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钩码总重G/N钩码上升的高度 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
140.11.80.374%
260.10.3
340.11.40.557%
440.21.41.057%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______、分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在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_____(填“缓慢”或“加速”) 拉动弹簧测力计时读出拉力;
(3)第2次测量中,测力计示数如乙图,大小为______N,此时,使弹簧伸长的力是______(填“钩码的重力”、“绳拉弹簧的力”或“弹簧拉绳的力”)。第2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是用______(填“甲”、“乙”或“丙”)图做的;
(5)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6)第3、4次实验测力计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______无关。
2 . 有人说,同一机械的机械效率是不变的。小华设计了“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重物质量的关系”实验,来检验此说法是否正确。

(1)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甲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      )
(2)如图乙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保持滑轮组不变,改变重物的质量,通过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子使重物缓缓上升,测得数据如下表:
序号重物质量/kg重物上升距离/cm弹簧测力计示数/N绳端移动距离/cm机械效率
10.1101.12045.5%
20.2101.620
30.3102.12071.4%

第2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所提重物质量的增大而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020-08-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3 . 测量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钩码重力钩码上升高度拉力绳端移动距离机械效率
11.0515
21.550.815
32.051.015
42.0101.030

(1)实验过程中,应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竖直向上做__运动。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N。
(2)第2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
(3)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__(选填“大”或“小”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__(选填“有关“或“无关”
(4)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__
A.增大绳重
B.减轻动滑轮重
C.加快物体提升的速度
2020-08-07更新 | 3333次组卷 | 44卷引用: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物理试题
4 . 小明在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3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钩码重
/N
钩码上升距离/cm弹簧测力计示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机械效率
12100.83083.8%
24101.530
36103090.9%

(1)在实验中,小明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的值。
(2)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如图丙所示,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______
5 .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物重G(N)物体上升高度h(m)拉力F(N)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
140.12.00.366.7%
250.10.369.4%
360.12.60.3


(1)实验时,应沿竖直向上的方向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2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N;
(3)第3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4)如果用这个滑轮组提升7N的重物,则它的机械效率可能是______(选填序号)。
A.60%                    B.70%                    C.80%
2020-07-21更新 | 847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物理试题
6 . 小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有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钩码总重
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测力计示数
F/N
测力计移动距离
s/m
机械效率
η/%
140.11.80.3
260.12.40.383
340.11.40.557
440.21.41.057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______图做的(选填“a”、“b”或“c”);如果不考虑绳重及摩擦,第4次实验所用的动滑轮重应为______N;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
(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_____
2020-05-16更新 | 159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7 . 小兰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小兰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钩码重力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动滑轮重
G/N
绳的拉力
F/N
绳端移动
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0.20.20.50.666.7%
20.20.20.90.6
20.20.41.00.666.7%

(1)第②次实验时,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于同一滑轮组,所提升钩码的重力增大,机械效率将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8 . 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同样的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物体的重力G/N提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
120.110.366.7%
230.11.40.371.4%
340.11.80.374.1%
420.11.50.2

(1)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 _____ ;这次数据是用图中 _____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若要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 _____
(3)某同学认为,使用相同的滑轮所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同一个重物时,越省力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越大,他的想法正确吗?请你利用补充完整后的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你的判断 _____
9 . 在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n_______,如果物体上升的高度是2m,那么绳子自由端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是s_________m。
(2)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
(4)根据公式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有关。
10 .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关数据记录在如表中。
实验次数钩码重/N钩码上升的高度/m绳端的拉力/N绳端移动的距离/m
140.101.80.3
260.102.50.3
360.152.5

(1)实验中,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应竖直向上____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三次实验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___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3)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的重力变大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