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21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92年至2000年、2001年至2012年数据变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价值观正确。)
2024-06-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2 . 某班同学开展新中国史宜讲活动,请你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建设·新世界】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旧址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为“建设一个新世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至少答出三点)

【开创·新局面】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2)材料二中“第一阶段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什么?为什么说“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肩负·新使命】

材料三   2012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释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3)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如何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2024-06-1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3 . 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了“票证里的中国”项目式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项目一   物力维艰】发现票证时代的印记

——摘编自李三台《票证里的中国》

【项目二   特殊记忆】探究票证时代的生活

据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张连起回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粮食短缺,当时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为了分配有限商品,北京还发放过肥皂票、火柴票、烟筒票、铁炉子票、铁锅票、铝壶票、生炉子用的“劈柴票”和“炭煤票”,还有大衣柜票、大木箱子票、木床票、圆桌票、闹钟票、手表票、电灯泡票、缝纫机票、自行车票等。这些票都是一次性的,按票面规定的数量购买……以往吃穿住行都需要票证,它对应的是短缺经济,由于生产能力的局限,需要极其严密的设计来对应短缺。

——摘编自《票证,一个时代的记忆》(人民政协网)

【项目三   时代巨变】感悟票证时代的变迁

1978年以后,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城市居民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家家户户的粮票基本都有所盈余,政府部门开始研究是否应该取消粮票。从199341日起,国家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伴随城镇居民生活近40年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粮票,票证时代彻底终结。

——摘编自文刃《粮票制度的诞生与取消》

(1)分别指出项目一、项目二的史料类型;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并概括票证的使用特点;
(2)根据项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票证逐渐取消的时代背景。
(3)请你谈谈从票证的产生和退出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或认识。
2024-06-1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邓小平高度评价道:“它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邓小平评价的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2024-06-1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二)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现代革命”是指过去1000年里,特别是过去300年里,人类历史发生的更迅速、更具本质性的转型。关于经济领域发生“现代革命”的动力存在的多种解释,如下表。

解释视角基本观点
地理论“偶然”的地理因素,如煤的埋藏、距离的远近,可以解释特定国家或区域创新速度的加快。
观念论思维方式和思维态度的深刻变迁,刺激了新的商业和技术方法的产生。
商业论劳动生产力的最大提高以及生产中技能、熟巧程度和判断力的进一步完善,源于相互贸易。
社会结构论每一种“生产方式”都会形成一种社会类型,一定的生活方式和技术与一定的社会结构是相互关联的。
人口论现代世界所特有的人口增长率的突然提高是创新增长的主要刺激力量。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200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关于经济领域“现代革命”的动力提出自己的意见,可以赞同或修正材料中某一观点,也可以综合多种观点或提出自己的解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6-1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6 .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伟大使命任务。

材料一   “资本主宰”下的西方式现代化,对内剥削与压迫无产阶级和弱势群体,对外对其他落后国家开展野蛮征服与殖民掠夺,其实质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虽然在一定时期推动了人类的社会发展,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上述弊端日益暴露,进而使人类社会陷入发展困局。

——摘编自刘志刚《中西方现代化的不同逻辑起点、模式选择与价值追求》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则明显不同于西方。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

——摘编自王虎学《从中国特色看中西现代化的本质区别》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贯通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坚定不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下图是中国式现代化示意图。

材料四   2023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新质生产力是以新产业为主导的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式现代化的缺陷。
(2)结合所学知识,选取2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中国式现代化则明显不同于西方”这一观点。
(3)图中①②任选一处,结合一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
(4)根据材料三、四,我们当如何解放、发展生产力以助推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4-06-1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7 . 音乐是时代的心声,以下表格是中国近现代部分经典歌曲。
歌曲简介
《井冈山之歌》唱出了毛泽东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与起义队伍会师、开展武装斗争等历史事 件
《遵义会议放光辉》歌颂了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体现全党全军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热 烈拥戴
《卢沟桥歌》1937年7月创作,歌颂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浴血抗战的事迹
《到敌人后方去》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建立敌后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场面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表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念
《浏阳河》1951年创作,传达了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丰收的喜悦之情
《春天的故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作,歌颂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任选表格中的两首歌曲,结合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相关史实确定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2024-06-1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8 . 改革开放的四十余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社会变革。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为上述史实拟写合适的主题。
(2)请用图示法表示上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并阐述你的理由。
(3)请再举一例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社会变革。
2024-06-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九年级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最广大的底层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让新文化阵营的知识分子意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可能成为对中国进行“根本改造”之理论武器。1919年秋,《新青年》发表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从此,资产阶级改良方案与无政府主义等思潮被马克思主义者们纷纷抛弃。1920年春,共产国际派人携带大量列宁著作与十月革命的资料来华,给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们,打开了通往列宁主义和俄国革命的大门。

——据葛展源《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启蒙转向理路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材料二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转型中,对“苏联模式”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打破了经济领域姓“资”与姓“社”的争论和思想禁区,由计划经济体制成功转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真正实现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转型。

——据董瑛《国家治理体系关系社会主义成败——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变化。
(3)综上所述,从20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4-06-1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含山县多校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三模试题
10 . 世界银行前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道:“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3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是因为(     
A.经济特区建设趋于完善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确立
C.包产到户改革成效显著D.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
2024-06-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