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活中的升、凝华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6 道试题
1 . 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雾
B.初冬,田野里出现了霜
C.家中,冰箱里冰盒中的水凝结成冰块
D.房里,敞口瓶中的花露水蒸发
2016-12-07更新 | 771次组卷 | 9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石卷)物理
2 . 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是凝固现象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D.白雾是水蒸气
2016-12-07更新 | 979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鄂州卷)物理
3 . 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
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
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
5 .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形成的.
2016-12-07更新 | 1525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宜昌卷)物理
6 . 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2016-12-07更新 | 885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孝感卷)物理
7 .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2016-12-07更新 | 76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常德卷)物理
8 . 煌煌同学在看到南方雪灾报道中如图车上结起的冰柱现象和雾凇现象产生疑惑,请你帮助他解决两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前者是由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由凝固形成的             
B.前者是由凝固形成的;后者是由凝华形成的
C.前者是由凝固形成的;后者是由升华形成的             
D.前者是由凝华形成的;后者是由凝固形成的
10-11九年级·福建福州·期末
9 . 梅雨季节我市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瓷砖墙壁“出汗”,这种现象是
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华
10 . 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
D.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