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通讯十

亲爱的小朋友

①我常喜欢挨坐在母亲的旁边,挽住她的衣袖,央求她述说我幼年的事。

②母亲凝想地,含笑地,低低地说

不过有三个月罢了,偏已是这般多病。听见端药杯的人的脚步声,已知道惊怕啼哭。许多人围在床前,乞怜的眼光,不望着别人,只向着我,似乎已经从人群里认识了你的母亲!

④这时眼泪已湿了我们两个人的眼角!

你的弥月到了,穿着舅母送的水红绸子的衣服,戴着青缎沿边的大红帽子,抱出到厅堂前。因看你丰满红润的面庞,使我在姊妹妯娌群中,起了骄傲。

已经三岁了,或者快四岁了。父亲带你到他的兵舰上去,大家匆匆的替你换上衣服。你自己不知什么时候,把一支小木鹿,放在小靴子里。到船上只要父亲抱着,自己一步也不肯走,放到地上走时,只是一跛一跛的。大家奇怪了,脱下靴子,发现了小木鹿。父亲和他的许多朋友都笑了。

傻孩子!你怎么不会说?

⑧母亲笑了,我也伏在她的膝上羞愧的笑了。——回想起来,她的质问,和我的羞愧,都是一点理由没有的。十几年前事,提起当面前事说,真是无谓。然而那时我们中间弥漫了痴和爱!

⑨当她说这些事的时候,我总是脸上堆着笑,眼里满了泪。听完了用她的衣襟来我的眼角,静静的在她的膝上。这时宇宙已经没有了,只母亲和我。最后我也没有了,只有母亲,因为我本是她的一部分!

⑩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

假使我走至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更变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从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我的心潮,沸涌到最高度,我知道于我的病体是不相宜的。我现在不在母亲的身畔,——但我知道她的爱没有一刻离开我,她自己也如此说!——暂时无从再打听关于我的幼年的消息,然而我会写信给我的母亲。

小朋友!你们正在母亲的怀里。我教给你,你看完了这一封信,放下报纸,就快快跑去找你的母亲——若是她出去了,就去坐在门槛上,静静的等她回来——不论在屋里或是院中,把她寻见了,你便上去攀住她,左右亲她的脸,你说:母亲!若是你有功夫,请你将我小时候的事情,说给我听!等她坐下了,你便坐在她的膝上,倚在她的胸前。你听得见她心脉和缓的跳动。你仰着脸,会有无数关于你的,你所不知道的美妙的故事,从她口里天乐一般的唱将出来!

然后,——小朋友!我愿你告诉我,她对你所说的都是什么事。

我现在正病着。没有母亲坐在旁边,小朋友一定怜念我,然而我有说不尽的感谢!造物者将我交付给我母亲的时候,竟赋予了我以记忆的心才;现在又在忙碌的课程中替我匀出七日夜来,回想母亲的爱。我病中光阴,因着这回想,寸寸都是甜蜜的。

小朋友,再谈吧,致我的爱与你们的母亲!

你的朋友冰心

一九二二,十二,五晨,圣卜生疗养院,威尔斯利。

(选自《寄小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节)

1.这封书信既然是写给小朋友的,为什么开头用较大的篇幅来写自己儿时的往事?
2.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听完了用她的衣襟来我的眼角,静静的在她的膝上。
(2)我病中光阴,因着这回想,寸寸都是甜蜜的。
3.朗读下面句子。请从重音、停连、语气、语调设计朗读,并说明理由。
“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
4.这是一篇书信体散文,结合本文内容,探究这类文章在情感和语言上的突出特点。
5.鲁迅先生曾说:“创作的总根于爱。”本文是怎样体现这一创作意图的?
2024-05-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永川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黄土地的歌谣

侯发山

①黄亮懂事后,才知道爷爷名字的由来。爷爷对黄亮说:“那时咱家没地,你曾爷爷一直在地主家扛长工,种地。我出生后,他希望咱黄家能有自己的地,这才给我起名土地。”

②爷爷虽是一个土里刨食儿的农民,只读过两年私塾,但有“诗人”的天赋,口头歌谣作得像模像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到土地承包到户,黄家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按人口分,全家五口人,二亩三分地。爷爷的“新作”来了:“不打铃,不敲钟,一路小跑去上工,责任田里显威风。”

③这时候,曾爷爷已经去世多年,爷爷才40出头,正值壮年,像牛似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天不亮就下地,晚上星星出来了还不愿意回家。庄稼地嘛,只要你想干,一年四季都有干不完的活儿:种地前需要平整土地,挑粪,若是家里没有牲口耕耙,就得人力翻地,然后用耙子把土坷垃蹚平,种子播下,等苗出来,除草,浇水,撒肥,打药……到了收获季节,更忙。“紧种庄稼,消停买卖”是爷爷的口头禅。特别是收麦时节,更不能耽误,“麦熟一晌,蚕老一霎”,若不及时抢收,麦穗就要炸裂了。割麦天正是五黄六月,天热,还要趁晚上收割。麦子收割下来,需要挑到麦场,趁着晴好天气,一边晾晒,一边打场——即用牲口拉上石磙碾麦子,再经过翻场、起场、扬场等工序,才能做到颗粒归仓。整个儿下来,人累得脱层皮。

④爷爷曾作过一首打油诗:“五月麦梢黄,虎口抢粮忙。大人前头拱,少儿紧赶趟。烈日烤脊背,汗水湿衣裳。手上磨水泡,脚踝满是伤。口渴嗓冒烟,腰酸脸发烫。饥肠辘辘叫,身疲麦铺躺……”

