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际大都会长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7 道试题
1 . 【唐诗里的盛唐气象】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闾闺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冤旒。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材料二   唐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手工业、商业繁盛,使唐朝社会经济呈现高度繁荣景象。同时,唐朝时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之间友好关系一步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蓄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
2 . 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显著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为了巩固政权也因汉文化发展相对成熟,逐渐“汉化”,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鲜卑族的改革……这一时期,胡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战乱中相遇,促使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这些发展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元化,思想不局限于一种,为隋代大一统和唐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之风做了充分铺垫。

——高畅《魏晋时期胡汉冲突下的文化交融》

材料三   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当时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 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1)材料一中的“统一文字”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字统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少数民族“汉化”的主要原因,并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文化的特点。
今日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2024九年级下·江苏苏州·专题练习
3 .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摘自《后汉书》

材料二   隋唐是中国造纸术的进一步发展阶段。这时所用造纸原料有麻类、楮皮、桑皮、竹子等,麻料仍为主要原料,但其他原料纸产量则比前朝大有增加。社会上的纸的消耗量亦甚可观,(唐代书院兴起)集贤书院,公元849年一年内就用蜀纸10000多张;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印本《金刚经》,是这一时期印刷品的代表作,印刷业又是大量消耗纸的另一领域。

——潘吉星《中国造纸史话》

材料三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传入欧洲,1340年意大利出现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

如图为造纸术的传播路线(中国——阿拉伯——欧洲——美洲)。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史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造纸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造纸术的传播路线,运用相关史实说明不同时期造纸术何以不断外传?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江苏苏州专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开放的唐朝保证了长安的国际性。各国使者和留学生纷至备来,西城风格的艺术在长安享有崇高地位。……藩国使客如果来到唐朝,不仅可以学习唐朝文化,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成为朝廷大臣,如与李白成为好友的日本阿倍仲麻吕(昆街),在唐朝考中进士,玄宗时曾任秘书监兼卫财卿。

——摘自孟宪实《改制创新奠定盛唐宏间气象》

(1)材料一图A中统治者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图B中的事件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____”,它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图C所示是____(人物);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形势图,它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关系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
(3)综上所述,谈谈文化交流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3 -【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里头都邑以道路和墙垣规划为多个方正、规整的功能区,形成“多网格式”宏大格局。宫殿区位居中心,重要遗存拱卫在宫殿区的周围。这种严谨、规整的规划布局,显示出二里头文化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明显,统治格局井然有序的特征,是其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

——摘编自《二里头都邑或由多网格组成》

材料二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商业区;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二里头都邑和唐朝长安城规划的共同特点。
(2)综上所述,分别谈谈二里头遗址和唐朝长安城的历史价值,并再举一例河南境内的都城遗址。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人物服饰上有象征吉祥的宝相花纹,这种花纹在隋唐时期常用于装饰瓷器、织物、金银器等。它是综合本土牡丹和菊花、印度佛教的莲花、地中海的卷草和忍冬、中亚的葡萄和石榴等图案,经艺术加工融合而成,造型饱满,具有雍容华贵的美感。材料说明唐朝(     
A.远超前代的工艺水平B.开放奢侈的社会风气
C.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D.范围广泛的物种交换
7 . 8世纪中叶,唐都长安城的宗教场所及周边聚集了庞大的人流,“庙会”逐渐成为周期性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心。由此前见,庙会(     
A.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B.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D.指引了中国佛学的方向
昨日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8 . 如下图是史明辨同学拟办历史手抄报的素材,其手抄报最恰当的标题是(     

A.百家争鸣B.盛唐气象C.重文轻武D.闭关锁国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永镇初级中学2024年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唐都长安城既是政治中心,又是文化荟萃之地,由宫城(皇帝居住及处理朝政处)、皇城(政府机关所在地)和郭城(居民区和商业区)三部分组成。如图《步辇图》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可能发生在长安城的(     

A.宫城B.皇城C.郭城D.外城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怀化市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54年,陕西西安出土了一座唐代黑人俑(如下图)。这座人俑为研究唐朝的中外交流提供了(     

A.文献史料B.实物史料C.图像史料D.口述史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