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指南针发明与使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54 道试题
1 . 科技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大的作用。造纸和印刷术,替思想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大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主制度。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

中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3年

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三系研制成功

1982年

屠呦呦团队青蒿素的研制成功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托马斯·弗朗西斯·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
请根据表格中的材料,以“科技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为主题,写一篇12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①突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成就的自豪感;②感悟新中国科技成就背后的科学家精神;③结合自身感悟和责任。)
2024-05-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中国将坚定做这个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中国将更加坚定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引领人类进步潮流作出更大贡献。

——摘自习近平《中共二十大》报告讲话

材料二   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105年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1119年

北宋的朱或《萍洲可谈》中出现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航海的最早记录

1949年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55年

万隆会议上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声音”

1973年

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1992年

中国第一次派部队参加联合国组织的海外维和行动

2001年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2013年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提炼出“中国智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中国方案推动国际合作交流”、“中国力量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等主题。请你任选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个或以上与主题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论述。(要求:相关联史事须出自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或与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有关,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5-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自贡市六校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3 . 美国学者卡特说:“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国四大发明(     
A.促进了文明之间的交流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智慧D.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024-05-2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一模历史试题
4 .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材料二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研制出实用的发电机
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的制造技术
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
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1885年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材料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1)根据材料中培根的评述,任择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的一项,说明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2)根据上表内容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2024-05-2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经济手稿》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他认为:“中国与西方在科技方面的差距,主要是由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科技发明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科技落后的社会和经济因素。你如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出谋划策?
2024-05-26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广东广州·专题练习
6 .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相互激荡、共同发展。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借鉴既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也是保持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之物】

材料一   走近时代之物见证劳动的价值

【时代之窗】

材料二   推开时代之窗见证文明交往

【时代之变】

材料三   感受时代之变推动社会发展

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日本全面学习西方,加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戊戌变法是倡导学习西方,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变法图强”的口号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和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但同时由于顽固派的强大,戊戌变法以失败结束。

【时代之声】

材料四   倾听时代之声彰显思想智慧

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之一。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两个古代东西方伟大工程分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两艘船只得以远洋航行共同的技术条件是什么?这两幅图片所描述的事件,你更欣赏哪一件,请说明理由。
(3)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被称为“同途不同归”,根据材料三指出,中日两国“同途”和“不同归”的理解。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文本框中的历史事件共同之处?
(5)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东西方文明交流、借鉴的作用。
2024-05-2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5(广州专用) -【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7 . 某校开展以“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为主题的展览,共设计了4个专栏,并围绕该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专栏一:

《制度与文化》

①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传到日本②科举制在朝鲜半岛延续千年③《红楼梦》走向世界

专栏二:

《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

①欧洲活字印刷技术与中国的渊源 A 领航的大航海时代③火药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专栏三:

《风靡世界的“三大物产”》
①中国丝绸深受欧洲贵族的喜爱②中国茶风靡世界③走向世界的外销瓷

专栏四:

《普济世人的中医药学》

①鉴真在日本传播中国的医药②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 B 流传海外③屠呦呦团队发现
青蒿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善展品中A、B处内容。
(2)根据下列示例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专栏,为其展品撰写简介词(示例除外,不得照抄原文)

【示例】选择专栏一:《制度与文化》。简介词: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先进的典章制度,回国后推动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朝鲜半岛的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回国后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推动了新罗选官制度的发展。《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小说,至今,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2024-05-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铁岭市第一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题
8 . 水路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有效治理的重要表现,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王老师以“水路交通的发展与文明交往”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释读图片——感悟历史进步】
(1)船舶动力的改进拓展了人类的活动领域。下面图片中交通工具的动力发生了什么变化?轮船的发明与改进有何进步意义?

任务二【阅读材料——认识历史现象】
(2)铁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分别简述下列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概括铁路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现象一:火车巨大的轰鸣声和冒出的滚滚黑烟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人们突然感到时间和空间都缩小了,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激进政治家约翰·布莱特认为,“难道铁路不是让三等车厢的乘客在旅行时甚至跟王室成员享有同样的速度降降?”

——摘编自阿萨·布里格斯著《英国社会史》

现象二:高铁拉近了东西南北不同城市在人们心理上的距离,让中国“变小”了,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高铁带给中国的不只是一场经济地理上的革命,也是一场时空观念上的革命,它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态,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黄庆桥《科技成就中国》

任务三【解读年表——形成多元思维】
(3)交通的发展为人类交往、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请从下面大事年表中选择恰当的史事,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选择三个以上史事,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时间事件
公元前138、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
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达到美洲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试飞成功
2013年中国首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023年5月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航班首飞
2024-05-2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中考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试题(二)
2024·辽宁·模拟预测
9 .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繁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外开放·交往广泛】

材料一

①《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在南亚大陆途经100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并且详细地记录了印度70多个小邦国的名字、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和社会民生。②明朝晚期,吴承恩以玄奘西赴印度学佛取经的史实为素材,以民间流传的各种话本、杂剧为基础,写出了著名的长篇小说《西游记》。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

(1)材料一体现出什么历史事件?能作为研究该事件的一手资料是____。(写出序号)

【文化昌盛·科技发达】

方面名称朝代人物意义/价值
史学《资治通鉴》北宋渗透了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深沉思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描写了南宋抗金的情景
科技
发明
活字印刷术毕昇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指南针宋代
唐代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2)请将表格中①②③④⑤处补充完整。

【中外交通·文明互鉴】

材料二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路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材料三   文明互鉴的前提是对等的、平等的,内容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对外交通发生的变化。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在世界文明交流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绽放异彩?
2024-05-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辽宁卷)-【试题猜想】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
2024九年级下·辽宁·专题练习
10 . 某校同学参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文化长廊主题展,并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相关学习任务。
篇章内容
文物篇

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刻有文字的甲骨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秦“半两”
制度篇郡县制科举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
科技篇

司南(模型)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东方红一号

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建筑篇都江堰长城北京故宫港珠澳大桥
人物篇

玄奘西行求法

鉴真东渡日本

郑和下西洋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1)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从“文物篇”中任选一个,描述该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2)从其它篇章可以提炼出如下主题:“不断演进的制度建设,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发展”“弘扬中国先进科技文化,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汲取中国传统建筑精粹,建设和谐美丽中国家园”“兼收并蓄创造优秀文化,中外交流推动发展进程”。
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主题,结合相关篇章内容提取史实(至少两个),围绕该主题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2024-05-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押题猜想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4年中考历史终极押题猜想(辽宁专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