⑤“爷爷,真辛苦啊。”黄亮那时只有四五岁,若不是爷爷帮助回忆,好多事都记不起来了。

⑥“不辛苦,口嚼黄连唱山歌——苦中作乐。为啥?收获的粮食都是自个儿的啊。住着新瓦房,麦囤顶着粱,全年吃白面,感谢党中央。”

⑦黄亮考上大学后,爸爸进城打工,爷爷不愿进城,他舍不下家里那二亩三分地。为此,爷爷没少埋怨,但埋怨改变不了现实,再说,村里跟他一样大的青壮劳力都进城了。

⑧让爷爷欣慰的是,黄亮大学读的是农业。让他不明白的是,黄亮毕业后回村了。

⑨黄亮笑嘻嘻地说:“爷爷,您不就是在村里待了一辈子,我就不能回来?”

⑩“你回来弄啥呢?一肚子学问,难道回来种地?”爷爷叹口气,心里既高兴又担忧。当下好多人都不种地了,土地荒芜了不少。荒草成片,有的疯长一人多高,如果哪群迷失方向的大象走进去,一时都难以发现。他上了年纪,收拾自己那点土地都有点力不从心了,幸亏有了旋耕耙、脱粒机,他省了很多力。他想种那些荒芜的地,也是有心无力。

⑪“爷爷,您若是算卦,这一卦可值钱了,我就是回来种地的!”

⑫“啊?咱家那点地能养活——”爷爷惊得胡子一抖一抖的,后半截话没说出口。过去指地吃喝,现在要买房、买车,还有天价彩礼,指望那点儿地?他爸都知道进城赚钱,难道他跟钱有仇?

⑬“爷爷,那点地当然不够塞牙缝。我已经同村主任和其他村民商量好了,村里的一千亩地我一个人承包。”

⑭“你,你不是说胡话吧?”爷爷瞅着黄亮,像看外星人似的。

⑮黄亮笑了,说:“爷爷,我跟您说的是正经事,没开玩笑。”

⑯“我,我都八九十了,可没有力气帮你了。你爸就是回来,恐怕也不行,一千亩,乖乖,比过去大地主种的都多,那得雇多少长工啊!”爷爷摇了摇头。

⑰“爷爷,咱骑驴看唱本,往后瞧好了。”

⑱没等黄亮把手续办妥,爷爷病倒了,这才进城养病。好在有父亲照料,黄亮才一门心思地经营流转来的土地。

⑲等到第二年小麦开镰的时候,爷爷的病才养好。

⑳爷爷从城里回来的第二天,跟随黄亮来到了田间地头。忽然,爷爷,揉着自己的眼睛,大声嚷嚷道:“亮亮,我还得进城,我的眼睛坏了。”

㉑黄亮吓了一跳,说:“爷爷,您的眼睛怎么啦?”

㉒“我看不到车里的人!”爷爷一边揉着眼一边着急地说。

㉓“爷爷,这些收割机的驾驶室就没人,无人驾驶,北斗卫星给指挥着呢。”

㉔“啥?无人驾驶?”

㉕“在手机上就能操作,每小时收割三四十亩。”

㉖爷爷长舒了一口气,吟诵道:“抚今忆往年,麦收两重天。晨见麦子熟,午间粮满仓。机器代人力,轻松无累慌……紧跟党步伐,初心永不忘。与时要俱进,正道是沧桑。祖国无限好,奋斗幸福长。”

㉗看到爷爷脸上荡漾着的笑容,黄亮也舒心地笑了。

(原载《金山》2022年第12期)

1.请根据选文第⑦-㉗段中爷爷的情感变化,概括引起爷爷情感变化的具体事件。

2.参考下表,分析这篇小说设置悬念所运用的方法及其效果。

设置悬念的方法

定义

倒叙法

利用倒叙法设置悬念,就是把故事的结局先写出来,给读者以强烈鲜明的印象,让人们带着悬念去阅读下文。

疑问法

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故意地设置一些疑问,以引起读者的深思,是形成悬念的好方法。

3.读完本文后,小新同学对文中的有些段落产生了疑惑,请根据文本内容帮他解惑。
小说第③段写爷爷劳作的情景,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第⑲段仅用“等到第二年小麦开镰的时候”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我认为:______

4.结合文意,请简析“黄土地的歌谣”中“歌谣”的含义。
5.如果要把这篇小说拍摄为话剧,你认为下列哪个选项更适合作为这部话剧的宣传主题词?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A.挚爱亲情,奋斗传承                                  B.科技助农,乡村振兴
2024-01-2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忠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与父同眠

①过年接大姑来家里住几天,妈妈说今晚爸爸只能跟我一起挤一下了。

②爸爸呼噜声大,隔墙都能听得到,排山倒海的气势足以赶跑睡意。我的床小,两个人睡挤,我让爸爸睡床里头。自家打的棉被很厚,爸爸一睡下去,床的一大半都给了去,留给我的只有床沿的一小条地方。跟爸爸没有什么话可说,他自一头弓身睡了去。我借着床沿的节能灯看书。不一会儿,爸爸的腿露了出来,我赶紧把小棉被盖在他脚上,而我自己的棉被被爸爸挤得快掉到她上了。刹那间,我觉得爸爸真像个孩子

