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际大都会长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1 .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具有多种形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的历史文献数量繁多,其中《史记》与《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时段长,内容丰富,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两部史书大致情况如下:

史书记载时段作者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司马迁
《资治通鉴》从战国到五代司马光

材料二

类型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诗歌
内容

《登观音台望城》
唐·白居易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
一条星宿五门西。
注释:
①菜畦:菜田中划分的方形小块。
②一条星宿:百官早朝时所执灯火,如天空中一道星宿。
备注学者复原的唐朝长安城平面图《登观音台望城》被诸多学者用以研究唐朝长安城。

(1)根据材料一、选出可供研究唐朝长安城的史书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长安城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唐朝长安城?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观察下图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唐朝(     

大食金币

波斯金币

东罗马金币

开元通宝
A.人们喜欢收集钱币B.随葬文物品种多样
C.中外铸币技术高超D.中外经贸交流频繁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域道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除此之外,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蒜、胡桃等植物,陆续向东土移植;西域的良马、橐驼、各种奇禽异兽以及名贵的毛织品,也都源源东来。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域植物、动物及其他物产陆续东传的条件。

材料二:

阿拉伯商船“黑石号”出水的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宝历三年”铭花草纹碗

广府是所有对华贸易的阿拉伯商人船队的港口和货物集散地。

——《苏莱曼东游记》

注释:《苏莱曼东游记》是阿拉伯商人游历中国和印度时所写的游记,写作时间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
(2)指出材料二中的两份资料分别属于哪类史料,并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材料三: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打开南通的记忆空间,开放发展一直是南通的先行优势、鲜明标识,外向型经济始终是全市经济发展大潮中奔腾在最前列的浪花之一。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从“买全球”到“卖全球”,历史的镜头缓缓摇过,勇立开放潮头已写入南通这座城市的基因。

——南通日报(2024 年 5 月 16 日)

(3)结合地图说说南通在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材料谈谈“勇立开放潮头”体现的南通精神。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 2023~2024 学年九年级历史中考三模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人物服饰上有象征吉祥的宝相花纹,这种花纹在隋唐时期常用于装饰瓷器、织物、金银器等。它是综合本土牡丹和菊花、印度佛教的莲花、地中海的卷草和忍冬、中亚的葡萄和石榴等图案,经艺术加工融合而成,造型饱满,具有雍容华贵的美感。材料说明唐朝(     
A.远超前代的工艺水平B.开放奢侈的社会风气
C.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D.范围广泛的物种交换
2024-06-06更新 | 10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54年,陕西西安出土了一座唐代黑人俑(如下图)。这座人俑为研究唐朝的中外交流提供了(     

A.文献史料B.实物史料C.图像史料D.口述史料
2024-06-06更新 | 3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等2地九年级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2024九年级下·江苏苏州·专题练习
6 .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摘自《后汉书》

材料二   隋唐是中国造纸术的进一步发展阶段。这时所用造纸原料有麻类、楮皮、桑皮、竹子等,麻料仍为主要原料,但其他原料纸产量则比前朝大有增加。社会上的纸的消耗量亦甚可观,(唐代书院兴起)集贤书院,公元849年一年内就用蜀纸10000多张;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印本《金刚经》,是这一时期印刷品的代表作,印刷业又是大量消耗纸的另一领域。

——潘吉星《中国造纸史话》

材料三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传入欧洲,1340年意大利出现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

如图为造纸术的传播路线(中国——阿拉伯——欧洲——美洲)。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史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造纸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造纸术的传播路线,运用相关史实说明不同时期造纸术何以不断外传?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2024-06-02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江苏苏州专用)
7 . 让我们一起游历长安,感受唐朝气象。

材料一:《唐长安城》

——《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节选

(1)据材料一,列举唐朝商业发展的表现。材料二体现了哪一文学形式?材料一中“鸿胪寺”印证了材料二中哪句内容所描绘的景象?
(2)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角度解释材料中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概括这些现象产生的共同条件。
(3)综上所述,概括唐朝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2024-05-28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   在十五世纪,中国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远洋探险,远航船队历经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和东非的多个港口。

——摘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材料二中“七次大规模的远洋探险”具体是指哪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三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只许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阐述清朝这一对外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我国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谈谈这对今天我们国家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2024-05-27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9 . 《旧唐书》记载:“是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俄而高丽及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国学之内。”材料反映的“京师”(     
A.指唐朝都城洛阳B.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C.规划整齐,市坊不分D.成为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2024-05-2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建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10 . 城市的建筑、布局等往往反映时代风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域各国和唐朝来往,必经长安;东亚、南亚各国经陆路与西域交往,也必经长安;它是首都,各国使节频繁来此进行政治活动,向这里传播域外文化,又从这里带回唐朝文化;它作为文化中心,四方儒士云会于此,又有左右两教坊,善歌工舞,域外传来新声佳曲,经教坊上演,传遍京城,影响全国。

——樊树志《国史概要》

(1)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唐朝长安城的地位。

材料二:

图1
图1:唐朝长安城

简介:长安城东西两市为工商区,区内店铺林立,开市期间,交易繁忙,热闹非凡。长安是一座国际城市,居住着许多外国人和少数民族。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长安有许多胡人开的酒肆,用胡姬做招待,载歌载舞,招待客人。

——摘编自曹大为、赵世瑜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图2
图2:北宋东京城

简介:东京城,日市、夜市、早市相衔不断,城内外市场繁盛,街道上,官宇旁,甚至在御街、酒肆、茶楼、食店、名类繁多的商业店铺临街而设,鳞次栉比,幡旗招展。城市居民构成中,贩夫贩妇之类的小市民居多,而且流动小贩也渗透到街头巷尾每一个角落。宋代城市出现了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说书等文艺表演日常可见。

——摘编自曹大为、赵世瑜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2)比较图3、图4,说明唐宋都城的不同。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座都城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材料三:

图3
(4)图3反映的是哪一个朝代的哪个城市?
2024-05-0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