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抗战的爆发及日军暴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就是一部近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光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砥砺抗争   救山河】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风起云涌   兵变起】

材料二   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汪精卫等)的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就是全国人民的主张,因为现在的内战是人民所痛恶的。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永志不忘   雪国耻】

材料三   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初心使命   为人民】

材料四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砥砺前行   建新华】

材料五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摘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是如何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
(2)材料二所指事变为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该事变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写出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说一下,以上政策的实施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历史史实,请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历史论述文。要求:围绕主题,史实准确,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023-12-1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邹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就是一部近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光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砥砺抗争救山河】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是如何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
【风起云涌兵变起】

材料二: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汪精卫等)的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就是全国人民的主张,因为现在的内战是人民所痛恶的。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2)材料二所指事变为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该事变的原因有哪些?
【永志不忘雪国耻】

材料三: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写出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初心使命为人民】

材料四: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根据材料四说一下,以上政策的实施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踔厉前行建新华】

材料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摘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历史史实,请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历史论述文。要求:围绕主题,史实准确,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023-03-3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受命为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在内乏饷械、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不甘做亡国奴的台湾人民和部分留台清军,对日本的占领进行了顽强抵抗。从18956月到10月台南陷落,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2)写出材料二中“清政府割让台湾”的条约名称。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台湾军民为什么“坚决反对割让台湾”?

材料三



图一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前线

图二抗战时期某战役形势示意图


材料四   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请回答:
(3)材料三图一照片记录的情景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图二是哪一战役的形势示意图?这次战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2022-04-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一九二九年十月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突然到来,迅速席卷全球,造成全球性经济大混乱。这场经济危机给日本经济的打击是沉重的,一九三一年九月,为激进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气候和土壤。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为摆脱危机,日本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为掩盖其侵略目的,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什么政权?

材料   二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一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余主张日本占领东省事,先提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南京发表的《告公民书》称:“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编自《蒋介石日记》


(2)据材料二,归纳蒋介石及国民党对日侵华的态度。

材料三   七月七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在七月八日采取了以下行动:电令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电令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参谋总长程潜,准备增援华北;下令孙连仲、庞炳勋率部北援。

——摘编自《卢沟桥事变史料》下册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   面对日本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以气壮山河的意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赢得了胜利……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汇聚成正义的洪流……相互借力给力,同仇敌忾,击败了日本、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侵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证明任何损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为最终都是要失败的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09月01日07版)


(4)据材料四归纳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并举一个战例说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

材料五   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势力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课外学史”


(5)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对此你有何看法?
2020-04-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甘孜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12月教学水平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二九年十月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突然到来,迅速席卷全球,造成全球性经济大混乱。这场经济危机给日本经济的打击是沉重的,一九三一年九月,为激进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气候和土壤。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为摆脱危机,日本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为掩盖其侵略目的,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什么政权?

材料二   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一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余主张日本占领东省事,先提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南京发表的《告公民书》称:“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编自《蒋介石日记》


(2)据材料二,归纳蒋介石及国民党对日侵华的态度。

材料三   七月七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在七月八日采取了以下行动:电令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电令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参谋总长程潜,准备增援华北;下令孙连仲、庞炳勋率部北援。

﹣﹣摘编自《卢沟桥事变史料》下册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 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势力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课外学史”


(4)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对此你有何看法?
2019-09-16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二九年十月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突然到来,迅速席卷全球,造成全球性经济大混乱。这场经济危机给日本经济的打击是沉重的,为激进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气候和土壤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为摆脱危机,日本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

材料二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一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余主张日本占领东省事,先提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南京发表的《告公民书》称:“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编自《蒋介石日记》

(2)据材料二,归纳蒋介石及国民党对日侵华的态度。

材料三七月七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在七月八日采取了以下行动:电令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电令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参谋总长程潜,准备增援华北;下令孙连仲、庞炳勋率部北援

——摘编自《卢沟桥事变史料》下册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势力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课外学史”

(4)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对此你有何看法?

(5)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认识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进程。请你写一段150字左右的短文,包含“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四个事件,体现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发展过程。

2017-12-08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卷
7 .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一部民族解放运动的光辉史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砥砺前行   救山河】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是如何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风起云涌 兵变起】

材料二   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汪精卫等)的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就是全国人民的主张,因为现在的内战是人民所痛恶的。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有哪些?
【永志不忘   雪国耻】

材料三   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三点)

材料四   当华北局势日趋紧张时,中国共产党发出《八一宣言》,组织领导“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团体,最广泛地动员人民从觉醒起来。“七七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斗争,……随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史》


(4)1940年中国共产党人“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发动了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哪场战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所起的作用。
【全民抗战   洗前尘】

材料五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的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

——摘编自王建明《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历史意义
(6)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2023-08-2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历史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8月,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接受英国侵略者的全部要求,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了名字。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由此开始。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材料二:“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复兴之路》

材料三:201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仪式并讲话。他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为的是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缅怀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缅怀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国际友人,宣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庄严表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人民网

材料四:

——川教版历史课程网


(1)材料一中“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是什么?“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由此开始”说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为什么说“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3)结合所学,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我国同胞的数量达到多少?请根据材料三指出,我们今天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4)材料四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何时(写出具体日期)?其意义何在?
9 . 近代日本两次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如今的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已成为维系东亚、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1)甲午战争给中国代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2)材料二中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变?蒋介石对这一事变持什么态度?

材料三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3)材料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材料四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摘编自新华网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

材料五  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分子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课外学史”


(5)结合材料五,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发表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对此你有何看法?
2022-03-2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抗日战争是一首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1月3日,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原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修改为“十四年抗战”

材料二   日本侵略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

材料四 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分子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课外学史”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时间及历史事件
(2)材料二反映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在政治上有何体现?试列举发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各一例。
(3)你认为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原因是什么?
(4)针对材料四中日本对侵略战争的态度,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处理和应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