③我想倘若爸爸读了书,写作该是不错的。我的家乡昔日一下雨,泥路坑洼,人车难行。乡人筹钱修了一条水泥路,水泥路到我家门口,正好是个拐角。电话中,爸爸兴奋地告诉我修路的事情,说天天车子来往多,马上要装个红绿灯了。我一下子有些发蒙。一个小村子里面装红绿灯?爸爸的想象力真丰富。

④在山里种地的时候,乡人来访,爸爸就与他相互吹牛。乡人说自己菜园的黄瓜大得像瓠子,爸爸就道自家墙头后的南瓜大得像东风车的车轮,吹得我和妈妈都不好意思听下去,而爸爸脸不红心不跳。我学会了听爸爸的话要打个折。譬如他说在外打小工,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钱,我就知道是一千多元钱,打个五六折不会错的。

⑤跟爸爸去亲戚家拜年,表姐专门冲了奶茶给我们喝。喝罢一口吓一跳,突然想起奶茶是甜的,而爸爸糖尿病是不能喝的。等到去阻止的时候,备爸早已呼呼喝到了底,我只能徒呼奈何了。

⑥爸爸刚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那会儿,又碰到中风。一日,从村里的诊所挂完水回来,走到家门口,赶来探望的大姑刚叫了爸爸声弟弟,爸爸笑了一下,突然嘴角一垮,眼泪扑簌簌地落下。好像受了好大辛苦的孩子碰到了久违的母亲。

⑦爸爸久病之后,慢慢有点自暴自弃。糖尿病,是要禁嘴的。可是渐渐妈妈会发现桌子上的可乐一夜之间喝光了,买给小侄子的苹果、桔子也莫名被吃完,满罐子的白糖也逐日减少,追查过去,都是爸爸吃的。开始,像打游击似的,只是背着我们偷偷吃,后来直接不管不顾我们的阻拦劝告,当着面吃。妈妈总是说:“你想多活几年,就好好的,好不好?”此时,爸爸像个不听话的孩子,已经吃完一个桔子,开始剥下一个了。我看到他脸色很差,脸说是,不如说是,颧骨高耸,眼睛深凹,嘴唇苍白。我莫名的眼泪涌了上来。

⑧他现在睡在我的身边,连呼噜也没有了,静悄悄的,一动也不动。他把脸埋在被子里,只露出头顶,头发染了又染,终究还是花白。我想起小时候爸爸外出种地,隔了好久才回家,见了我,粗鲁而温暖地搂着我,吻我。有一天我赌气,一个人晚上跑出门躲在巷子里,只听见爸爸一声声地喊着我的名字,在黑暗中,这声音让我觉得好踏实——我是个有人在乎的孩子。

⑨我想起,在病床上,他屡次问我:“我会死吗?”——是的,会死,而且会很块地死去,所以要抓紧最后的时间,去吃,去享受,也可以在甜蜜的食物中暂时忘却死亡的威胁。

⑩可是,可是爸爸怎么能死呢?他怎么能在我二十多年来的让我爱让我怨让我想让我烦的生活中消失呢?他怎么能撇下我独自一人在深夜的小巷子里面对漠漠的黑暗呢?他睡熟了,偶尔还是忍不住咳嗽几声。他知道儿子在看他吗?他知道儿子回忆自己四岁的时候被他从床上抱起那灿烂的微笑吗——爸爸?

1.作者说:“刹那间,我觉得爸爸真像个孩子”,细读全文,说说作者在与父亲同眠时记起了哪些父亲“像个孩子”的记忆。
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加点词,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爸爸一睡下去,床的一大半都给了去,留给我的只有床沿的一小条地方。(赏析“吃”字的表达效果)
(2)我看到他脸色很差,脸说是,不如说是,额骨高耸,眼睛深凹,嘴唇苍白。(为什么文章说“枯”比“瘦”更能表现父亲当时的状态?)
3.学习全文后,老师请一位同学用恰当的情感和语气来朗读第⑧段。你认为下面哪一项是最恰当的?请选择并阐述理由。
A.温情,舒缓             B.同情,沉重          C.愤怒,激昂
4.老师组织开展“悟主旨•编单元”活动,她让同学们把上文编入我们学过的以下单元,你认为可以编入哪个单元?请简要写出编入这个单元的理由。
A.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
B.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
C.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
4 .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残弓

李海燕

①阳光像个调皮的孩子,在屋外肆意地欢笑着,站在门槛上向屋里张望。

②父亲躺在里屋的炕上,一床软塌塌的蓝花被子盖着他瘦骨嶙峋的身体。他的眼睛一直盯着炕梢上方的房梁,好长时间没眨动一下。房梁上吊着一张棉花弓,上面扯着几张蜘蛛网,弓黑髅髅的,看不出原本的颜色,但是明显有一端短了一截。父亲看着看着,眼泪就弯弯曲曲地流进了两侧花白的头发里。

③菜园里那一大片红皮萝卜,仿佛是红色的火焰,和阳光一样耀眼。母亲拔了几棵萝卜,翠绿翠绿的缨儿,看着让人很有胃口。她刚刚进屋眼睛有点花,但她还是朝着父亲笑了笑,说“咱晌午吃好吃的萝卜条炖豆腐!”父亲没有什么回应,母亲走过去紧挨着父亲坐下,又说了一遍,父亲才把目光从那张弓上撤回来。

④母亲看见那湿湿的眼角,有些惊慌:“咋还哭了?”父亲突然眼泪就多了起来,顺着眼角散开的鱼尾纹,滴落在枕头上。母亲急急忙忙扯过一条毛巾在父亲的脸上擦着:“好好的哭个啥?咱没事!我给孩子们打电话,马上就打……”

