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统一的重要时期,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归纳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2)据材料二,说明汉武帝统治初期在政治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决这一问题的?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西汉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法理上讲,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的,而不是联邦制或者邦联。单一制的主要内涵就是只有一个主权,中央在与地方的关系上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同时中央也有义务来帮助地方解决问题。基于这种关系,一方有难,八方来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材料二   七国之乱被平定之后,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大为削弱。这种条件下,汉武帝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内兴功利,外事夷狄”的活动。

——据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2)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后来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外事夷狄”指的是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2024-04-0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第一卷·2021-2022学年安徽省七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22-23七年级上·广东·期末
3 .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2023-08-08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凤阳县李二庄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民族交流与融合是古代中国的历史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00年楼敬建议)“把汉朝公主嫁给C______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配送嫁妆……刘邦听从了建议……后来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

——张秀平、王晓明《古代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十五)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夏天,武帝集结十万骑兵……又征调十万步兵转运粮草……此役,漠北C______主力丧失殆尽,残兵败将远遁逃命不敢再战”。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材料二   魏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改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C处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名称。材料一中两则材料反映西汉王朝对该游牧民族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帝实行“汉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你认为应怎样做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一反映的是____朝的疆域图,以____作为都城,其完成统一大业主要得益于____(改革);图二A处在西汉朝时称为____,西汉王朝在乌垒城设置____管辖包括今____及其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图一和图二两朝疆域的形成分别与哪位帝王有关?列出图一疆域的范围。图二中西汉王朝是如何巩固北部边疆安全的?
(3)根据图一、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2023-08-2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孙疃中心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末汉初中原长期战乱,匈奴乘机再次夺取河套地区,并且继续南下。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

材料二∶从东汉后期开始,北方、西北方大批少数民族内迁到中原与汉族杂居,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西晋时人数达几十万,出现了"关中之人,戎狄居半"的局面。

——《中国历史》


(1)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所学知识,请列举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的一名大将。从材料一、二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民族交流方式有哪些?

材料三∶如下图


材料四∶(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2)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

材料五∶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时期,汉族吸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汉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共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中国历史》


(3)根据材料五,概括出民族交融产生的影响。
(4)综上所述,你认为促进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的因素有哪些?
2021-02-1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总是觉得:匈奴从中华版图上消失,是一种巨大的遗憾,这种遗憾就像一块永不愈合的伤口,时常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疼痛。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赖于这种文化,才能坚持生存和发展下去,而文化的运动与交流,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匈奴短暂的东方生活中,虽然对中原汉王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但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

——《怀念匈奴》

材料三   


穿汉族服饰的少数民族贵族        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四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皇帝”的姓名?根据材料一说说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强大后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匈奴对中原王朝构成的威胁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专门设立了什么机构来总管西域事务?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反映了当时黄河流域在民族关系上的什么趋势?根据材料四指出在什么事件后这种趋势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
(4)结合四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2020-11-03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备战2021年中考历史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安徽专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