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词和元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50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这部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且一一实现。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作者是(     
A.郑光祖B.马致远C.王实甫D.关汉卿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文化名人辈出。对相关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华佗:东汉末年名医,擅长针灸治病,还发明了“麻沸散”
②祖冲之:东晋“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毕昇:南宋匠人,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④关汉卿:元代最优秀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中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辛弃疾和苏轼的相同点是(     
A.南宋时期的文人B.主张抗金,收复失地
C.豪放词风D.渴望祖国统一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北宋前期的词多以抒情为主,对人生充满反思,中后期带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南宋则更多体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这一变化反映了宋词(       
A.反映了时代背景B.体现了传承与创新
C.多样与差异并存D.彰显社会进步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中考导向总复习(一)历史试卷
5 .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盛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学揽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材料二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阖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宋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材料三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摘编自《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一例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哪一本书将元朝的富庶和先进介绍给欧洲,并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极大向往的什么历史事件?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九中教育集团阅海一校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李清照的作品在北宋灭亡以后充满了血和泪,描述了战乱带来的流离不定的生活;辛弃疾把满腔报国情怀和对国家的关切忧虑,全部寄托于词作之中。这些词人的作品(     
A.反映社会现实B.便于民众传唱C.艺术价值较高D.形式风格统一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人口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数量】

材料一 与前代户口相比,两汉人口最高为五千多万;唐代开元,天宝之际的人口六千万上下,这些人口创造了汉唐盛世……到宋徽宗年间,户数超过两千万,每户以五口计算,人口已超过了一亿,远远超过汉唐,几乎是汉唐的两倍。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摘编)

【人口迁徙】

材料二 这个时期最令人注目的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运动,分别发生在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南迁的北方人口对地广人稀的南方来说,不仅是珍贵的劳动力,而且成为全方位带动南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1120年代由金朝入主中原造成的靖康之难,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北方人口的大规模南迁。

——清华国学院《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摘编)

【人口结构】

材料三 城市建置中坊市制的崩溃于宋代,更为市民阶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由的发展空间。……(元代)出现了代表市井文化较高成就的元杂剧和散曲。明代中叶以后,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市民在数量上的急速增长,在壮大市民阶层的同时,在上也发生了与宋代市民阶层明显不同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已有了迎接近代曙光的勇气。

——赵伯陶《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论略》摘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哪位皇帝的统治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六千万上下”人口创造的唐朝盛世局面是什么?北宋时期人口明显增加,写出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使得经济格局发生的重大转变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明时期逐步发展壮大的新阶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据材料三,指出明代中叶以后市井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2024-06-1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8 . 下列图片反映出宋代(     

A.外贸发达、交流广泛B.社会经济发展
C.城市繁荣、文化昌盛D.民族政权并立
2024-06-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九年级(11)同学以“文化自信”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现邀你一起参加。
活动一【传承节日文化】
作品:《蝶恋花·离别》(节选)
作者:[宋]苏轼
内容:春事阐珊芳草歌。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耦……
体裁:词   相关节日:清明节
节日特点: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
节日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插柳等
蕴含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

(1)一组同学阅读古代诗词后,制作了上面的读书卡片,请你按照要求完成空白处内容的填写。
活动二 【感悟红色文化】

①天安门广场 ②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③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

④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⑤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⑥遵义会议会址

⑦东北烈士纪念馆 ⑧西安事变纪念馆 ⑨渡江战役纪念馆

(2)二组同学收集了中国“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的部分红色地标,请你任意选取两个红色地标,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要求:主题明确,表述完整,史实正确)
【示例】选择③⑧。主题:国共合作团结抗敌。
理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见证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两党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西安事变纪念馆见证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联合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合则两利。
活动三【学习先进文化】

材料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觉革命文化,形成和发展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种……新文化范式。

——张春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新文化》

(3)三组同学节选了一段材料,请根据材料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特点。并综合上述活动,对如何提升文化自信提出建议。
2024-06-1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毓英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主要经历了唐诗、宋词、元曲,这反映我国古代文学作品(     
A.适应了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平民化倾向
C.反映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D.促进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