)佛罗伦萨(10万-12万),中世纪城市社会是阶级分化的社会。13世纪以后,由包括资族在内的少教富裕商人、老板来管理城市的自治。

——摘编自河原温、堀越宏一《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材料三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西方)工业革命带来了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大量人口迅速涌向城市……工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良好的道路、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多种多样的运输设施,燃料、充足的电力、以及随之而来邮电通讯、学校图书馆等等。

——摘编自高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发展》

材料五   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材料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主要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英、美等国的市政运营惨淡,社会分化进一步加深。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大幅度削减公共开支,积极推进公共部门的私有化,导致政府对社区服务的投入急剧萎缩。当政府把大片的城市开发一股脑地交给一个开发商时,开发商就成了“城市运营商”。

——摘编自吴晓达、侯雨佳《新自由主义城市治理理论的批判性反思》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东、西方城市的不同点(一点即可)。写出中世纪欧洲城市争取“自治”的两种方式;
(2)根据材料二和三,近代中国大城市兴起的时代背景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出与材料三中划线部分城市发展为“中心城市”相关的条约两个。
(3)根据材料四、概括工业革命给西方城市带来了哪些变化?
(4)从材料五示意图中AB、BC、CD中任选两个阶段,说明此两阶段我国城市化的趋势分别是什么?结合史实写出与这两个阶段趋势相关的原因各一项。
(5)依据材料六,西方国家城市治理的历程对我国城市发展有什么启示?
2024-05-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海德学校2024年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4 . 国际体系是由诸多国际行为体组成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汤伟《全球治理的新变化》绘制

材料二   欧洲殖民扩张体系(15世纪末-20世纪初),参看史学家科林·弗林特绘制的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示意图(1500-197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治理变化的趋势。
(2)指出材料二中的第二个殖民收缩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其成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该观点做出合理解释。(要求:观点明确,解释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1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5 .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穿越历史的风烟眺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最遥远的部分连接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工业的发展,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三   二战期间,美苏等国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而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双方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战略目标等方面的矛盾而发生严重对立。

材料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1)材料一中“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分别是哪两位航海家的贡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的开辟是如何促进世界的联系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献。这三次革命体现了怎样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二战期间、美苏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的标志是什么?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针对这一变化,美国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2024-04-1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阳区金灶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6 . 一片中国茶,半部文明史。九年级同学以“茶·世界”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推荐茶的文物】

材料一

①距今六千年·人工种植茶树根浙江余姚出土②元·备茶图壁画内蒙古赤峰市出土③明·紫砂壶和壶中散茶福建省漳浦县出土

(1)第1组同学准备介绍材料一中的文物,请选择其中任意一件文物为其撰写推介词(要求:写出文物的说明及其价值)。
任务二   【了解备茶器具】

材料二

茶壶

茶盏

茶罐

茶壶造型的演变主要反映备茶方式的变化,如由唐至宋,茶壶从广口、粗颈、短流转向清秀挺拔。两宋时期,茶盏釉色的选择与茶汤颜色关系密切,如黑釉盏因能突显白色浮沫而风靡一时。东汉以来,茶罐因茶之形态、品种不同而变化,材质有陶、瓷、漆、银、铜,锡、玻璃等;造型有方、圆、高、矮等。

(2)请你回答第2组同学设置的互动问题:根据材料二指出茶器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演变的因素。
任务三   【探究茶与世界】

材料三

17世纪末·英国现存最早茶样盒内附纸条“一种来自中国的茶叶”。后发展出下午茶文化19世纪晚期俄国铜茶炊为保持茶水的温热,俄国独创出热水器皿——茶炊20世纪初·美国茶包专利图美国人发明茶包,简化泡茶过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故宫博物馆茶文化特展《茶世界》

(3)第3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出材料三,据此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茶成为世界性的饮品”。你是否同意该小组的结论?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2024-03-24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先秦时期,各地“衣冠异制”,即服饰的形制有很大不同;至秦汉以后,各地服饰出现了趋同现象;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一变化(     
A.促进民族交融的加深B.体现民本思想的解放
C.受到时代特征的影响D.说明审美理念成熟化
8 . 如图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世界多极化的趋势D.经济全球化的加强
9 .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成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大钊和陈独秀对于工人和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的看法大相径庭。陈独秀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而落后的农民应顺服地跟从。李大钊却持相反的观点,强调农民的重要性,他督促年轻的知识分子,要到农村去解放农民,激发他们的革命能量……尽管党支持陈的立场,但李的看法却也提供了另外一种强有力的选择,并且深刻影响了年轻助手毛泽东的思维。1927428日李大钊遭军阀张作霖处决后,毛泽东坚持农民斗争,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

年份

党员人数

年份

党员人数

19217月(一大)

53

1934

30

19226月(二大)

195

1937年初

4

19236月(三大)

432

1940

80

19251月(四大)

994

19454月(七大)

121

19274月(五大)

5.7

194712

270

19274月后

1

194910

448

19286月(六大)

4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度发展趋势》

材料三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不仅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而且对保障和加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会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正式回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轨道的重要标志,因而也是党在政治上和理论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徐光寿《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起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革命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是如何将李大钊的理念付诸行动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1927年、1937年人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遵义会议对中国共产党成长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共产党从诞生走向成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4-01-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蒸汽机车将廉价的工业品运往各地的市场,便捷又便宜。船只的改进,使发达国家的廉价制造品可以运往其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和飞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使商品价格更加低廉,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材料二        两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

发明成果

发明者

发明成果

凯伊(钟表匠)

飞梭

法拉第(物理学家)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哈格里夫斯(纺织工)

珍妮纺纱机

爱迪生(发明家)

电灯、电影放映机等

瓦特(仪器修理工)

改良蒸汽机

戴姆勒(工程师)

汽油内燃机

斯蒂芬森(工程师)

蒸汽机车

本茨(工程师)

早期汽车

富尔顿(工程师)

蒸汽轮船

海厄特(化学家)

赛璐珞制造技术

材料三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交通工具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