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天可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7 道试题
1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列举一例唐太宗在位期间民族关系融洽的史实。
2024-05-07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2 列举史实类综合题(含答题技巧,题型专练60题)-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2 . 如图著作《唐朝那些事儿》讲述了唐朝大约300年的史事。下列事件可能出现在书中的是(     

①“天可汗”威名远播 ②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③陈桥兵变 ④新罗物产居进口首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唐太宗深受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其主要原因是他(     

A.发兵击败了突厥的骚扰B.结束分裂,统一了南北
C.在位期间国家实力强D.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024-04-2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4 .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之名,初本专指匈奴,后为北族通称,以其形貌相同,不可无以为别,故以方位冠之乌丸、鲜卑之先,称为东胡是也。其后循是例,施诸西北,则曰西胡,曰西域胡……居地可以迁,俗尚亦易融合,惟形貌之异,卒不可泯,故匈奴、乌九、鲜卑等,入中国后,胡名遂隐,惟西域则始终蒙是称焉。

——摘编自《吕思勉读史礼》

材料二

材料三   沙陀族建立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王朝,并未带来严重的种族歧视与压迫,反而历经摸爬浪打促成了各民族的融汇。恰恰在这一时期之后,所谓蕃兵胡将问题,河北、河东地区的“胡化”问题,不再成为纳入士大夫视野的严重问题。活动在中原地区的沙陀、粟特、回鹘等民族,有许多就地融入了汉族社会。

——摘编自邓小南《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称“胡”的民族具体有哪些。分析“胡”由北族通称变成仅指西域人的原因。
(2)材料二呈现了哪两种类型的史料?请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五代宋初“胡”“汉”观念有何变化。
2024-04-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紫荆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5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交融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真宗时,宋辽议和,签订盟约。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对峙政权在边境设立榷场,进行贸易。阿骨打建国后,命人仿照汉字楷书和契丹文字,创制了女真文字。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整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延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中国历史是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

——摘编自赵毅《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1)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列举一史实说明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辽宋夏金时期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逐渐交融,到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了哪一新的民族?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历史发展演进的趋势是什么?
2024-04-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6 . 小明同学搜集到的一些资料:①重用房玄龄、杜如晦;②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入藏;③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下列与他研究相关的人物是(  )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2024-04-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2024七年级下·山东·专题练习
7 . 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是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二   (松赞干布)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旧唐书》

材料三

去往国家人物内容结果
唐→天竺西行取经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著有②
唐→日本六次东渡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

材料四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经济史》

(1)材料一中“朕独爱之如一”的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称为?
(2)材料二中松赞干布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首领?所说的“大唐公主”是谁?
(3)请将材料三表格中①②③三个空白处补充完整。
(4)结合材料四,说说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5)根据以上历史发展的史实,请你谈谈对于当今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2024-04-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高频非选择题60题)-(山东专用)
8 .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至今令人神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材料二: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摘编自《旧唐书》

材料三: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朝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表中②处的经济发展状态,并分析出现这一态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说被称为“天可汗”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被称为“天可汗”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些进展对唐朝的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实现兴盛所需要具备的要素。
2024-04-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民族关系指的是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甲:蕃人旧日不耕犁(少数民族原来不会耕地),相学如今种禾黍(如今也学会了种植庄稼)。

——王建《凉州行》

女为胡妇学胡妆(妇女都愿意学胡人化妆),伎进胡音务胡乐(歌女也愿意唱胡人音乐)。

——元稹《法曲》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

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
乐。

——摘自《旧唐书·吐蕃传》


丁:(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1)材料甲中所引诗句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请写出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正因为如此,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证明该政策。
(2)材料乙绘制的是《唐蕃关系示意图》,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3)材料丙中的“先皇”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重要意义。
(4)材料丁中的“朝廷”指的是哪一政权?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事件造成的积极影响。
2024-04-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七年级下·广东·专题练习
10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   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三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因此他得到了少数民族怎样的尊重?
(2)依据材料二,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宋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
2024-04-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6大核心考点+25道高频非选择题)专题03 隋唐和辽宋夏金元时期-(广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