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指南针发明与使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55 道试题
1 . 黄仁宇指出,自公元960年起,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都在这个时期出现。“这个时期”指的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2024-06-06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惠州市博罗中学初中学校等校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2 .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明选拔官吏的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御,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三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好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图一所示制度是谁创立的?这个制度与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不同?
(2)材料二内容涉及的是哪一选官制度?这一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这一制度在哪一朝代被废除?
(3)材料三中“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这三项发明具体指什么?
2024-06-06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虎林市实验中学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3 .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文明因交流而互鉴,思想因传播而更具生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学西渐”是指古代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高潮: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公元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在文明的发展中与中国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即先从科学技术开始,包括四大发明、陶瓷、冶金、纺织等,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过程,出现两次高潮: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和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东渐”。这两种文化传播过程都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摘编自《“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之分》等

材料二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就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置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三

救国方案

材料

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张之洞也强调中国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鹭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

材料四   下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关键词。

(1)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一回答:列举宋元时期我国传入欧洲的科学技术成就两例,并指出“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面对外来侵略,国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乃渐惊起”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分别归纳①和②的救国方案。
(4)请从材料四中任选三个关键词,提炼主题,并依据这三个关键词有关史实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6-0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马克思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有杠杆。”这主要体现中国古代科技发明(     
A.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B.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C.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D.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2024-06-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咸丰县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5 . 图片和文字记载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图片和文字就是在聆听历史。

材料一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或《萍洲可谈》

材料三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别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四   1618世纪中西方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中国欧洲
16世纪李时珍《本草纲目》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1718世纪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牛顿力学理论体系形成
瓦特完成蒸汽机的改进

(1)青岛某中学九年级学生要选用材料一的三幅图片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设计一个探究性的题目或主题。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阅读材料二、概括其表达的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说说四大发明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16一18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成就的不同特点。并请你谈一谈,其不同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获得哪些启发?
2024-06-04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6 .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的起源不算是最早的,却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有着深远的意义。某校学生追溯历史,开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文化篇】

材料一:

(1)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最为繁盛的一段时期。宋词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列举宋词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一例即可)分析材料一你能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思想篇】

材料二:“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材料中引用的经典出自于谁的思想主张?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科技篇】

材料三:

东汉造纸术①改进造纸工艺。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南北朝圆周率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曲辕犁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
宋朝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元朝《授时历》与现在通行的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

(3)将表格中的①②③处内容补充完整。
【传承篇】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依据材料回答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近现代凸显爱国主义精神的人物有哪些?(列一例即可)
2024-06-0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在其著作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旨在说明(     
A.儒学思想传播B.三大发明的特点C.造纸术的影响D.三大发明的贡献
2024-06-0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11世纪社会发展达到顶峰的时候取得了快速的科学技术进步,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崩溃,这些进步随之转向。真正的问题是17—18世纪当社会发展再次达到顶峰的时候,为什么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没有像欧洲人那样创造出自然的机械化模型,揭开自然界的奥秘。

——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

材料二   新中国参照苏联经验,建立计划经济体制,采取一系列重大建设举措,迅速提升工业、科技和教育的水平。20世纪50年代,中央政府重点发展核技术和火箭技术,以及计算机、电子、自动化等尖端技术。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科学家攻坚克难,主持研制出导弹、原子弹和氢弹。中央政府对大学进行院系调整,组建多学科的工业大学或工学院,以及钢铁、矿业、地质、石油等学院。借此,高等院校为各项建设输送了大批毕业生。1978年以来,中国争取到良好的国际环境,大规模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全面促进家电、化工、汽车、铁路等产业的升级和产品更新。

——摘编自张柏春《中国技术:从发明到模仿,再走向创新》

材料三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人民日报《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用史实说明“中国在11世纪”的宋元时期取得了哪些影响世界的科技发明成就?17—18世纪的清朝统治者采取哪一对外政策阻碍了中国“像欧洲人那样创造出自然的机械化模型”?18世纪中期“创造出自然的机械化模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哪一国家?
(2)新中国参照苏联经验,实施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哪一领域?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应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6-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指南针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发明。(如图)

(1)根据材料一,将指南针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发明,按照出现先后排序。(填写序号即可)

材料二:“举世皆知的……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英国哲学家培根《新工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元时期在学术和航行方面的发明创造?并选择一项发明概述其历史意义?

材料三:到18世纪晚期,(英国)已经有了跃进的感觉。人力和畜力已经被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煤、铁等产量大幅增加。促使这种变化的一个必要的杠杆,就是发明。……没有发明的话,就不可能在产量上实现那么巨大的增长。(但发明)很少直接受益于理论科学,而更多是得益于经验。……发明家的社会背景很不相同,从水磨匠到牧师,应有尽有。

——摘引自[英]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18世纪晚期,使人类结束对水力、畜力和风力依赖的事件是什么?概括18世纪英国发明成果不断涌现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材料四: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等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基础之上。

——引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
2024-06-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中考历史适应性测试 (四)
10 . 中国古代科技领跑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部分)

朝代

人物

主要成就

A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南北朝

B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和《大明历》

明代

宋应星

C

材料二   宋朝重大科技成就简表(部分)

成就

     

活字印刷术

北宋匠人毕昇发明,它东传朝鲜、日本,西传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指南针

北宋用于航海,后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4世纪初,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十二气历

北宋科学家沈括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统一起来,利于农事安排。
(1)在材料一A、B、C三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024-06-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