⑤父亲已经瘫了四年八个月零三天了。

⑥据说祖父走南闯北靠的就是自己弹棉花的手艺,而父亲从小就是在棉花弓“邦邦邦”的敲击声中长大的。一到秋天,放眼望去被压弯的杆儿上尽是棉球,一朵朵全都咧着嘴笑,吐出的絮被秋风染得洁白耀眼。父亲常说:“我看见棉花就觉得亲,咱家的棉花长得旺!”到了采摘季节,父亲一米八的大个子也会像母亲一样身前缀着大大的围兜。当围兜里鼓鼓囊囊揣满棉花时,大腹便便的父亲就会吆喝着我们笑盈盈地往家赶。

⑦刚摘下的棉花像橘子一样,一瓣瓣的,摸起来湿漉漉的,中间裹着籽。采摘回来马上需要晒干,不然颜色就会发黑,还会腐烂。

⑧北方的秋天,太阳短,晒棉花需要不停地翻动才干得快。出事那天,父亲在房顶上翻晒棉花。当看到乌黑的云快速地向这边游过来,父亲手脚并用地把棉花归拢在麻袋里。最后一袋棉花下了房,秋后的冷雨已把他浑身淋湿,也把梯子浇得水淋淋的。父亲在下梯子时,一个哧溜滑,从梯子上摔了下来,伤了中枢神经,除了头和颈子会动,其他部位像被一把锁头锁住了,那把钥匙放在他的身体里,任谁都拿不到。

⑨母亲见父亲看棉花弓的眼神,知道父亲又想起了那些走街串巷弹棉花的岁月。那时候父亲是远近闻名的弹花匠,十里八村每家每户被子里的棉花,几乎都出自父亲的手。父亲推着一辆没有上过漆的旧架子车,车里装着那张弓和一个木头槌,还有几件换洗的衣服。父亲不用吆喝,进了村只需有节奏地敲几下弓,听着“邦邦邦”的声音,村民们便七嘴八舌地围上来了。那棉花弓的声音,是每一个秋天,父亲和乡人们之间的暗号。那个声音响起,预示着很快就可以飞针引线,冬天便有了着落。

⑩走进一户人家,主人把生棉铺在炕上,父亲用两根绳子把弓悬在房梁上,然后左手握着弓的把手,右手拿起木头槌,举起槌的那一刻,父亲的脸变得庄重而生 动。他长长地运一口气,砸下去第一槌,弹性十足的弓弦弹蹦起来,发出“嘭”的一声。五尺长的弓弦,父亲要从左至右在摊开的棉花上砸四下,同时移动弓弦。最后一槌,弦音陡然划向高音,拖着长长的余响,在屋子里冲撞着,然后缓缓地回落。 炕上的棉花随着弓弦的振动,荡起细微的白色绒毛,四下飘散开来。

乡下人追求的是耐用实在,父亲弹的棉花厚实,网的线繁密。算工钱的时候,父亲也不认真,少个三块五块的,父亲手一挥:“还有明年呢!”明年父亲自然早就忘记了,也不一定又到这个村子来。在同一个村子待的时间长短,是由弹花的庄户数量决定的。常常上一家的活还没有做完,又有好几家在候着排队了。父亲就会扎在那个村子里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和主人同吃同喝的日子,除了弹棉花父亲也不会闲着,他帮着在灶堂添柴煮饭,帮着补围墙,帮着修修农具……庄稼人的活,他样样都做得来。

慢慢地,有了蚕丝,有了羽绒棉,种棉花的人家已经不多,父亲的手艺也渐渐地无人问津。但父母亲每年都坚持种两亩地棉花。最后一次弹棉花,只差最后一槌就完工了,不知为啥父亲的最后一槌却砸偏了,棉花弓的一端残了,父亲愣住了。 母亲安慰着他说:“没有关系,扔了吧。“父亲一声没吭,把残弓悬在了炕梢上方的房梁上。

看着父亲还是痴痴地望着那张棉花弓,母亲问:“是不是想摸摸?”父亲的眼里闪着不一样的光。母亲搬来一个板凳上了炕,费了很大劲儿才把那张弓从绳索上解了下来。母亲把父亲的长满老茧干枯两只手搭在弓背上。

当豆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散发出萝卜的清香,父亲最爱吃的菜便可起锅了。等到母亲端进屋子里,发现父亲眼睛微闭,抱着残弓,似乎睡着了。母亲轻轻地放下豆腐碗,看一会儿父亲,又去看天。东南方的天边,一朵棉花一样白的云朵,向西边慢慢地游去。

母亲转过身去,眼泪像雨珠子一样滚落下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4.25有删改)

1.根据文章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对棉花的感情深厚,是因为自己从小就是在弹棉花的“邦邦邦”声中长大的,也因为自己就是弹花匠。
B.残弓是文章的题目,在文中既指父亲最后一次弹棉花时砸残了的棉花弓,也指摔伤瘫痪在床的父亲,还指父亲走街串巷弹棉花的岁月。
C.父亲开始弹棉花的时候,他的动作很有仪式感,表情庄重而生动,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处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看重、在乎。
D.文章中的母亲是个细腻体贴的妻子,她尽可能照顾和安慰父亲,虽然自己也难过,但是不愿意当着父亲的面哭泣。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作答。
(1)父亲已经瘫了四年八个月零三天了。(理解句子的含义)
(2)最后一槌,弦音陡然划向高音,拖着长长的余响,在屋子里冲撞着,然后缓缓地回落。(品析加点的词的表达效果)
3.有人说文章开头第一段同全文哀伤的基调不符合,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4.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性格。
5.很多传统手艺在时代的变迁中都渐渐消失了,请根据文章和自己的生活,对这种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2023-02-13更新 | 2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十七那天,他开始去拉车,赁的是“整天儿”。拉过两个较长的买卖,他觉出点以前未曾有过的毛病,腿肚子发紧,胯骨轴儿发酸。他晓得自己的病源在哪里,可是为安慰自己,他以为这大概也许因为二十多天没拉车,把腿撂生了;跑过几趟来,把腿蹓开,或者也就没事了。

