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3 道试题
1 . 某学校学习小组对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人口数量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数据,请你帮他们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年代19621972198219922002
人口数(万)476698105110

(1)请根据表格中所提供数据绘制直方统计图。
____________                  
(2)该城市人口数量在哪段时间的自然增长率明显加快?
___________
(3)从总体上看,该城市人口增长呈_________(填“匀速增长”或“逐渐减缓”)趋势。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我国已实施______
2 .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能帮助我们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研究和创新能力。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一)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植物对空气中尘埃粒子有何影响,进行了以下模拟实验:a选取甲、乙两个相同的房间,甲房间内放入绿色植物10株;b同时向甲、乙两个房间内释放等量的较大颗粒物,制造有尘埃粒子的空气环境
(1)本实验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_;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 _________
(3)如图是释放颗粒物1小时后,在甲、乙两房间某一相同位置检测的结果,他们采用的取样方法是 __________
(4)只在房间的一个位置进行检测,结果不准确,为提高准确度应该 ___________
(5)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该实验对你的启示是 _____
(二)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他们根据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温升高的原理来测定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多少,准备测定的食物是花生仁、核桃仁。

组别

食物量

水量

水温的变化

每克含有热量

花生仁

0.5克

50毫升

升高16.5℃

6930焦

核桃仁

0.5克

50毫升

升高19.0℃


(6)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每克核桃仁含有 _________焦的热量。

(7)下列食物中,不适合该实验材料的是    
A.花生种子B.鲜西红柿C.马铃薯片D.核桃仁

(8)实验结论,相同质量的 ________所含的能量更多。
(9)实验应尽量减少食物燃烧中热量的散失,使实验结果更准确。下列不能够减少热量散失的做法是    
A.火焰尽量靠近锥形瓶中央
B.将食物点燃后迅速放入锥形瓶底
C.使用烧杯代替锥形瓶
D.将加热装置置于一个空的剪孔易拉罐中

(10)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 _______(填“要”或“不要”)接触瓶底,否则测量数据不准确。
2024-01-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1953年,日本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怪病”,称为“水俣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而死。不久,陆续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步履蹒跚,手足麻痹乃至变形,神经错乱甚至死亡。后来才发现,这不是传染病,而是工业废水汞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1)水中汞物质会沿着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到食物链的顶级生物可以达到数千至数十万倍。汞物质在生物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无法排出。
(2)与能量流动不同的是,物质会在生态系统中以某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一过程中碳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参与的。
(3)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人类发展史上许多类似的事例表明: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1-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如图(一)所示。为了探究模拟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如图(二)所示。请根据实验设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B两个玻璃瓶放在20℃环境中培养,每天给A瓶补充适量的“模拟酸雨”(pH≈4),同时给B瓶补充等量的清水(pH=7)。实验中的A瓶与B瓶形成了一组__________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3)一定时间后,观察水稻种子的萌发情况,预计是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4)若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都满足,但是B瓶中仍有部分种子不萌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5)为减少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请你结合图(一)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
2023-08-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mL的清水中3天;
(2)在4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3)在4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4个鱼缸中分别加入50mL、100mL、200mL、400mL废电池浸出液;
(5)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3条金鱼,定时投放等量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

