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迁与《史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20 道试题
1 .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汉文帝霸陵所在地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还有陶格、铁器小件。这主要说明(     
A.考古发现可证实文献记载B.《史记》记载都是可信的
C.考古发现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D.文献可单独作为历史证据
2024-06-0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仿真模拟联考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 . 北京城市的水脉赋予了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材料一

①《水经注》

②《史记》

③《农政全书》

记载了魏晋时期易水的自然源头,发源于涿郡(今北京),其流向向东,流经长城以南地区,汇入大海记载了西汉时期冀州(含今北京)地区地势较高,该地区河流与黄河支流相通,向南汇入黄河记载了明朝时期北京城水利工程建设方案,其引白浮泉水,经人工渠过昆明湖从西直门入城,汇入积水潭

材料二

图1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图2 元朝大运河示意图

隋炀帝建东都洛阳,接连疏凿通济渠、永济渠、邗沟与江南运河,借助运河干线连接洛阳与东南地区,同时加强了与北方军事重镇幽州(今北京)的联系元世祖定都大都(今北京),先后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对大运河裁弯取直,利用运河干线直接连通北京与东南富庶地区,将江南地区的粮赋供给运往大都

材料三   北京城市发展与水文化相互作用,水与城的互动,成为蕴含丰富的文化水系。元代大都城的城市水域,造就了积水潭沿岸运河物资往来、商贸活动频繁,形成了从中心向城外郊区构成的同心圆向外放射的城市格局。明清时代,北京城市水系随着水资源的减少,城市水网被分割成自成一体的封闭水系,发展出城市各个阶层共在共享的立体文化空间。现代的北京城市建设,逐渐复原北京城市水文化的标志、疏通城市文化水脉,创造出新的北京城市文化生态,成为文化深厚底蕴、培育文化自信的新空间。

——摘编自耿波《北京城市水文化与城市生态》

(1)将材料一中的文献按所属的历史时期排序。(写序号)结合所学,任选一项,仿照示例进行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①《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记载了北京地区自然河流的源头及流向。

(2)依据材料二,指出大运河路线从隋朝时期到元朝时期的变化。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变化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北京城市水系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结合现实生活,对北京城市水文化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2024-06-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在复习某个专题时,同学们选取了四个材料来加以说明:《史记》是汉代司马迁所著的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对药物重新分类的药物学巨著;《红楼梦》是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请你帮他们
选一个恰当的主题(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中国古代医学成就
C.中国经典史学荟萃D.中国古代传统工艺
2024-06-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初中学业水平检测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三)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被班固称赞为“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的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A.B.
C.D.
2024-06-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辽宁·专题练习
5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活动一   汲取思想智慧】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活动二   阅读历史文献】

【活动三   学习时代楷模】

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至1993年历时十年,发行了十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纪念币》,以下为其中两位杰出人物的纪念币。

【活动四   考察历史遗址】

(1)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受该思想影响,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治世”局面,请列举一例。
(2)请写出图1、图2著作的作者。分别概括上述文献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说后人纪念他们的理由。
(4)结合所学,选取一处遗址撰写解说词。(要求:包括人物的生活时代、主要贡献或地位)。
2024-05-3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押辽宁卷 第16题 材料综合题——中国古代史 -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卷)
6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经典品读】

【历史见证】

       

【国家治理】

下面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1)典籍反映历史现实,有助于我们探寻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请把表格中的典籍放入相应的历史时段。(要求:写出字母即可)
探寻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___________
探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____________
探寻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_____________
(2)文物和遗迹是历史的见证。图1、图2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3)制度创新彰显民族智慧。请补全示意图中①②③的内容。并分析该示意图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所呈现的趋势。(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2024-05-3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成就中,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4-05-3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九年级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某校开展打造“史意校园”的项目学习。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创意一——优秀传统文化长廊】
(1)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组同学搜集了两组文物图片,请你分别简述他们共同的历史价值。你认为这个长廊还可以展示什么作品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组青铜器代表二组史学典籍代表
【创意二——红色革命血脉印记】
(2)红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二组同学展示了以下三处红色印记,你认为他们选择这三处的理由是什么?

井冈山延安天安门
【创意三——远古人类文明园区】
(3)人类古文明熠熠生辉。三组同学展示了下面图片远古人类文明,请你任选一处写一段推介词。

推介词:

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2024-05-2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山西·专题练习
9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宝贵的文明成果,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延续和发展。下面是九年级同学以“树立文化自信"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相关问题。

展板一   【名人名言】

(1)分别写出下面两位名人的成就,并概括他们名言的内涵。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浮辞虚贬,窃非所惧。

——祖冲之

展板二   【科学理论】

(2)举出两例“党的创新理论”,并说说我国在“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4-05-27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山西专用)
10 . 表是不同史籍中对汉武帝的评价。据此可知,历史评价(       
评价出处
“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司马迁《史记》
“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班固《汉书》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司马光《资治通鉴》
A.反映阶级观念B.受评价者时代立场影响
C.标准不断变化D.时代愈近则可信度愈高
2024-05-26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