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天可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5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唐初官修六史《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晋书》和《隋书》,分政权修撰,无正统与否之分,改变了南北朝时期修史“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渭南为岛夷”的陋习。此举旨在(     
A.加强南北交流B.消除南北差异
C.总结前朝教训D.增强国家认同
2023-08-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唐朝时期,北方和西北各部首领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并尊称他为(     
A.“可汗”B.“成吉思汗”C.“天可汗”D.“大汗”
2023-08-0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某校历史社团编排有关忽必烈的情景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
B.忽必烈得到周边各族首领的拥戴,尊奉他为“天可汗”
C.忽必烈命元军大举进攻南宋,战争中使用了火器
D.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2023-07-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天王”称号从周代就有,为周天子称号。北朝时期的一些君主在称帝前先称“天王”。“可汗”一词最早出现在鲜卑语中。贞观四年,西北各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太宗欣然接受。这些现象说明(     
A.各民族文化差异消失B.唐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民族交融的趋势凸显D.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完成
5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朝前期,高度的物质文明和发达的精神文化增强了唐周边各族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格局无论是在空间广度还是社会深度都超越以往任何一代。唐太宗对周边族群采取的开明亲善政策,使唐出现了“胡、越一家”这种自古未有的和谐局面。

——《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使清王朝幅员辽阔,气势恢宏,成为亚洲头等强国,也是世界强国之一,并且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清代的国家统一,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又与清朝统治特别是康雍乾三帝顺应这一趋势,坚决与分裂势力作斗争,实行有利于统一大业的方针和政策相关。

——摘自王思治《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出现“胡、越一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实行什么制度。此制度对当时国家管理有何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试举一例说明清代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能够维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因素。
2023-07-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第七中学2023-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
6 . 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的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体会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折射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秘色越器》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D.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饶歌∙高昌》
2023-07-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奉为“天可汗”的唐朝君主是(       
A.唐高祖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
2023-07-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琥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3七年级下·湖北·专题练习
9 . 活动探究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下面是某班同学以“民族交融”为主题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一:【疆域变迁——民族认同】

材料一   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活动二:【民族认同——多元一体】

材料二   (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壬寅,草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北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戊午,诏改长尺大斗,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

——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下》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完成统一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一项具体的改革措施。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023-07-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1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 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湖北专用)
10 . 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通过交流、交往、交融,共同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尊称】是民族共同的拥戴。请说明下列情况出现的原因。

“可汗”本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贞观四年,西北少数民族的首领共同拥戴唐太宗为他们的共主,尊称其为“天可汗”。

(2)【壁画】是民族交融的体现。在内蒙古地区会出现唐代艺术风格的壁画说明了什么?这一壁画有什么历史价值?
   

上图是现藏于内蒙古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的宝山壁画《仕女出游图》,墓主人下葬的时间是923年。它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辽代壁画,高0.7米,宽2.3米,为巨幅工笔重彩,具有晚唐至五代宫廷绘画的风格。

(3)【机构】是民族关系的巩固。下列遗址分别是对哪一地区加强管辖?
   
2023-07-1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