组别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50

100

200

400

金鱼成活时间/天

15

12

7

1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
(2)实验步骤(5)中,放入各缸的金鱼必须是同种且大小________,生理状况______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且浸出液浓度越大,影响________
(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______,该如何设置?________
2021-07-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如图一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图二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示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该生态系统缺少的生物成分对应的是图二中的[ ]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鹰属于第______营养级,请写出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______。该生态系统后来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吃草籽鸟消失了,若现在鹰的能量一半来自食虫鸟一半来自兔,则鹰每获得2千焦能量,最少需消耗______千焦禾谷类。
(3)图二中属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有______(填字母)。
(4)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该农田生态系统中,______的作用非常关键,并且由于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______能力较弱。
(5)为了尽快实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该怎么做?______。(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两个方面各答一点)。
2023-05-2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7 . “水是生命之源”。门楼水库是烟台市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市区70%以上居民的生活用水都来自这里。水库的水质清澈,生物种类繁多。懿荣中学生态保护社团对水库的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后,绘出了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网中鳙鱼和水蚤的关系是______,白鹭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的成分是______
(2)水库中最常见的鳙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层,背部呈灰色、腹部呈白色,这是与环境相适应的______,使其不易被天敌发现。鳙鱼因食量大,滤集浮游生物的能力强,有“水中清道夫”的美称,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3)同学们观察发现,鳙鱼体表覆盖鳞片,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滴在鱼头的前上方(如图),发现墨汁从鱼的口流入,再由______后缘流出,这是鳙鱼在水中进行呼吸。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了守护好我们的生命之源,维护好水库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你认同的是______(多选)。
①在水库周边开展植树造林;②周末去库区野炊、钓鱼、洗衣服;③践行公民节约用水的行为规范;④保护水中野生动植物资源;⑤机动车驶入环库道路要减速慢行
2022-06-23更新 | 103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烟台中考生物真题
8 .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实验中学科创小组立足于STEM理念,就厨余垃圾的堆肥方法与肥料的使用,开展厨余垃圾堆肥项目式研究,既解决了厨余垃圾难以有效处理的问题,又为家中的绿色植物提供有机肥料。研究过程如下:
(一)堆肥制作
1.设计制作小型堆肥桶(如图)
2.准备堆肥材料
厨余垃圾若干、EM菌一包(EM菌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物菌制剂)。
3.进行堆肥
在滤网层上均匀地放入约5cm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20gEM菌,再均匀地放入约5cm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20gEM菌……重复这两个步骤,直至堆肥桶中装满厨余垃圾。盖上桶盖,将堆肥桶置于阴凉通风处。
4.观察记录
每天定时记录桶内变化及出液情况。5天后堆肥桶内出现黏稠状的淡黄色液体,底部伴有白色沉淀物,散发出较强的酸味,堆肥温度高达70℃以上。
(二)液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组别
实验步骤

1将500g土壤平均分配到两个花盆中,将的两个土豆分别埋入花盆中距离土壤表面以下3cm处,花盆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风处
2将液肥原液以1:100的比例稀释,每隔一天向盆内浇入适量稀释液肥每隔一天浇入
35天后测得土豆植株的高度约为14.2cm,茎最粗处周长约为2.2cm5天后测得土豆植株高约11.8cm,茎最粗处周长约为1.6cm
请据题分析回答:
(1)堆肥过程中,堆肥桶盖上桶盖的目的是 _____
(2)堆肥内温度升高是因为 _____
(3)堆肥桶内散发出较强的酸味,原因是 _____
(4)步骤1中的“?”处应填写 _____;步骤2中的“?”所做处理是 _____
(5)土豆植株不断长高,从细胞角度分析是因为 _____;土豆植株茎长粗是 _____组织活动的结果。
(6)根据生活经验和体验,请拟定一条倡导垃圾分类的宣传语 _____

2022-09-12更新 | 6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生物真题
9 .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如图一表示某荒漠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图二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b代表____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图二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3)图二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_______(填序号)过程开始,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传递过程中的变化是逐级__________的。
(4)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同时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造成了______________现象的发生,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为我国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同学们应该做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7-08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第二次中考学业模拟生物试题(A)
10 .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同期孵化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20只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②A组每天饲喂5克饲料和少量甲状腺激素,B组每天只饲喂5克蝌蚪饲料,不添加甲状腺激素,其余条件保持相同;③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实验结果如下表:

(1)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本实验中B组实验起到_____________作用。
(2)实验中A组和B组的水量、蝌蚪的数量及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小组同学要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再选择_______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将其____切除,其余条件应与________组相同(填“A”或“B”).
2019-06-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四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