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八年级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随时间的关系”的课题,实验如下图:

(1)图a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珠附在管壁上。

(2)在烧杯上方加一盖子,这是为了减少________,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第4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温度值为___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下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由此可判断此时当地的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8

98

98

98

(3)通过上表总结出水沸腾过程的规律:沸腾时,水不断吸热,但________不会变化。
(4)图c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图。
2021-01-08更新 | 1688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 . 小明同学根据课本中的“试一试”,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________
(2)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像:____________

(3)从图像中可以看出h与s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3-07更新 | 1815次组卷 | 1卷引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 单元测试卷
3 . 为了验证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体而不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甲同学直接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盛有碘的烧杯浸入热水槽中,如图乙所示,上网查阅得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请分析这两个实验方法中_____选填“甲”或“乙)同学的更合理.

如图乙中,实验不久,就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_______且出现_________色的碘蒸气,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___________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说明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要_______热量.
2018-01-14更新 | 3108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
4 . 如图是小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小红的实验装置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4)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
(6)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7)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2018-01-14更新 | 5350次组卷 | 4卷引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检测题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