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国家治理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材料一 隋唐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

(1)依据材料一,概括“盛世”局面的特点。

材料二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室,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北宋)汪洙《神童诗》

中国学术思想之发展,先秦诸子而外,当以宋为最。……其所以然者,殆由人主之奖进;而奖进之工具,即科举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科举制度在中国整整实行了一千三百年之久,从隋唐到宋元到明清,一直紧紧地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科举的直接结果,是选拔出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些部位。

——余秋雨《山居笔记•十万进士》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度的作用。

材料三 宋室信用文人,科举为世所重,成为士人竞趋的对象;相反的,军人遭受鄙视,其素质及社会地位,也因而日益低落。此外宋室对统兵将帅的猜防,始终不懈。而统天大员,也多用文官,以没有战阵经验的文人主持军事。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指出北宋政治统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史学集刊》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写出元朝在地方管理上的制度创新。分析这一制度的影响。
2024-06-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卷
2 .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因此北方各少数民族尊称他为什么?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随着各地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以及统一政治的长期影响,统一趋势日趋加强。

(2)请举出中国古代史上,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政权有哪些(写出二个)?

材料三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3)材料三中,反映宋太祖采取什么措施的结果?这一措施可能会带哪些弊端?
2024-06-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3 . 某班布置“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历史智慧”主题展板,同学们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历史智慧
地方治理篇A.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B.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
C.在各州府设置通判D.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
治国方略篇材料一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宋朝儿童发蒙念的《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民间流行的俗谚则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宁可《宋代重文轻武风气的形成》

治国能陈篇

          

(1)请按照示例,将地方治理篇中的相关内容按照所属历史时期,放入相应的板块。
示例:板块一西汉时期A
板块二唐朝时期____
板块三宋朝时期____
板块四元朝时期____
(2)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哪个方面推行的革新措施?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3)材料二中社会现象的出现与北宋的什么政策有关?
(4)想要了解北宋时期的重要改革,可以学习“治国能臣篇”中哪位人物的事迹。
2024-05-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24九年级下·陕西·专题练习
综合题 | 适中(0.65) |
4 . 大运河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举世瞩目的工程。下图分别为隋朝和元朝的大运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读图《隋大运河示意图》可知,隋大运河是以____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____。(将序号所对应的城市填在横线上);元朝大运河的路线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原因为____

材料二   唐朝诗人皮日休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三   运河是人工河道,具备农业灌溉的机能,农民多用河水浇灌农田园圃。运河亦是南北交通动脉,拿山东运河区域来说,由于交通便利,明代许多商人从南方贩运棉布到山东,同时在这里收购棉花运往南方,由此刺激了山东运河沿线农民种植棉花的热情。其中不少州县,棉花成为主要农作物,粮食消费则完全依赖于市场。另外,农民大量种植烟草、林果等,改变了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运河沿线农民种植的粮食作物也大量进入交换领域,有的被贩运到外地,有的成为当地手工业生产的原料。

——改编自李泉《京杭运河与明清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研究——以江北运河区域为中心》

(2)依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二对隋炀帝是持什么态度?(肯定、否定或一分为二);诗人皮日休之对隋炀帝所持态度的依据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大运河对农业生产发展所起的作用。
2024-04-2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陕西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摘编自《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材料二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摘编自《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材料三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摘编自《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谈谈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忧国忧民.正气浩然]公元1278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就义于大都,其诗忠愤慷慨、气势豪放、情调高亢。曾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他是_______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九年级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2024九年级下·北京·专题练习
7 . 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材料一   在地方上,秦实行①____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汉初,曾在各地分封了一批诸侯王,诸侯国与中央形成了严重的对抗,以至演变为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平定后,听命于朝廷,诸侯王的行政权被剥夺。同时,颁布②____,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将①②处补充完整。说说两项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   拓跋鲜卑仿魏晋以来的官僚体制,陆续吸收汉族士人进入北魏政权,并极力弘扬、发展儒学。唐朝“洛阳家家学胡乐”,制契丹文字,尊孔子,推动文化发展。自辽太宗后,辽朝开始采用中原的制度、文化、礼仪等,开始进行汉化改革,如施行三省六部制,推动了金朝文化的发展。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中强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而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整理自冉诗泽等《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大一统思想在少数民族中的实践研究》

(2)概括材料二中民族交往的内容。

材料三

时期史事
元朝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府、州、县设置土官(也称土司,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西藏地区宗教领袖之一)为帝师,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明朝设置礼部、鸿胪寺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各级土司,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
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在西藏地区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内蒙古实行盟、旗制,在各自范围内享有按传统制度统治的权力。
(3)依据材料三、概括元、明、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共性。结合所学,列举清政府加强边疆管辖的其他史实。
(4)结合所学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2024-05-03更新 | 53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北京卷)- 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8 .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览胜一   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族(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檀新林《以诗证史——从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文学览胜二   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阅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李国锋《宋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文学览胜三   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梁归智《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3)元朝建立后,其都城是我们今天的哪里?。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023-10-27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1)诗句中的“唐宗”指的是谁?他在位时期出现了什么样的盛世局面?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材料二   在中国浩瀚的辞海中,“金榜题名”“状元及第”“名落孙山”这些词都跟一种制度有关。


(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指我国的哪一选官制度?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它诞生于哪个朝代?

材料三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

——北宋曾翰《退将诗》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建立北宋的皇帝是谁?宋朝防止武将跋扈而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材料四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4)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世祖”指谁?
2024-03-3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百姓不愁口粮“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皇城内“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

——摘编自《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材料二   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地“蕃坊”“蕃市”“蕃学”,并在主要港口设置机构管理海外贸易。高宗末年,海外贸易税收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

——摘编自北师版七下教材

材料三   为进一步巩固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元朝建立了发达的驿路交通系统。多条驿路及交通路线的开辟,不仅加强了边疆和中原的管理,推动了草原上的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时开辟了欧亚草原向世人敞开的新世纪……“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

——摘编自(明)宋濂等.《元史》卷四《世祖本纪一》


(1)根据材料一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回答宋朝设置“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及概括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的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举一政治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并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元朝驿站交通的积极影响。
2023-09-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