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工业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清末72家民族工业企业中,上海(38家),广州(8家),福州(4家)等沿海城市占66.7%,杭州、厦门、宁波、镇江等中小城市共25家,占33.3%。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资助……而且这些地方比较安全,外资集中使得中国商人都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越来越多的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城市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的成长,勾勒出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民族工业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城市兴起的原因?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民族工业和近代城市之间的关系?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0—1921年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投资机器面粉厂比较

1900—1913年1914—1921年
设厂数资本额/万元设厂数资本额/万元
民族资本58912.7982321.3
外国资本491100.225696.5

——摘编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840—1949)》

材料二   1901年,清政府出台了《奖励公司章程》等法条,在法律上保障了民族资本家的利益,从而掀起20世纪初的民间设厂热潮。以张謇、周学熙为首的实业家率先革新观念,成立股份制公司,开始了面向社会融资的初步尝试。“火柴大王”刘鸿生购置了发电机等,使工厂的设备、技术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此外,随着封建主义束缚的扫除,许多华侨资本家纷纷回国投资,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摘编自王姗《1895—192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问题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我国民族工业取得的成就。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3)综上所述,你获得了关于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启示?
2024-05-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多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3 .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纺织业原料,棉布是人们重要的衣料。小明同学阅读了【美】斯文贝克特著《棉花帝国》后,搜集下列材料,进行学习探究,请你配合小明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   在1760年前,欧洲人已经在广泛贩实多种热带和亚热带的商品,包括糖、大米、橡胶、和靛蓝。然后,与这些商品不同,棉花有两个劳动密集的生产阶段,一是位于农田,另一个位于工厂糖和烟草没有在欧洲社会形成大规模的工业无产阶级,棉花做到了;烟草没有导致庞大的新型制造业企业的崛起,棉花做到了;靛蓝的种植和制作过程没有为欧洲制追商创造巨大的新市场,棉花做到了,美洲的水稻耕作没有引起奴隶制和虚佣制的爆炸性增长,棉花做到了。

——摘自【美】斯文·贝克特著《棉花帝国》

材料二   18世纪末的美国建国,正是棉纺工业技术革命发生的时候,1787年的侧宪妥协使得奴隶制在宪法的保护下合理生长,并将美国变成了外部“棉花帝国”网络中关键的一环。1793年惠特尼轧棉机的发明、19世纪上半叶的领土扩张和国内贩奴贸易的兴起,都为美国奴隶制的飞速蔓延提供了土地、劳动力和技术支持。这种网络在美国内部的“统合”促成了“棉花帝国”在美国内部兴起,并使美国在1860年内战爆发前夕成为英国棉纺业最大原料供应者。

——摘自【美】斯文·贝克特著《棉花帝国》中文版序一

材料三正如我们所见,中国的第一家现代化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运营。起初,这个行业发展缓慢。到1896年,全国只有12家工厂,拥有41.2万支纱锭。20年后,这一数字上长到31家工厂,纱锭略多于100万支。接下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它对中国棉花产业化起到了类似于拿破仑战争125年前对欧洲大陆所产生的那样的作用,对整个亚洲棉花业也是如此。它所造成的保护主义影响创造了一个工厂建设热潮,到1925年,全国有118家工厂,配备有300多万支纱锭,雇佣了252031名工人,其中一半在上海。1914年以后中国棉花生产的增长确实是世界上最

快的。

——摘自【美】斯文·贝克特著《棉花帝国》

(1)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1760年后棉花产业对全球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成为“棉花帝国”的有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现代化”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抄材料。)
2024-05-26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2024年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兼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材料二:据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

材料三: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1)根据材料一回答,洋务运动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起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回答,我国民办工业受到哪些方面的压力?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19世纪末清政府为何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024-05-2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六中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5 . 下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其中最能反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是(     

A.aB.bC.cD.d
2024-05-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唐山市丰润区2024年毕业年级模拟检测文科综合-初中历史
6 . 经济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民族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70年代以后,有一部官员地主、商人投资开办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主要经营缫丝、棉纺、面粉、火柴等轻工业和采煤业。这些民族资本的近代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本大约都在十万元以下,有的只有几千元,比起外资企业和官办企业,力量是微弱的。但有了这些新式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出现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建国初期,国营企业建立了工厂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化管理。“一五”计划初期,通过和平赎买政策,国有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在1956年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占比67.5%,在投资、生产、定价、财务、薪酬等方面由国家直接管理,采用统一领导、分

级管理的模式,以“计划”管理企业经营。

——摘编自黄文涛、王大林《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脉络与成效》

材料三:下表中粮集团大事记

1979可口可乐在阔别中国30年后,由中粮以寄售的方式重返中国市场,并发展成为畅销饮品
1988各地粮油食品分公司同总公司脱钩,中粮开始向经营型公司转型,由单一的外贸代理公司向实业化企业转型
1998中粮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2011中粮斥资亿元收购法国波尔多地区的雷沃堡酒庄;完成对澳大利亚第四大糖厂Tully的并购

——摘编自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志》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企业建立并发展壮大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例说明其反映的史实。
2024-05-2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历史模拟卷(二)
7 .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实业救国”理念的实践B.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C.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辛亥革命后的民族工业
2024-05-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的发生具有大致相同的背景……但公车上书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五四运动的爆发,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摘编自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的背景,并概括其相同之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在规模和影响上超越公车上书的原因。谈谈这两次运动的参加者的爱国精神给你的启示。
2024-05-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24年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票号(又称山西票号)起源于19世纪初,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异地之间商业贸易时货币运输困难的问题。太平天国运动造成南北交通中断,票号开始承揽官款汇兑业务。官款汇兑业务量大、资金流量稳定、汇费收入多,给票号带来了丰厚的营业利润,刺激了票号业的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票号汇通地向对外通商口岸扩展,票号进入迟速扩张期。

——摘编自刘建生《金融需求变迁视角下山西票号衰亡及对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票号的发展概况。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进行经济侵略,一些进步之士认识到自办银行的重要性。甲午战争后,金融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批民办企业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和存汇等服务。诸多因素,使得第一家本国银行于1897年建立。本国银行成立后,票号官款汇兑和埠际汇款等业务逐渐被分流,票号的经营日渐艰难。辛亥革命后,为了振兴实业,政府陆续推行了一系列发展银行业、健全银行制度的则例、法令。十余年间,有200多家银行先后成立。同一时期的票号则因转型失败而彻底衰落。

——摘编自周建波《银行、票号兴替与清末民初金融变革》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金融业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你从近代金融业的发展中得到了什么认识?
10 .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展示中国经济和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2年,英国人成立上海电气公司和中国第一家发电厂,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的起步。外资电厂虽然对民族电力工业的起步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也带来不小的阻力。1936年,外资经营的电力企业仅为10家,但其发电度数却占当时全国总发电度数的55%。近代中国电力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与东北地区,内地电力企业较少。截至新中国成立,全国装机总容量只有185万千瓦,发电量43亿千瓦时;电网建设也极为薄弱,基本只有以城市为中心的发电厂及其直配线。

——摘编自杨琰《近代中国电力工业史研究述评》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发电量仅为43亿千瓦时,经过发展,到1978年发电量为1.167万亿千瓦时;到2020年发电量增长到7.6264万亿千瓦时。中国人均用电量从1949年的7.94/人到1978年的267瓦人;到2020年,中国人均用电量为5366/人。

——摘编自白玫《百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回顾、经验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用表格的形式分类整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情况,并简述电力工业发展的意义。(要求: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制作表格,可不用直尺;分类科学合理,内容完整准确)
2024-05-15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