又拉上个买卖,这回是帮儿车,四辆一同走。抄起车把来,大家都让一个四十多岁的高个子在前头走。高个子笑了笑,依了实,他知道那三辆车都比他自己“棒”。他可是卖了力气,虽然明知跑不过后面的三个小伙子,可是不肯倚老卖老。跑出一里多地,后面夸了他句:“怎么着,要劲儿吗?还真不离!”他喘着答了句:“跟你们哥儿们走车,慢了还行?!”他的确跑得不慢,连祥子也得掏七八成劲儿才跟得上他。他的跑法可不好看:高个子,他塌不下腰去,腰和背似乎是块整的木板,所以他的全身得整个的 往前扑着;身子向前,手就显着靠后:不像跑,而像是拉着点东西往前钻。腰死板,他的胯骨便非活动不可;脚几乎是拉拉在地上,加紧的往前扭。扭得真不慢,可是看着就知道他极费力。到拐弯抹角的地方,他整着身子硬拐,大家都替他攥着把汗;他老像是只管身子往前钻,而不管车过得去过不去。

拉到了,他的汗劈嗒啪嗒的从鼻尖上,耳朵唇上,一劲儿往下滴嗒。放下车,他赶紧直了直腰,咧了咧嘴。接钱的时候,手都哆嗦得要拿不住东西似的。

在一块儿走过一趟车便算朋友,他们四个人把车放在了一处。祥子们擦擦汗,就照旧说笑了。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他觉出点以前未曾有过的毛病”,是祥子意识到自己年老了,力气大不如从前。
B.文中详尽描写四十多岁的高个子车夫拉车的姿势,形象说明个子高并不适合拉车。
C.“祥子们”是指拉车的车夫们,作者巧妙运用借代修辞,以“祥子”借代“车夫”。
D.选文再现了拉“帮儿车”的场景,表达对车夫们这群小人物互帮互助品德的赞美。
2.小说主人公祥子是个拉车的车夫,小说名为什么在“祥子”前加上“骆驼”?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2023-01-07更新 | 32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重庆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小跑着的父亲

郑皓文

①火车如一匹不知疲倦的马,奔向中原大地。暗夜中窗外惨淡的风景都隐匿了,罩上一层冰冷的霜。

②我昏沉地移开盖在脸上的书,侧头盯着窗户里我模糊而半透明的影子。郑州,还有父亲,困顿中我想他应该在那里等我。我从衣袋中抽出手,在玻璃上一下下地蹭。在露出的黑暗中,父亲的形象慢慢浮起。个头不高,身体胖而结实,一双手短粗有力,圆滑红润。他眼睛小,笑起来笑纹又深,眼睛快消失不见,但这不影响其中放出晶亮有神的光。

③然而这是我极小时对父亲的印象,那时,他还没有离开我生活的城市。上次见他时,那光已不复存在,只有积在眼窝里浑浊的泪。

④上次见,已经是两年前了吧。他生意失利,几乎一无所有,来到我所在的城市,费尽力气找到我的学校。我看到一个睡眠不好困苦而失意的男人。他一见到我,只匆匆说了几句话,然后望了我好久,就小跑着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⑤我的回忆定格在父亲小跑的画面。他好像总是在小跑,小跑着为客户送订单,小跑着去给朋友帮忙,就像有什么力量在推着他前进。父亲似乎曾经说过,他年轻时是市田径队队员,跑短跑的,后来伤了腿就退出了。

⑥火车跑累了,滑进亮着白光的车站。父亲站在站台上,蜷在一件黑夹克里瑟缩着。他扫视着车窗,我和他四目相对的一刹那,他的眼睛如火柴般在黑暗中嚓地被点亮了。他小跑着追我挨着的窗户,白气自他不加抑制的上扬的嘴角溢出,双腿像两只飞得笨拙的鸟。我勉强浮出笑容向他打招呼,扶着行李箱的手不住地颤抖。

⑦接到我,父亲看似随意地讲了上次去学校找我的原因,应酬喝酒喝多了,肝脏出了问题。我那时怕再也见不着你了,赶紧连夜去找你,就是想看看你。那一瞬间,我怔住了,原来并不是毫不在意。之后的很多话我都没有听得真切,只感觉心头那堵墙,摇摇晃晃。

⑧这次见,是随父亲看望病情加重的爷爷。时隔10余年,我和爷爷奶奶重逢。记忆里硬朗挺拔的爷爷被光阴掠走记忆的能力,只是安静地望着我笑,而奶奶的泪珠清澈似秋分的月华。我一进门,她便拽过我的手,像丢失的什么东西被重新觅回。她滔滔地与我聊了很长时间,我的手一直被她爱惜宝贝般护在腹前。这几天里,久未见面的大姑二姑带我四处游玩。父亲更是全程小跑着为我们干这干那,似乎在尽力补偿着什么。

