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8 道试题
1 . 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某一学校筹办了“缅怀邓公”的主题班会,所选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②挺进大别山
③南方视察④指挥淮海战役
A.②④①③B.①②③④C.①④②③D.②④③①
今日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等相关资料所体现的是(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中国农村社会巨变D.特区日新月异的风采
7日内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
3 . 下列书籍反映的共同的历史主题是(   )

A.中国近代化的艰辛探索历程B.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第三世界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7日内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重要会议,对其共同点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1956年 9月
概况: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
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
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工业国
时间:1978年 12月
内容: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
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
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A.都形成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B.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C.会议决策都得到了长期贯彻执行D.都提出要进行经济建设
7日内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百年一瞬!山止川行!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回望百年奋斗历程,中 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写下由弱到强的人间史诗。这是依据教材构建的“中国共 产党百年探索历程”思维导图(如下图)。下列主题能够反映这一历程的是(     

A.探索经济建设的市场化B.擘画中国式现代化蓝图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D.中国民主革命奋斗历程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肥城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B.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C.上海浦东开发区正式建立D.拨乱反正工作胜利完成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五四学制)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78年12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与此材料相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24-06-05更新 | 10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二模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五四学制)
8 . 下表为“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表”。对该表格数据解读最全面的是(     
时间1978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17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78.718872.9100280.1413030.3827121.7
A.表明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B.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D.得益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24-06-04更新 | 6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结合所学判断,这篇社论发表的时间应是(     
A.1949年10月B.1956年底
C.1966年10月D.1978年底
2024-06-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下列对四个人物改革的论述,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当时苏俄的国情
②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赫鲁晓夫改革最终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
③罗斯福新政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维护了劳工的权益,是工人阶级的代言人
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立足于国情
A.①②③错误④正确B.①③错误②④正确
C.③④错误①②正确D.③错误①②④正确
2024-05-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多校中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