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41 道试题
1 . 编写历史年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列年表,回答问题。

表1:措施年表(部分)

时间概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①”的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实行②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1)请将表1中①②③处内容补充完整。

表2:政策实施年表(部分)

时间概况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2)表2是哪一政策实施的年表?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政策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影响。
(3)根据上述年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农业政策不断调整改进。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光明初级中学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模拟试题十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如图所示为1978年与1984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其变化主要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A.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B.促进国防建设
C.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D.继承了“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3 . 某老师在复习课上绘制了下面的内容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处可填写(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7日内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建始县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4 . 下表是一本传记的章节目录节选。该传记介绍的人物应该是(     
第14章1978—1982经济调整和农村改革
第15章1979—1984广东和福建的试验
第16章1982—1989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步伐
A.孙中山B.毛泽东C.周恩来D.邓小平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2024年5月初中毕业班中考适应性测试道德与法治及历史合卷-初中历史
5 .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材料一   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都是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以武装暴动来反击国民党新军阀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运动的进攻……以土地革命的口号来发动群众,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动员民众的又一共同特点。

材料二   中国党史专家正确评价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它是1949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人物

理论名称

邓小平

A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

B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什么革命新道路?这条道路反映了中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此次会上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成为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从此我国进入了什么历史时期?
(3)材料三中图一反映的是农村改革的哪一形式?图二呈现了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AB处的理论名称分别是什么?B处的理论在哪次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根据所学,说说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发展有何重大的意义?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九年级5月中考四模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对于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毛泽东作出了深刻的论证。他指出:“我们的基本情况就是一穷二白。”……只有经过“社会生产力的比较充分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自己的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现在,这个物质基础还很不充分),我们的国家(上层建筑)才算充分巩固,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了”。他还强调,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样中国才能摆脱在世界被动的局面,也才有可能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沙建孙《毛泽东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材料二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为中国发展建树的一座独特而耀眼的历史丰碑。是他坚定而鲜 明地指出,不改革,不开放,中国就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在他的主导下,中国逐步改掉了僵硬的单一计划经济模式,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确立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竞争,互相促进,共同繁荣。……他倡导创办了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城市,造就了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摘编自徐学江《我们为什么要感恩邓小平》

材料三   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出口的衬衫、毛衣、袜子,到前些年流行的服装、家电、家具等“老三样”,再到如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外贸出口主打产品的“新旧之变”,彰显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采取的举措。并概括 我国推进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主要目的。并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推进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史实。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归纳上述人物的举指所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文综试题-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分析下表,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我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的产量变化(单位:百万吨)
项目1978年1980年1984年
粮食304.77320.56407.31
棉花2.172.716.26
油料作物5.227.6911.91
A.土地所有权赋予农民B.城市改革的持续开展
C.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D.对外开放的稳步推进
8 . 农业是古今中外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51年(顺治八年),政府掌握的土地(耕地)只有200万顷;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增至740多万顷;1812年(嘉庆十七年)已达791万余顷。由于注意了精耕细作,农田的单位面积产量也有显著提高。……江南地区开始推广双季稻,使单位面积产量进一步提高。此外,原产美洲的高产作物如番薯引入中国后,到清代由福建等沿海地区很快推广到河南、山东、河北、陕西、贵州等省。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进一步发展,棉花的种植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将小麦、棉花、玉米、生猪、烟草、稻米、牛奶列为基本农产品。对减少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提供津贴,大体按实际减少的种植面积或数量发放……在1934年和1935年,黑麦、大麦、高粱、花生、亚麻、肉牛、甜菜、蔗糖也被纳入生产控制的范围……依据该法成立的农业调整局负责制定全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指标,并与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者签订减产协议。

——摘编自高国荣《从生产控制到土壤保护——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农业调整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三:新中国的农村生产关系调整

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土地改革后,农业的分散经营制约着生产发展,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变土地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3年美国颁布《农业调整法》的背景,并简述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给出的示例在空白处撰写简要说明,并对比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共同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对内改革大事记(部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1984
1986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1992
199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4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1996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999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全球性的历史事件。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根据世界格局的变化所作出的决策。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中国逐渐摆脱了国际上孤立的状态,这一切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条件。其次,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划时代的变革,同时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阶段。90年代初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西方又有人断言“历史”已经“终结”,但是中国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次,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且重塑了世界秩序。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同时也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重塑了世界政治经济版图。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摘编自田鹏颖《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填写表中①②③④的内容,并结合材料二、概括该大事记反映出我国对内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一、构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对内改革”的知识结构;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六)
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10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3日在山东济南强调,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并不是一个单向的由西方挑战引起一个东方古国被动回应的过程,更准确的是外部挑战与内部回应的互动。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始于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革命……这种简单技术移植的自强运动归于失败,在它之后的维新运动从寻求技术转向寻求变法,变革思维从器用层次上升到制度层次。

——刘守英/范欣/刘瑞明《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简单技术移植的自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制度层次”的近代化运动指哪些?

材料二   官僚资本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垄断国家经济命脉,掠夺人民财富,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之一。到1950年初,全国接管官僚资本的工矿企业2800余家、金融企业2400余家。以此为主要基础,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迅速建立起来。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建政后对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材料三     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远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做“……制”的某些尝试。

——崔瑞德《剑桥中国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的变化及其深远意义。

材料四     企业不管它们的业绩如何都得到国家的支持,职工不管他们工作的质量如何也都得到他们的基本工资。有这样的说法,“每个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每个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种体制在最初能够奏效是由于有革命的动力、爱国主义和人们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奉献精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或职工的业绩如何显然无所谓了。无论情况怎样,报酬都是一样的:工厂将得到同样的拨款,工人则得到同样的低工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述“这种体制”的弊端。

材料五     多少年来,我们的科技资源配置仍然受传统体制的惯性作用影响,创新资源过多地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利于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大量成果只是挂在墙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机制尚未形成;人才评价和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仍然没有大的突破,评价过多注重显性指标,忽视实际效果,“人才帽子”和评奖名目繁多,“圈子文化”影响根深蒂固,不利于真正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的涌现。

——徐康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载于《新华日报》

(5)根据材料五,简述你对我国当前加快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合理化建议。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热点押题专练07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与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原创】-2024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解读与押题专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