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勇于担当,走在时代的前列,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夏,亦即甲午中日战争前夜,孙中山曾到北京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采纳他提出的仿效西方、以求“富国强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规”的改革主张。但因时局紧张等原因,李鸿章并没有接见他。上书的失败,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空前深重,使孙中山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于是在这一年的1月,他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孙中山在他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

——摘编自郑大华《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提出的背景。(写出两点)

材料二   以下是伟人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留下的经典图片

(2)请为三张图片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写出序号)。选择其中的一张图片,分析其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三   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1979年1月1日,他的头像被赫然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据《邓小平八次登〈时代〉封面〉》(〈中国日报〉网)

(3)结合所学,从政治与外交两个方面归纳邓小平1979年1月1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理由。

材料四   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4)结合材料回答,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哪两大发展趋势仍然不变?为此,我们应作出怎样的“明智选择”?
(5)综合上述材料与回答,上述杰出历史人物有何共同之处。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兴化市2024年中考历史道德与法治试卷 -初中历史
2 . 百年奋斗。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



(1)请按照时间顺序,将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行排序。
(     )→( C )→(     )(     )(     )→( D )
(2)材料A的重要会议中,作出了_____________历史性决策;为实现祖国统一,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3-08-11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奉贤县青村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汲取精神之源,凝聚奋进力量。

材料一



(1)材料一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四次重要会议的相关史料,按照史料类型从①-④中挑选恰当的史料,哪些属于文献史料,哪些属于实物史料。结合所学,分别说出中共七大的历史性贡献,以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及主要内涵


——整理自《中国共产党简史》和共产党员区


(2)请将①-④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按照它们出现的时期进行排序。(只填序号可)从①-④中任选其一并结合所学,参照示例,说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是如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
示例: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体现了不怕任何邓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这也是对伟大建党精神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的弘扬。

材料三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获得了哪一历史经验。恰当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史实加以说明。
2023-05-15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以敢为人先、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开创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新局面,我们一定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图⑩中A处的“改造完成”有什么意义?B处“挫折”指什么?在C处的“转折”中,我党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材料二:对联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时代气息。图是某同学搜集整理的“新中国农村土地政策变迁历程”对联集:


   
(2)材料二中图排序有误,请你帮他重新排序。(填序号)对联C里的“富民政策”指的是哪一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成效如何?

材料三:同唱山歌给党听——水城县彝族同胞自编山歌谢党恩。村民们说,山歌要一直唱下去,唱给子子孙孙,唱出六盘水,唱响中国,唱向全世界!

我们一起感党恩\彝家的村寨改变\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煮饭不烧柴\信息自然来\幸福日子真正好\大车小车进寨来……

——摘自《六盘水日报》2020810


(3)如今我们的生活就像材料三中唱的那样,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的感受。
2023-07-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石。

材料一   甲骨文部分文字字形字源

“王”是指事字,一把斧钺是实力和权威的象征,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

“羊”是象形字,是一个正面看的羊头,两角向下弯,下面是尖尖的嘴巴

“武”是会意字,上部是武器“戈”,下部是“止”(脚),表示拿起武器出发去打仗

“河”是形声字,从水,可声,本意指需要不断用土石加固加高堤防的水道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材料二

①唐朝时日本来华留学人员参照汉字创制日文假名字母②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命人参考汉字创制契丹文字③秦始皇令李斯等人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将材料二中的史实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填序号)任选一项,说明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2006年起,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汉语盘点”活动,旨在用汉字来描述不断变化的中国与世界,为每一年留下醒目的标记。以下为近几年评选出的国内年度汉字和年度词语:

年份年度汉字年度词语
2017年初心
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年
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
2020年脱贫攻坚
2021年建党百年
2022年党的二十大
2023年高质量发展
(3)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年份的年度汉字和词语,联系史实,阐述其入选的理由。

材料四   汉字的悠久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使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完整记录、保存和传承。在这片大地上,朝代有更迭、政权有更替,但是我们的文字一致、文化相通,分久必合,永远是统一战胜分裂,这种特性与汉字的超语言功能密切相关。汉字集中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守好汉字就是守护我们的文脉,文化自信才有坚固的支撑点。