⑨时间倏忽而过,父亲送我到火车站。我刚和他说了几句话,便传来催促上车的尖锐的哨声。我感到和上次见面同样的匆促和紧张。我心里竟多了几丝难以察觉的凄凉,转身要登车,父亲突然叫住我。我回头,父亲短粗的手掌紧握着伸至我的面前。手指张开,是一个小泥狗,涂着艳丽的红蓝色,点着漆黑上釉的眼珠。父亲似乎还想说什么,嘴唇蠕动了一下,终于没有开口。他抬起粗糙的手,最后只是轻轻地搓捏了一下我的耳朵。火车开始奔跑了。父亲眼中灯塔般闪着光,双腿又迈动起来。他像一个巨人,一个要跑过时间的巨人。我扭过头,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⑩我把小泥狗放在车窗边。父亲手上的汗使它晶莹而湿润。我想起来了,奶奶说过,这是父亲童年唯一珍爱的玩具。我突然感到什么在飞速地流逝,却无法挽留一分一毫。我慌乱起来,抓过小泥狗,将它紧紧地攥在手里。我感到什么东西绵软而刚强地稳稳立在心口,灼灼地照耀着如海面的灯塔。我于是心安了。在光晕中沉沉地入了梦乡。小泥狗静静地待在我的指间。它的眼珠漆黑,放出晶亮有神的光,好像永远含着泪水,其中映着父亲小跑的样子。是呀,尽管我们不在一处生活,尽管他错过了我绝大部分的童年,可他无时无刻不在小跑着,追逐在我的后面。

⑪火车如一匹不知疲倦的马,奔离中原大地。一堵厚厚的障壁轰然倒塌。

1.通读全文,概括本文写了哪几件事。
2.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完成下题。
(1)他扫视着车窗,我和他四目相对的一刹那,他的眼睛如火柴般在黑暗中地被点亮了。(赏析加点词语)
(2)我感到什么东西绵软而刚强地稳稳立在心口,灼灼地照耀着如海面的灯塔。(赏析句子)
3.请结合语境,分析划线句的含义。
(1)只感觉心头那堵墙,揺摇晃晃。
(2)一堵厚厚的障壁轰然倒塌。
4.“题”者,额头也;“目”者,眼睛也。好的题目往往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请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题目的作用。
5.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父亲总是在“小跑”着,“像有什么力量在推着他前进”。这力量来自对生活的坚守与责任,对子女亲人的歉疚和关爱,对岁月变迁、时间流逝的抗争。
B.为了凸显父亲小跑的形象,作者巧妙地将自己与父亲相见、分离的场景设置在了火车站,以奔忙的火车来隐喻不知疲倦忙碌着的父亲。
C.第④段运用插叙,写父亲生意失利到学校来看我。这是父亲“小跑”的形象的第一次闪现,引出后文对父亲一直“小跑”着的形象的着力刻画。
D.“我”与父亲分离时,他把自己小时候珍视的玩具小泥狗给“我”,那里面承载着童年的“我”与父亲相处的记忆与情感,让“我”格外心安。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感受每个命运的挣扎

①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本想抬头挺胸前进,却不知何时沾了一身泥巴。不过,即使那样也能坚持走下去的话,总有一天,泥巴会干燥掉落的。”

②最近,疫情反复,让人揪心。更让人关注的是,确诊病例“流调(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那些真实的平凡生活。

③先是一个大叔被确诊前的活动轨迹,上了网络“热搜”榜。他是一名出租车司机,52岁的他,一连多日从清晨6点一直开车到第二天凌晨2点。偶尔用餐,他也是在途经的快餐店匆匆扒几口饭果腹。每天工作20个小时,生活除了出车,就是去菜市场、快餐店和回家。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他过了多久。也许他必须多攒一些钱帮衬刚工作不久的孩子,赡养已年迈的双亲,维持那个并不富裕的家。在如今网约车发达的时代,出租车行业竞争激烈,他只好铆足了劲儿多跑车、多接单。没想到起早贪黑拼命挣钱的他,就因为去了两趟菜市场买菜,却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有网友评论:他终于可以歇歇了。可扛着家往前走的人,这一歇,倒下的就是生计。但大叔很乐观,他说:“病毒打不垮我,我相信我们的国家,我的生活会很快恢复正常的!”

④如果你看过更多的“流调”报告就会发现,芸芸众生,有太多人都在像他一样生活。

⑤有一位50岁的阿姨,被确诊前的9天,每天凌晨三四点就早早离开了家,之后奔波近一个小时去市场进货,再返回生鲜超市上货、营业。除了十几分钟的吃饭时间,一整天她都在摊位前忙活儿。傍晚还要抽时间去学校接孩子放学,然后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这短短9天,或许只是她漫长生活中的平凡一瞬。

⑥河南一个7岁的男孩,16天中,有12天每天晚上10点才回家。读小学的他,其实每天下午4点就已经放学,可放学后的这6个小时,他不是留堂,不是贪玩,而是去父母经营的小吃摊乖乖地在一旁写作业,写完就陪着父母,直到深夜才和他们一起回家。当所有人都在心疼这个孩子的时候,我却为这对父母感到心酸。

⑦黑龙江省鹤岗市,一名年轻的货车司机出了车祸。在被撞到变形的驾驶室中,他的双腿被紧紧夹住,后面的货物和台秤也因撞击压在他周围。钻心的痛,让他几乎说不出话来,只能呻吟着哀求消防员快些救他出去。正在消防员努力救援时,他的妻子打来电话。一位消防员将手机靠近他的耳边,他强忍着痛苦,用最温柔的声音,告诉妻子自己一切平安。消防员清理着他身边的重物,拿起一个盒子。他不停地提醒:“轻点儿,里面是钱。”有人劝他,受了重伤,这时候先别操心了,可他还是一遍遍念叨着:“不管不行,我老婆马上就要生了……”

