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抗战的爆发及日军暴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探究问题。

材料一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37年7月9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等发出通电提出,我全体“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此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第一二○师、第一二九师渡黄河东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进入山西境内,开始指挥八路军各部队展开新的战斗。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此后,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山东、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纷纷建立。相持阶段到来后, 日军将侵华战争的重心指向华北敌后战场,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军。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

材料二   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陈谢大军完成在豫陕鄂边地区的战略展开,9月,陈粟大军越过陇海路南下,完成了豫皖苏的战略展开。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逐渐转入反攻,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使这一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八路军进军方向和作战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八路军东渡黄河后取得的第一个大捷。
(2)据材料二,指出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的背景。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对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有哪些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完成的历史任务。
2024-03-1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世纪20年代的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这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求民族独立、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对此,毛泽东同志称之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什么样的民主革命纲领?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执着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于是,在经历了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一开始“执着于城市”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的标志。

材料三   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陈云说:“这次会议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得到全党全军的拥护和认可,从此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材料四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自相残杀)?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变,绝不宜叛逆目之。”


(3)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题作答。(如果两个题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材料三中的“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②材料四中“陕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事件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五   “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而当使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共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对于国内任何党派,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

——蒋介石

“蒋氏的谈话,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指出了团结救国的必要,这是很好的……两党的统一战线是宣告成立了。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

——毛泽东


(4)根据材料五,概括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共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2024-03-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摘自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在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坚持抗战的武装力量。

材料二   战役一: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摘自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战役二:1940年8月20日至次年1月下旬八路军参战部队105个团约20余万人,利用在华北地区的群众优势,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仅前3个半月,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伪军2.58万人,俘虏大批伪军和日军,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车站、桥梁、隧洞260多处,摧毁了大量敌堡和据点,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

——摘编自步平《中国抗日战争史》


(2)材料二所述分别是什么战役?概括“战役一”的重大意义和“战役二”的主要指挥者。

材料三   抗日战争开始时,中国被国际社会视为弱国。直到抗日战争后期,情况才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开始摆脱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以主要反法西斯国家的身份参加开罗会议。在计划、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是主要的发起国和创始国,并于其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步平《中国抗日战争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4 . 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抗日战争何时开始,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显然,自1931年算起,到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整整是14年,而不是8年。

——摘编自中国干部学习网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愿意在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保证民众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协定的宣言。此后,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并采取切实步骤,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一个必要前提;以必要的让步,争取国民党抗日,赢得了全国民众和各派爱国政治力量的热烈支持,促使国民党接受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正确主张。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由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摘编自张从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旗帜》

材料三   1938年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明确提出,通过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再到优势。《论持久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在整个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使日本侵略都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用所学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所述的观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过程。
(3)根据材料三,归纳《论持久战》对指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所作的贡献。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4-02-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法、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华日报》诞生于抗战硝烟之中,它报道最新战况,宣传抗日壮举,鼓舞军民士气。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寇猖狂,国家破碎……本报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战争中,做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为完成这个神圣使命,本报愿成为前方将士浴血奋战中一切可歌可泣伟大事迹之忠实报道者、记载者,愿成为一切受日寇蹂躏的同胞之痛苦的呼吁者描述者……”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发刊词

材料二   《新华日报》所刊文章标题节选

193822刊载《纽约华侨节省新年费用助捐祖国抗战》
19381025发表社论《坚持持久战》,刊登毛泽东语录“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1938127刊登毛泽东《论全面战争与游击战》
1940825报道朱德彭德怀率八路军将士电慰受日军飞机轰炸的重庆市全体同胞,首次向世人传递了“百团大战”大捷的喜讯
1942124报道《日寇嗜杀如常香港中外侨民惨遭凌辱晋东天主教徒悉被捕杀》
194576全文刊载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昨日上午“密苏里号”上的日本投降签字,在世界日历上划了一道鲜明的红线,延续六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了,想想看这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有什么意义?这场战争的结束带来的不仅是和平……

