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八年级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3 道试题
1 .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冰墩墩”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
B.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所以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m3
C.航空材料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
D.冬天开空调制热时,排风口向上可以使屋子里更快暖和起来
2024-05-2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2 . 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青少年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容易导致近视。下列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原因的是(  )
A.B.
C.D.
2024-05-2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3 . 为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图是学生用古筝表演的情景,琴声是由琴弦________产生的,我们可利用声音的________来分辨出是古筝发声。

2024-05-2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4 . 同学们照镜子的时候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一个“自己”,当同学远离镜面时,会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也远离镜面,并且“变小了”。同学们对这个现象产生了疑问,于是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探究。

【问题】
同学们猜想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有关,像的大小与____有关。
【证据】
(1)同学们准备了如下器材:两根相同的蜡烛、玻璃板、白纸、记号笔、刻度尺。设计了表格如下,表格①处应填的内容是_________
次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1
(2)实验时,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_
(3)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法;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用笔记录了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然后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接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结果如图乙。
【解释】
将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获取的数据信息填入表格内,分析论证: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
【交流】
得出结论之后,某同学提出了疑问:既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为什么我们远离镜子时,镜子里的“自己”,看起来“变小了”呢?请你帮助解释原因_________
2024-05-2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5 . 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_________,并且防止水沸腾时飞溅,以及避免水蒸气在温度计上液化影响读数,需要在烧杯上盖一块硬纸板,硬纸板的中间部分留有固定温度计的小孔,如图乙,纸板上另一个小孔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_________℃。小红认为此时温度低于100℃,水没有沸腾。老师说小红的判断方法不准确,实验时应该根据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不断上升、_________的现象确定水沸腾了;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图像如图丁,由图像分析可知,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
(4)实验后小组同学将烧杯换成纸杯进行拓展实验,结果水沸腾了而纸杯没有燃烧,这是因为:①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②水在沸腾时持续从纸杯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所以纸杯的温度无法达到着火点,无法燃烧(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500℃,纸的着火点约为 183℃)。
2024-05-27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6 . 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关于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空中的水蒸气是水升华形成的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C.冰雹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雪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024-05-2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7 . 小明在家收到快递送来的冰冻海鲜,打开包装后,发现冰袋中已经有液体出现,于是他做出猜想:冰熔化时保持一定的温度。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小明进行了“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实验。

(1)小明取来海波和家用小苏打(碳酸氢钠)两种粉末分别使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加热过程中,用搅拌棒不停地搅拌,目的是使粉末______
(2)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海波粉末开始湿润,液体慢慢增多,最终全部变为液体,分析可知,图像 ______(填“a”或“b”)符合他的猜想,并得出结论:部分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______,并可知海波熔化用时 ______min;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
A.烧杯中的水越少,物质熔化的时间越长
B.小苏打的熔点等于水的沸点,所以小苏打一直没有熔化
C.冰袋中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水的温度不能升高是因为不能吸热
8 . 某测量小组在“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步骤:

(1)先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读数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甲”“乙”或“丙”)同学,接着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发现指针静止时偏右,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但在测量时出现了图乙所示的做法,请你指出该同学在天平使用中存在的错误:______
(3)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9.8g,然后将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丙所示。
(4)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算出牛奶的密度为______kg/m3,用该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______
(5)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牛奶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燥作: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
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历量为m1.
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牛奶,用天平测山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2,则牛奶的密度表达式=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
9 . 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同学们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情景。

(1)根据图甲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cm;
(2)他们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还应调整烛焰的焰心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上;
(3)器材组装好后,小明移动蜡烛和光屏到如图乙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呈现出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仅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移动___________cm便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4)接着,小明将一块眼镜片竖直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于矫正__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10 . 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烧杯和水;B.酒精灯;C.纸板和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装置如图甲所示,安装的顺序是(填写器材前的字母)____________
(2)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图乙为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请你帮她读出示数并填入表格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____

98

98

98

98

(3)如图丙中A、B所示,其中__________图是在第3min的气泡的变化情况;
(4)图B中的气泡越往上越小,小华认为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
(5)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纸的着火点约为190℃,实验时将烧杯换成纸杯行不行?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