⑧类似的故事,相似的人,实在太多了。100多份“流调”报告里,展现了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赚钱、养家,去固定的地方,面对固定的人,辛苦而努力。或许人们从来不是为自己而活——身上还有沉甸甸的担子,面前还有无数褶皱等待被熨平。于是,我们藏起眼泪,把崩溃调成静音。

⑨最真实的“流调”里,藏着最细腻的中国,最敏感的人间。“流调”里有热气腾腾的生活,有烟火气,有责任,有热爱。那些看起来微小的心愿,却大到能撑起我们所有的坚韧。因为“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活”。

⑩打开生活的面纱,你会发现,让少年大声呐喊的是梦想,让中年人负重前行的则是人生。愿疫情早日结束,祝所有努力生活的人幸福。

(选自《读者》2022年3期,有改动)

1.文章第①段中道“本想抬头挺胸前进,却不知何时沾了一身泥巴。不过,即使那样也能坚持走下去的话,总有一天,泥巴会干燥掉落的”。请结合第③段中的司机大叔的故事,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均不超过10个字)。
语句出租车大叔的故事
“抬头挺胸前进”          
“沾了一身泥巴”          
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泥巴会干燥掉落”
2.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于是,我们藏起眼泪,把崩溃调成静音。(理解加点词的含义)
(2)他不停地提醒:“轻点儿,里面是钱。”……可他还是一遍遍念叨着:“不管不行,我老婆马上就要生了……”(结合语境,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划线句)
3.有同学认为文章第④段是赘笔,去掉之后也不影响文章的连贯,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4.从全文看,文章展示的是新冠疫情下普通人的真实的平凡生活,如果把标题“感受每个命运的挣扎”改为“真实的平凡生活”,你觉得哪个标题更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5.读完本文后,有同学认为本文极富有哲理,请从他摘抄的两句话中任选一句,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示。
(1)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2)让少年大声呐喊的是梦想,让中年人负重前行的则是人生。
我选第(     )句,
2022-05-24更新 | 35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六校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挖水井

于心亮

①村里搞承包的时候,我爸头一个摁了红手印,承包了村里的菜园地。随后冬梅的爸和二猛子的爸也跟着承包了村里的鱼塘和面粉坊。许多人都等着看他们的笑话。我爸暗暗发誓要干出个样儿给大家伙儿带个好头,因此没白没黑地在菜园里忙活,一门心思想着发家致富……

②这年冬天,我爸思谋着在承包的菜园地里挖口水井。住在菜园地四周的人都围着瞧热闹,却没人愿意搭把手。我爸心里就有了怨气,回家嘟嘟囔囔。我妈听了没给他好气儿:“活该!想想你平时那夹细(吝啬)劲儿,谁肯来帮你?日子都让你给过死了!”

③我爸不服气地反驳说:“改革开放了,谁有能耐可劲儿使,都是有胳膊有腿的,还想跟以前那样混日子不行啦!”我妈气得心口疼,摆着手说:“得、得,你有本事,看将来有了难处谁会来帮你!”

④井挖好以后,我爸开心极了。他想着来年种菜,就不用担心没水浇菜啦!结果过了没两天,我爸就开心不起来了,原来住在菜园四周的人家图方便,都到菜园里我爸挖的水井里挑水了!我爸想:我挖井的时候你们不帮忙,现在倒想起挑水了,没门儿!

⑤我爸颇费了一番心思:把守着水井不让挑?——不可;给菜园地弄个篱笆门锁着?——也不可;给水井加个盖子锁着?——还是不可。后来他瞧见村里有人在修理拖拉机,于是脑子里灵光一闪,想出办法来了……

⑥很快,没人再去我爸的菜园地井里挑水了,原来我爸往水井里倒了柴油。

⑦我妈知道后,又跟我爸吵了一顿,也不做饭了。我爸根本不在乎,哼着小曲儿去冬梅家,结果冬梅爸数落他;去二猛子家,二猛子爸也数落他。我爸就恼了,拍着桌子骂:“当初不是我带头搞承包,你们谁敢甩开膀子使劲干吗?现在富裕了,就敢训斥我了?!”

⑧饭没捞着吃,还生了一肚子气,我爸头昏眼花地往回走,跨一条结冰的水沟时没留神,“咣当”跌了个四脚朝天,嘴里干哼哼就是爬不起来了。很快就被村里人发现围了过来。我爸难堪地想,人们肯定又要瞧热闹了。没想到大家伙儿没有犹豫,抬起他就送医院去了……

⑨我爸伤了腚巴骨,一时半会儿出不了院。想起大伙儿的不计前嫌,他惭愧地跟我妈说:“等养好伤,我回去把水井淘干净,让大家伙儿都去挑水喝。”我妈却说:“村里的人家已经开始挖手压机井了,以后啊,你请着人家去挑水,也没人挑了!”我爸听后,懊悔极了。 

⑩说起手压机井来,真是怪神奇,加上一瓢水,“吱嘎、吱嘎”按压一会儿,清澈的井水就从地底下咕咚咕咚涌了出来,而且夏天凉,冬天暖……尤其是冬梅家的机井,干脆就用不着加水,按着压杆儿“吱嘎、吱嘎”飞快干压几下,地下水就流出来了,更是不得了!