——1945年9月3日《新华日报》社论《庆祝胜利》

(1)材料一中,《新华日报》发刊词声称将承担起怎样的“神圣使命”?简述该报发刊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材料三报道的重大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综上所述,概括报纸作为新闻媒介具有的历史价值。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三巨头”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写道.“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法国的福煦将军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一战后的美日海权角逐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一文中写道:华盛顿会议的结果对日本的安全以及在中国的利益构成了威胁,从而激起了日本对美国的极端仇视,为日美争夺太平洋霸权埋下了种子。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巴黎和会对德国的处置让英、法担忧。(     )
B华盛顿会议调整的是战胜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
C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决议能带来长久的稳定与和平。(     )

材料二   20世纪爆发的十月革命从根本上推翻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从此以后,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登上历史舞台,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世界思想发展的潮流,中国人民自此找到了观察世界和掌握自己命运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从这样的世界大势中产生,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走在了时代前列。

——摘编自人民网《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不容否定》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即“走在时代前列”的表现。

材料三   日本在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又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事变”,在这一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底“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进攻,蓄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随后,国民党于1937年9月22日发表了中共中央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摘编白澎湃新闻《中国共产党简史(10)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年》


(3)根据材料二,归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2024-03-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民族为重,准确判断形势,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请你完成下面相关学习任务。
(1)写出与图一、图二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面对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2)下表中国共两党两次合作,请完成①②处内容的填写,并概括影响国共关系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至少两个)

历史事件

主要任务

正式建立的标志

主要成果

第一次共国合作

反帝反封建

国民大一大召开

第二次国共合作

国民党发表中共中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战争的胜利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24——1949年间,国共关系发展变化的特点,并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2024-01-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太原市新希望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教考衔接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8 . 家书是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流毒中华,每年外溢金银致千万,漏卮不塞,足以贫民。吸烟者众,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痼癖不除,足以弱种。英吉利以此毒物贻祸中华,其肉不足食矣。愚兄正拟奏请严禁……得邀圣鉴,有旨令各督抚各抒所见,妥议禁烟章程具奏……自销化趸船鸦片二万余箱后,兴贩者不能不敛迹,吸食者亦不能不戒绝。

——编选自林则徐写给其弟林元抡的书信

材料二   日本觊觎高丽之心有年矣。兹值土匪作乱,高兵大败,将至王城,危在旦夕。高王请救兵于中国,中国兴兵靖难。日本乘此机会亦兴兵,名为保商,实为蚕食……且此番中堂奉上谕,亲临大阅海军,方奏北洋海军操练纯熟,大有成效,请奖等语,自应不能奏和,必请战……但皇上以今年系皇太后六旬万寿,不欲动兵,屡谕以和为贵……然素受爵禄,莫能退避,惟备死而已。

——北洋海军主力舰“经远”舰二副陈京莹战前写给父亲的书信

材料三   卢沟桥事件后,迄今已两个多月了,日本已动员全国力量来灭亡中国。中国政府为自卫应战亦已摆开了阵势,全面的战争已打响了……红军们已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改编为第八路军……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

——1937年9月18日左权写给叔父左铭三的书信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流毒中华”的危害。指出与“销化趸船鸦片二万余箱”相关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和清政府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三,归纳左权信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家书在历史学习中的价值?
2024-01-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育才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捐弃前谦、求同存异、相忍为国、相互作出妥协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推动中国的民主和进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贡献,对新时期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摘编自潘洵《谈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贡献及其启示》

材料三: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

——摘编自(英)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办黄埔军校的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贡献。指出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
(3)日本投降后不久,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与国民党进行了哪场谈判?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维新变法期间各地重要报纸        图2     革命党人陈天华的著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这些报纸和著作在当时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随着日本在华势力的增强和政治经济利益的扩大,日本在华新闻事业的发展势头不减,到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已累计有中文报纸30多种,试图影响中国读者和舆论,干预中国政治,体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七七事变后,日本相继在沦陷区新创办了30种以上的中文报刊……它们大量刊登颂扬日本对华侵略战争和傀儡政权的报道,宣传“建立东亚新秩序”“治安强化运动”和“防共、剿共”。日本依靠这些通讯社和报刊,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宣传网络,为其侵略战争服务。

——摘编自易文《中文外报:一个独特的研究视野》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人在中国创办报刊意图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报刊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的认识。
2024-01-1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