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特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学过“单细胞生物”后,某同学对草履虫进行了观察,请结合所学,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1)要吸取含草履虫较多的液滴应从培养液的______(填“表”或“底”)层吸取。
(2)图一是显微镜下草履虫的图像,则草履虫在装片上的状态是______
(3)该同学另取一载玻片,在上面滴两滴培养液,并用解剖针联通(如图二),在右侧(B端)培养液的边缘放一粒食盐,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食盐对草履虫是______刺激。
(4)为探究草履虫在消化过程中食物泡的运行路径及其酸碱性变化,小华在临时装片中添加能被草履虫摄取的中性红。中性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下呈红色,在碱性环境下呈黄色。连续观察食物泡,每隔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颜色和位置变化,结果如图。由图可知,食物泡会循着一定的路线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体积逐渐变______,其内酸碱性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5)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草履虫的结构中,可以摄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2022-11-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下面是猫和老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这些现象分别体现了生物的哪种共同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猫在睡觉的时候肚皮一上一下地动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_____
(2)猫生小猫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及花猫,这是生物表现出来的_______现象。
(3)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说明生物能对刺激___________
(4)猫吃老鼠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____
2022-11-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为了解校园内的生物种类,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做好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___________
(2)校园占地100亩,在调查时,该同学选取操场东边的绿地为调查对象,则该绿地在调查中被称为_________。 当调查的范围很大不能逐一调查操场的植物种类时,应随意取样进行_________调查。
(3)如图是某同学调查到的校园内的几种生物的代表,他将A、D归为一类,C、E归为一类,B归为另一类,则他的归类依据是____________

(4)在一棵大树上,生存着很多昆虫和几十只食虫鸟,而大树却能长期存活,这是因为树木个体大,里面的___________多。鸟儿看到张良同学走来时会迅速飞走,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的特征。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鸟儿属于________
(5)下列在调查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是_____。
A.发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先记录下来,再拔掉带回家研究
B.草丛中的一只蝴蝶,飞到校园外面去了,把它记录下来
C.自己的调查记录中有麻雀,其它同学都没有,把它删掉
D.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不记录
2022-11-2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图所示的是一棵古槐,有千年历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棵古槐_______(填“是”或“不是”)生物。
(2)为了保护古槐,工作人员会给古槐定期除虫。从生物学角度看,虫子是影响古槐生活的生态因素中的________因素。
(3)槐树、杨树、梨树是北方的常见树种,南方却不常见,这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
(4)古槐周边有一块绿化带,园林工人会定期到绿化带中除草,这是因为杂草和其他植物之间是______关系,会同其他植物争夺土壤中的养分。
2022-11-1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5 . 某同学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后,绘制了如下概念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概念图补充完整:① __________;② 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2)若A指的是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对应实例: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若B中对应实例是“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则B指的是生物具有__________现象。若C中对应实例是“一粒种子萌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则C指的是生物能__________。若E指的是生物体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请举一对应实例: ________________
(3)“大雨过后土地上有蚯蚓出现”,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爬行”,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蚯蚓能使土壤变肥沃”,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
6 .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我国宋朝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词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______的特征。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看,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______的特征。
(3)“红杏出墙"是为了多争取阳光,制造有机物,以利于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
(4)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______现象;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属于______现象。
2022-11-1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据报道,英国皇家植物园(又称丘园)的植物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包括番茄和土豆在内的多种蔬菜其实都是“食肉”植物,它们捕食昆虫的技巧可与捕蝇草比肩。下图是番茄的植物体,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番茄用开水烫一下,剥下来的表皮属于___________组织,如果表皮破损,番茄会很快腐烂。
(2)有的同学把西红柿当作水果吃,吃进去的主要属于___________组织。
(3)切开西红柿,你会发现有些“筋络”把汁液分隔开,推测这些“筋络”属于___________组织。
(4)根、茎、叶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___________器官,番茄中的“籽”是___________,它们与繁殖后代有关,因此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___________器官。
(5)番茄能够“食肉”获取营养,说明番茄具备生物四个特征中的哪个特征?答:___________
(6)农民伯伯种下番茄种子就会长出小的番茄幼苗,也就是俗称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定该现象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的___________中。
2022-11-1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东南片区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生活中的一些谚语或诗句蕴含了生物学知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五月不热,稻谷不结”、“虫害除光,谷米满仓”说明了作物的生长受到水分、温度和害虫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统称为______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谚语中螳螂与蝉之间的生物关系是______
(3)“秋风淅淅桂花香,花底山蜂采掇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______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的生物特征是______
(5)“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了鸟儿因受到惊吓而起飞的情景,此情景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为______
2022-11-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在学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后,同学们提出了很多观点。
甲同学: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但它不是生物。
乙同学: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
丙同学:生物和生物之间有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
丁同学:生物既能影响环境,也能适应环境。
(1)甲同学和乙同学中,表述错误的是_____同学。
(2)七星瓢虫吃蚜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关系;一群蚂蚁共同搬运食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3)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说明生物能_______环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说明生物能_______环境。
10 . 下列谚语或诗句均与生物学知识密切相关并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原理。请作答: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的特征。
(2)“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因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___________关系。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___________会影响生物。
(4)“雨露滋润禾苗壮”强调___________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非生物因素。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能将花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2022-11-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