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孔成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

(1)如图甲所示,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形成最小的光斑F,用刻度尺量出距离_________(选填“a”“b”或“c”)即该透镜的焦距f为10cm;
(2)如图乙所示,用该透镜进行实验,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为模拟近视眼镜片对成像位置的调节情况,小华应将另一块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放置在位置P处;
(4)实验完毕,小华将光具座上的透镜换成带三角形小孔的挡板研究小孔成像实验,将蜡烛、带孔的挡板和光屏固定在上述光具座0cm、70cm和90cm位置,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保持蜡烛、小孔的位置不变,将光屏逐渐靠近小孔,当光屏离小孔很近时,光屏上的像逐渐模糊,最终成一个三角形光斑。据此,对能够成像的“小孔”的理解合适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孔径在毫米数量级的孔
B.形状为圆形的孔
C.物距一定,孔径远小于像距的孔
7日内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泗阳县中考三模考试物理试题
2 .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影院银幕上的图案是放映机生成的正立、放大的实像
B.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不可能相交
C.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彩色光再经凸透镜会聚后又可形成白光
D.小孔成像时物体离孔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3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的散射光的散射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与介质发生作用,部分光偏离原来的入射方向而分散传播的现象。物理学家瑞利发现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微粒,当微粒的直径远小于入射波的波长时,散射光线的强度与入射光线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波长愈短,散射愈强。将微粒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瑞利散射的光线在光线前进方向和反方向上的程度是相同的,而在与入射光线垂直的方向上程度最低。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复合而成,七色光波长长短不一,从红光到紫光,波长由长渐短。当太阳光在大气中传播时,蓝紫光比红光散射更明显,人的视觉系统对蓝光比紫光更敏感。当雨过天晴或秋高气爽时,蓝色光被散射至弥漫天空,天空即呈现蔚蓝色;当日落时太阳几乎在我们视线的正前方,直射光中的蓝光大量被散射了,剩下的主要是红橙色光,所以日落时太阳附近呈现红色,而云也因为反射太阳光而呈现红色,但天空仍然是蓝色的。天空的颜色也随高度由蔚蓝色变为青色(约8公里)、暗青色(约11公里)、暗紫色(约13公里)、黑紫色(约21公里)。再往上,空气非常稀薄,大气分子的散射效应极其微弱,天空便为黑暗所湮没。
(1)下列现象是由于发生瑞利散射而形成的是___________
A.小孔成像
B.平面镜成像
C.蓝色天空
D.海市蜃楼
(2)一束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微粒发生瑞利散射,请用一些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从微粒(图中的“○”)发出的散射光的分布情况;___________(用线段长短表示散射光的强弱,箭头指向表示散射光的方向)

   

(3)若可见光中各种色光的强度相等,在空气中波长为450nm紫光散射强度与波长为750nm红光散射强度之比约为___________
(4)站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看到的地球是___________(选填“蓝色”“黑色”“白色”或“红色”)的。
2023-06-17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海州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4 . 用电子蜡烛完成几个光学实验。
(1)实验一“研究小孔成像”:电子蜡烛火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的___________像;
(2)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当电子蜡烛靠近平面镜时,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电子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5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得到清晰的像,若将近视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此时将蜡烛___________(选填“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2023-06-02更新 | 3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中考物理质检试题(5月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1)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如果将蜡烛靠近小孔,像会变得大一点,要想像是清晰的,光屏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同时远离小孔;
(2)如图乙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挡板,从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所成的像。
(3)图丙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5.0cm刻线处,此时可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若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如图丁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该透镜至16.0cm刻线处,则人眼在______(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戊中的______(选填“1”“2”“3”或“4”)。
6 . 蜡烛S、某光学元件K和光屏P按下图示位置放置在光具座上,它们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此时光屏上可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K是小孔并将光屏向右移动少许,光屏上的像将变模糊
B.若K是凸透镜,则它的焦距满足f>15cm
C.仅需水平移动S、K或P中的一个,即可判断K是否为小孔
D.若K是凸透镜并移至35.0cm刻度线处,光屏上将得到清晰的缩小像
7 . 学习小组用图1中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①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可判断猜想1是________的.
②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中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③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小于1.01.01.52.02.54.0
像的清晰度清晰清晰清晰清晰清晰清晰
像的明亮程度……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________.
(2)学习小组对像的清晰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如图丙所示:
①在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________.
②他们设想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所成的像都与b、c两孔处三棱镜所成的像重合,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
③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
8 . 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甲乙
(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①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可判断猜想1是______的;
②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③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______
(2)学习小组对像的清晰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
①在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______

②他们设想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所成的像都与b、c两孔处三棱镜所成的像重合,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______(选填“大”或“小”);
③若开一个大孔,并在大孔处放一合适的凸透镜替代上述所有棱镜后,恰能在图丙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此像是______的倒立实像;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______,像的大小______
2018-08-02更新 | 2344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