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2022·贵州六盘水·中考真题
实验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择的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支蜡烛、刻度尺、火柴、白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选用薄玻璃板而非平面镜的原因是 _____
(2)实验时,小明将白纸对折,如图甲所示,铺在水平桌面上,沿折痕画线作为玻璃板底边所在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其与纸面 _____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玻璃板前,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录此时两支蜡烛的位置,变换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将白纸上像和蜡烛位置的对应点连接,并测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 _____相等;
(4)在完成步骤(3)后小明发现,像和蜡烛位置的连线垂直于玻璃板,结合(3)的结论,小明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你认为小明对这一规律的总结过程是否科学合理?_____,原因是 _____
2022-08-01更新 | 1432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课后培优分级练(苏科版)第三章 光现象 3.4平面镜
21-22八年级下·上海·期中
实验题 | 适中(0.65) |
2 . 小明和小华发现,夏天在海边,白天时沙子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晚上,沙子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于是他们猜想:不同的物质吸热本领不同。

(1)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来到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对水和沙子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50克水 表二:________克煤油
实验序号________加热时间(秒)实验序号(10)加热时间(秒)
11306230
22607460
33908690
4412098120
551501010150
①将表格的表头和栏目填写完整;
②加热用的酒精灯可以不同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③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2列与第3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归纳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相同的不同物质,________不同,即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
⑤请用该实验的结论来解释为什么夏天白天的海边,沙子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________
2022-08-05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课后培优分级练(苏科版)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12.3物质的比热容
22-23九年级上·上海青浦·期中
3 . 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1)提供的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导体1段,电键1个,电池若干,导线若干。为得出比较完整的实验结论,还需要的实验材料是______
(2)根据已提供的实验器材,为了研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可以采用改变______的方法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补充了实验材料后,某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
表一(导体甲)

序号

电压(伏)

电流(安)

1

1.5

0.3

2

3.0

0.6

3

4.5

0.9


表二(导体乙)

序号

电压(伏)

电流(安)

4

1.5

0.1

5

3.0

0.2

6

4.5

0.3


表三(导体丙)

序号

电压(伏)

电流(安)

7

1.5

0.2

8

3.0

0.4

9

4.5

0.6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关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在电压相等时的关系,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电压相等时,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同;
(5)小组中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了表一、表二和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甲同学认为,分析实验序号1与6(或2与9或5与7)可得出的结论是:不同导体,在不同的电压下通过的电流可以相同,所以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大小有关,与导体无关。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是个定值;请判断:甲同学的结论______,乙同学的结论______。(均选填“错误”、“合理但不完整”或“合理且完整”)
2022-04-13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同步精品课堂(上海沪教版)第七章 电路 第2节 欧姆定律 电阻 7.2.3 欧姆定律(练习)
4 . 某小组同学发现在拍集体照时摄影师会通过拉伸镜头的办法改变物距和像距从而使照片更大些,于是该小组同学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器材和刻度尺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高和物距及像距之间的关系。已知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10厘米和15厘米,发光体高均为5厘米,实验并记录测得的物距u、像距v和所成像的像高L见表一和表二、
表一:焦距   10厘米
实验序号u(厘米)v(厘米)L(厘米)v和u的比值
112.060.025.05.0
215.030.010.02.0
318.022.56.31.3
420.020.05.01.0
530.015.02.50.5
635.014.02.00.4
740.013.31.60.3

表二:焦距   15厘米
实验序号u(厘米)v(厘米)L(厘米)v和u的比值
820.060.015.03.0
925.037.57.51.5
1027.033.86.51.3
1130.030.05.01.0
1235.026.33.90.8
1340.024.03.00.6
1445.022.52.50.5

①分析比较表中vuL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8与10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__________像距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
c)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与6与7或12与13与14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vuL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像高随__________的增大而减小。
③该小组同学为了进一步得到Lvu的关系,计算了vu的比值,并将计算结果填在表一和表二的最后一列。分析Lvu的关系的比值关系,可得到的结论是:当凸透镜成实像时,Lvu的关系的比值成_________
2021-05-11更新 | 282次组卷 | 5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同步备课系列(上海沪教版) 第二章 光 2.3.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备作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