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指南针发明与使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56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科技领跑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部分)

朝代

人物

主要成就

A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南北朝

B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和《大明历》

明代

宋应星

C

材料二   宋朝重大科技成就简表(部分)

成就

     

活字印刷术

北宋匠人毕昇发明,它东传朝鲜、日本,西传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指南针

北宋用于航海,后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4世纪初,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十二气历

北宋科学家沈括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统一起来,利于农事安排。
(1)在材料一A、B、C三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024-06-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江苏盐城·专题练习
2 . “拒绝全球化,就是拒绝太阳升起。”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

——杨亮《海上新“思路”》

材料二   15世纪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的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船坚炮利,而是宝船和友谊。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材料三   如图

     

——据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四   “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从历史上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过去的交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共融共生的关系。中国虽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但不会以老大自居,而是有事好商量,发展共建,利益共享。

——中国网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海上丝绸之路“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技术原因。
(2)写出材料二中有关“开拓事业”的历史史实。并说明他名垂青史的原因。
(3)开启“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开启了“全球化”?在“全球化3.0版本”时期,哪项科技的发明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4)当今世界,两大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请写出其中经济支柱的组织名称。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一带一路”顺应了当今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据材料指出,中国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怎样?
2024-06-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江苏盐城专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部分)

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南北朝②(历史人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北宋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明朝宋应星编写了③一书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材料一中图A人物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图B中①处是丝绸之路的起点__________(城市),这条道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__________(朝代)戏剧空前发达,当时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代表作是《窦娥冤》;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中②③处的相关内容补充完整。并概括说明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和火药两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
2024-06-0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湖北·专题练习
4 . 【创新考法·撰写解说词】小史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利用寒假参加了某博物馆志愿者培训,被分配到“中国古代科技成果”专题展览馆。

展品一泥活字版展品二南宋持罗盘陶俑展品三宋代火器(模型)
根据材料,任选一件展品,并联系所学知识写一篇80字左右的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表述清顺,逻辑性强)
2024-06-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押湖北省卷第1~3题 中国古代史-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湖北省卷)
5 .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人民群众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开拓创新,创造出一个个奇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重大工程见证人民智慧】

                  图1

——选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图1工程的名称:__________,该工程的功能:_______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2)“此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_____,南至余杭。其开通的意义:_______
【农具革新彰显人民智慧】

                 图2

                           图3
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宋朝的拔秧工具,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人们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选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分别写出图2和图3生产工具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生产工具的革新对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用。
【科技成就凝聚人民智慧】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成为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强大力量,推动欧洲社会的发展,给欧洲乃至世界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自何成刚主编的《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4)四大发明中_____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______和火器对欧洲的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5)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2024-05-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毕节市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移至江南地区。……其显而易见的好处是由于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更加靠近东南沿海港口而节省了运输和交易成本,为规模性海外贸易的成长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北宋中叶煤炭革命的带动下,冶金、陶瓷、纺织、造纸等各部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分工不断深化,设计科学,性能优良,中国海商组建庞大商队,10世纪以后

(1)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加速南移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2024-05-3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7 . 【中国古代科技】

材料一   中国造纸术传播路线:

唐天宝十年(751年),唐军在恒逻斯(今中亚哈萨克斯坦境内)战役中被阿拉伯军队打败,大量工匠出身的士兵被俘,其中有些是造纸匠。他们被送至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唐时称为康国),阿拉伯人在当地建立造纸作坊,“撒马尔罕纸”遂为当时之名产,流行于西亚。

九世纪中期,作家袁希得曾说:“西有埃及莎草纸,东有撒马尔罕纸。”

九世纪末,埃及开罗有了自己的新式纸厂,莎草纸地位下降,一封写于883-895年的文书中,已有“用莎草纸作书,请您原谅”的话,十世纪,新式纸在埃及境内取代了莎草纸。

1150年,巴伦西亚开设造纸厂,这是西班牙的第一家造纸厂,也是欧洲的第一家造纸厂。此后,造纸术向法、意、德、荷、俄、英等国家传播。曾经垄断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中的文化得以向民众开放,14-16世纪纸质书更是成为人文主义传播的载体。

材料二   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

——摘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按时间顺序梳理造纸术传播到欧洲的路线:中国→____→西亚→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在四大发明中任选两例,分析其对欧洲近代化产生的作用。
2024-05-29更新 | 1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五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8 . 科技发明反映了世界文化的进步。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填写“正确”; 错误的填写“错误”, 并加以改正。
(1)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磁石指南的特性。春秋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飞梭,能同时纺出80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
(4)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数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24-05-2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押题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9 . 两宋时期,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一一《宋史·职官志》

材料二: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材料三: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入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信息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历史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政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2024-05-28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以下选项可以作为宋代成为焦点依据的是(     
A.雕版印刷术的出现B.指南针用于航海
C.编写《农政全书》D.郭守敬编订《授时历》
2024-05-28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肇庆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