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天可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人最重视华夷之辨,唐朝则完全相反。……唐太宗晚年与大臣闲聊时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这种“胡人亦人也”的观念,终唐之世没有改变……唐朝三百六十九位宰相中,至少有二十三人是胡族,唐玄宗所置节度使多为胡将,禁军中亦有胡卒……唐太宗抱定以德治之,使其成一家的观念,任其与汉人杂居。

——摘编自李定一《中华史纲》

(1)材料一图A和图B中由藏族建立的政权是______;唐太宗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______”;907年,朱温建立了_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_____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2)用史实说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4-04-0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

(1)材料一中,“天可汗”是谁?据所学知识分析其被称为“天可汗”的原因。

材料二: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最重要的就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为目标,把少数民族视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并且通过制度安排,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更把全国各民族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家庭”,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贾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自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体现各民族平等进行的“制度安排”。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2024-04-01更新 | 8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运河教育联合体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隋朝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隋文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唐中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3)唐玄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4)唐太宗统治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5)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4 . 唐代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武则天
2024-03-3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民族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地位重要,请辨别下列史实中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隋文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
(2)隋朝杰出工匠李冰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
(3)唐高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
(4)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其中被誉为诗圣的是杜甫。(     )
2024-03-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6 . 唐太宗是中国皇帝中出类拔萃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1)图1中A 处的政权名称是____,唐太宗在位时期,将_____嫁给了这一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松赞干布。图2中 B 处的国家名称是_____,唐太宗在位时期,前往此地取经的高僧是____

材料二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唐太宗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唐太宗对治国安民的认识,这一认识是什么? 他采取了相应的什么措施?

材料三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3)材料三中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优秀品质?   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人物是谁?

材料四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唐太宗



               唐朝《步辇图》
(4)材料四反映了唐太宗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行,使他得到了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称为什么?   
2024-03-2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的实施。在形式上保留当地原有统治机构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材料二   十四年冬十月丙辰,吐蕃赞普遣其相禄东赞献金五千两及珍玩数百,以请婚。上(唐太宗)许以文成公主妻之。


(1)依据材料一写出唐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怎样的管理原则?写出一例唐朝设置的体现“监管制”的管理机构名称。
(2)材料二中的“吐蕃赞普”指的是当时的哪位历史人物?唐蕃和亲有何意义?材料中的事件体现出“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3)通过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2024-03-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受之如一。”

——唐太宗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因此他得到了少数民族怎样的尊重?

材料二   唐太宗总结了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真切地认识到国君好比是舟,人民好比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为政比较谨慎。他鼓励臣下指摘君主过失、开怀纳谏,目的是避免政治上的过失。他懂得澄清吏治的重要性,注意精兵简政,重视刺史、县令等“亲民之官”的人选,使得贞观时期的政治比较清明。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来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并概括其出现的原因。
②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材料四   随着唐朝的兴业,唐玄宗取得了卓著的政绩,于是他便开始骄惰怠政,享乐腐化……他一反开元初年的虚心勤谨,日渐恃能矜骄,他渐次贬斥不迎合自己的朝臣,宠信佞臣,在他身边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宦官、佞臣组成的腐朽官僚集团……致使内比外患,矛盾重重,最终爆发了叛乱。

——摘编自邢志刚《论唐玄宗李隆基》

(3)材料四中的“叛乱”指的是哪场叛乱?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王朝的兴衰对我们当代社会治理有什么样的启示?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秦汉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并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为两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是统一。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西汉王朝建立后,关系全局的国策是解决匈奴问题。到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持续了几十年。唐太宗即位之初,派遣十余万兵力征讨突厥以解除其军事威胁,随之又对突厥降众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使得其他北方各族首领归心朝廷。清代康乾盛世的出现,同样与大规模的边疆经略密不可分。

——摘编自孙家洲《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末期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根本原因,列举秦汉时代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能够反击匈奴的主要背景,说明唐太宗时期“其他北方各族首领心归朝廷”的具体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关于我国古代盛世与边疆治理的观点。
10 .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并加以改正。
(1)唐玄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周边各族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改正      
(2)从印度引进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改正      
(3)杂剧是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改正      
(4)汤显祖的《长生殿》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     改正      
2023-10-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