——摘编自李守奎《汉字与中华文明传承》

(4)依据材料四,指出传承和弘扬汉字的必要性。
6 . 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请回答:
(1)将上述图片、材料所示世界各国追求现代化的史事,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填序号)
(2)图片⑥这种材料能否作为研究英国现代化具有扩张性的关键证据?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3)从以下主题中任选一个,并选取两则相关图片或材料(写出序号),分别说明其与主题的关系。(仿照示例完成)

主题1:经济工业化

主题2:政治民主化

示例:

主题图片/材料关系说明
社会生活人本化《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它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富有生命的活力,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图片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乡村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决心。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式现代化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化有何不同之处?
2023-06-2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调研历史试题
7 .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只写序号)。
(2)请参照示例,为图②和图③拟写解说词。
示例:图① 例说词: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这是当时大会的会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灯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3)综合以上图片所示的历史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2022-10-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材料一:



(1)一座座丰碑,承载着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图一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的?图二纪念的事件标志着什么?图三体现的抗美援朝精神有哪些?

材料二:

甲:李援朝

我喜欢看电影《上甘岭》,因为我就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乙:刘国庆

我是共和国同龄人,我的名字见证了那历史性的一刻。

丙:赵土改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终于在我这一辈实现了。

丁:贺西藏

我父亲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解放军,为纪念西藏人民的喜事,他给我起了这个名字。


(2)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段历史,往往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请按照甲乙丙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来进行排序。请把上面提到的四件大事综合起来,确定一个探究的主题。

材料三:“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统计(台百户)

1985年1990年1995年1998年2000年
影碟机00016.0237.53
电冰箱6.5842.3366.2276.0880.13
洗衣机48.2978.4188.9790.5792.52
彩电17.2159.0489.79105.43116.58
(4)根据材料四,指出1985年后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数量(台/百户)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五: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5)根据材料五,“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材料六:中国入世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艰难的过程……我国从1986年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一直谈到1992年没有任何进展……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后,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O接轨。


(6)根据材料六,概括说明推动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材料七: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7)材料七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材料八:我们在执行和平政策中的一些外交方针是:(一)“另起炉灶”。(二)“一边倒”。(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四)“礼尚往来”。资本主义国家,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五)“互通有无”。(六)团结世界人民。

——摘编自周恩来《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1952年4月30日)


(8)材料八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材料九: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9)材料九中的“我”是谁?“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十:



(10))材料十中的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两位分别是谁?另外两位科学家分别有什么贡献?
2021-08-3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山亭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生产力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片承载着历史,请把上面的图片按时间排序(只列序号)

材料二



(2)从都江堰、隋朝大运河、《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天工开物》选择一个作介绍

材料三   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3)依据材料三,说出西汉到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新式生产方式及其技术经洋务企业引入,一旦落根于中国社会,就逐步积聚成势,并引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的兴起。19世纪60-70年代,近代中国第一代新式产业资本家开始出现,他们开始投资创办新式商业和机器工业。民族资本投资的主导产业是缫丝业……19世纪末,以“实业救国”相激励的民族资本得以迅速发展,新式机器工厂适时勃兴,在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尤为突出。民族资本工业在许多生产领域兴起并获得发展,除缫丝业外,还有轧花业、棉纺业、面粉业等。其中,第一家火柴厂……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4)依据材料四,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可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未涉及”。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轻工业。(     )
②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     )
③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④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⑤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

材料五   1978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

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万亿元)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
(单位:万亿元)
中国进出口总额
(单位:万亿元)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国1978-2017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原因
2021-09-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推动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他在这个时期的一些著作中最早阐发了国情与革命,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和个别、普遍与具体。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论断(部分)

序号

背景

论断

A

全面内战爆发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

八七会议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

发表《论诗久战》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党都能实现自身的转变,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在面临严重的困难局面时,党召开了两次会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确立了新的领导核心,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摘编自《学习强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以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说出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把材料三中毛泽东的论断按时间先后排序(写出序号即可)。
(3)材料四认为中国共产党具备什么能力?请结合材料提及的相关史实说明。
(4)综上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有哪些宝贵的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