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追根逆源,判断正误:将你认为正确的题目在横线上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49年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_____
(2)“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指1966-1976 年。_____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_____
(4)“汪辜会谈”主要是解决海峡两岸关系问题。_____
(5)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_____
(6)我国导弹部队已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_____
(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_____
(8)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_____
(9)中国第一次承办的奥运会是在2001年。_____
(10)如果你要参加“孔子文化节”应到山东的济南。_____
2020-07-2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今年,我国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云际会,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长宽比例为3:2,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下面,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1949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华丽转身。


(1)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是哪次会议?材料一中“华丽转身”的标志是什么?“华丽转身”有什么历史意义?
(2)“华丽转身”70年,我们的祖国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留下了70年的光辉足迹。追寻足迹,完成下表。

足迹制度篇会议篇人物篇思想篇统一篇
典型事例三大改造邓小平
理由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2019-05-29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19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班第二轮复习考试历史试题

3 .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筹备“中国近现代伟人风采”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民主革命先行者】

材料一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新中国缔造者】

材料二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尤其是1928年上半年他在湘赣边界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后我们党的革命重心发生了变化,开始走上了新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追梦领路人】

材料四2010年,中国的GDP从1978年的3679亿元,猛增到41.3万亿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2018年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6.9%,首次突破80万亿,达到82.7万亿元。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名字;试从政治方面来分析材料一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

(3)阅读材料三,这里的“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起点是指什么?举出这一时期“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的典型事例。(要求:经济、祖国统一方面各举一例)“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请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前行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5)通过以上伟人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2018-06-1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18年初中历史学业考试模拟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崛起是一个“进行”时,从1949年至1978年用了30年时间,进入“崛起准备期”,再从1979年至2020年用40年时间,真正进入了“崛起起飞期”。

——《大国治理》


(1)材料一中“崛起准备期”期间,我国出现的严重失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从“崛起准备期”到“崛起起飞期”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 通过数字看发展




(2)材料二中图1、图2的数字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怎样的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3中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什么?

材料三  1985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对毛泽东领导和邓小平领导的两个不同时代进行了比较: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插秧;另一边是忙碌的上班族,背景是高楼大厦。标题是对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的一句评价“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


(3)材料三中对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的一句评价“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是否符合实际?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2018-06-0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初中历史二模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变化的中国】

【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一《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天朝的崩溃》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什么战争?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

材料二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引起材料二中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请你就其中的一种观点说出两点理由。

【思想观念的变化】

材料三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国家政策的变化】

材料四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4)材料四中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是指哪次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上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2018-06-0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枣庄第十中学2018年中考模拟冲刺历史试题
6 . 书报中感悟历史与现实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回答,图一中《人民日报》所示的是哪次重大会议? 请你谈谈图一与图二之间的联系。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邓小平成为《时代杂志》封面人物的理由。
2018-04-2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章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测试
7 . 下一段文字,请你帮他将下面有三处错误的改正过来。
1949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土地改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五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
(1)错误:___________改正为: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改正为: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改正为:___________
2017-12-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昌府区梁水镇中心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8 . 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飞跃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周熙明《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

材料三: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

材料四: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材料五: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用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判断当时中日两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日本大胜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请说明理由。
(4)材料四中罗斯福为应对危机而进行“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它的主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是从哪一重大会议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请举例说明“特色”之处(至少两例)。
(6)上述改革对我们有何启示?
9 . 当今,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生产的棉纺织品80%销往海外,而所需的棉花几乎全部靠国外进口。这一时期,从欧洲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主要输出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则主要出口农矿原料,其中又以棉花和羊毛出口数量增长最快。

材料三   人民网《中国入世十年:改变自己影响世界》报道


材料四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1)材料一中,“人类历史大幕”指的是什么? 西班牙、葡萄牙是如何开启的?
(2)根据材料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在19世纪中期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具有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地位的因素有哪些?
(3)据材料三,中国的“入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017-08-0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17届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2017年2月19日,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这位伟人不凡的足迹,感受他不朽的人格魅力。
材料一

(1)观察理解材料一,图一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图二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一处大型雕塑(从左起第二领导人是邓小平同志)。这座雕塑纪念的是解放战争中,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基础的哪一次军事行动?

材料二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亡党亡国。

——邓小平1978年12月的中共中央工作回忆上的演讲


(2)为纠正材料二中“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错误,我党在思想理论方面是怎样努力解决的?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3)材料三所述“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在这一事件中,党和国家上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四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

——摘自陕西农民侯永禄的日记


(4)材料四中“包产到户”指当时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作用?我国为融入世界,在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第一扇‘窗’特指什么?

材料五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


(5)材料五反映我国1992年哪一事件的内容?这一事件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怎样的作用?

材料六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


(6)材料六中,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的创造性构想什么?这一构想的前提是什么?

材料七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7)一句朴素的话语,却含着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爱恋。纵观以上材料和有关知识,你从邓小平同志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
2017-06-0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5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