⑪冬梅说她家的机井是因为地下水位浅的缘故。我问:“什么意思?”冬梅说:“水位浅就是水位很浅的意思……反正是,俺爸随便挖了几锨土,就出来水了,简单得很!”二猛子在旁边也使劲儿点头说:“有机井就是好,想什么时候使水就什么时候使水,想使多少水就使多少水!”

⑫把我羡慕的。我爸伤好出院后,我就嚷着挖手压机井。我妈也说去菜园井里挑水远,去邻居家挑水又不方便,别人家有咱家凭啥就没有?不如干脆也挖个机井吧!我爸一想也是,于是就约了冬梅爸和二猛子爸来我家院子里帮着挖机井。这可把我们给高兴坏了!

⑬眼瞅着院子里的泥土越堆越高,机井越挖越深,可就是不见水。后来就加了木辘轳,我爸和二猛子爸在下面挖土,冬梅爸在上面摇土。我们抻着头要看,都被毫不客气地驱逐到一边,只能帮着运土、堆土……可一直挖到天黑了,也没挖出一滴水来。

⑭我爸沮丧地说:“算了,不挖了!”冬梅爸和二猛子爸就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说不定下一镐头就挖出水了!”我逮空往里面瞅了瞅,头晕得差点儿没掉进去。

⑮第二天,继续挖,一筐土,两筐土,三筐土……每个人头上都冒着热气,我们都累得不行了。

⑯又快到天黑的时候,终于挖出水来了,我们全都高兴坏了。然后骑上自行车去买塑料水管,去买过滤网,去买机井头……等把一切都弄好,我爸还有冬梅的爸和二猛子的爸都累熊了,他们仨人爬上热炕头开心地端起酒盅刚要喝酒,就听到村喇叭响了:

⑰“呼——呼——社员同志们注意啦,咱村决定装自来水啦!”

((选自《南方农村报》2019年11月30日,有删改)

1.小说围绕“我爸”和“村里人”挖水井展开故事情节,请完善下面的思维导图。要求:每空不超过10个字。

2.第段写“我”与冬梅、二猛子的对话有何作用?
3.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我爸”形象的特点。
4.仔细比较下面句子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
   稿:我爸去买塑料水管,冬梅爸去买过滤网,二猛子爸去买机井头……
改定稿:然后骑上自行车去买塑料水管,去买过滤网,去买机井头……
5.小说以儿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2022-03-3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一诊)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一朵烛花开

包利民

①又停电了,窗外的夜色一下子进来,天上星星的眼睛也瞬间亮了,正在看书的姐姐们很懊恼,我却兴奋得欢呼起来。桌子上一根蜡烛点燃了,我坐在旁边,盯着那一簇火焰,心里充满了喜悦。

②那时候,我是那样喜欢看点燃的蜡烛,也幸好那时候总是停电,我常常对姐姐们说:“看,蜡烛开花了!”姐姐们很不屑,告诉我,那不是蜡烛的花,古代说的灯光,是蜡烛或者油灯燃着的过程中,忽然爆起的一朵。我当然知道,也见过,都说爆起灯花会有喜事,虽然那短暂的灯花也很美,可是,我更觉得燃着的那簇小小火焰,才更应该是蜡烛开出的花。

③有时我会忍不住白天也点燃蜡烛,可总是遭到家人的训斥,说我浪费。而我也发现,白天燃着的蜡烛没有晚上的美,蜡烛的花只有开在黑暗中才最灿烂。就像那个停电的晚上,一朵小小的蜡烛花,在我的眼中开出最为眷恋的美。我就那么凝视着它,看得清它每一层颜色的变化,记得住每一次细微的颤抖,它在我轻轻的呼吸中微微摇曳,拖动墙上的影子也在不停地晃动。

④直到眼睛有些酸了,我才把目光移开,满屋昏黄的烛光朦胧着淡淡的温暖,每个人都在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事。二姐在写作业,大姐依然在看书,母亲做着针线活儿,父亲在一个日记本上记录着什么。他们的影子都在烛光里轻摇,摇出一种家的感觉。太多的夜晚都是这样度过,特别停电的时候,是我最流连的,那种安静而温暖的氛围,就是蜡烛花的芬芳。

⑤我经常用一个小盒子收集蜡烛凝固的泪,偶尔我会在某个夜里,跑进小屋,把烛泪放进一个小碟子里,用棉线搓成一根灯芯,埋在烛泪中,点燃末梢,一朵小小的花就在黑暗中诞生了。只是,那朵更小的花总是忽然谢落,可能我的栽培手艺太差,使它抵不过黑暗的重压。

⑥很喜欢点燃蜡烛的那一刻,每次我都是抢着去点,仿佛亲手造就了一份美好。当火柴头瞬间爆起一朵很耀眼的花,当那朵花唤醒了蜡烛的花,我心里的所有灿烂也被唤醒。总是对着烛光发呆,有时候写着作业,便不知不觉间神飞到那簇火焰的世界中去。在小小少年的心中,在朴素而无忧的时光里,总以为这份美好会一直一直在,以为蜡烛可以燃尽,家却会永远在。所以,我不喜欢吹灭蜡烛,要睡觉的时候,我都是先钻进被窝,用被子蒙住头,良久,掀开被子,黑暗已经充满了屋子,只是嗅觉里还残留着淡淡的烟痕。

⑦夜来了,花儿开了。或者,花儿谢了,夜来了。

那些曾经的好时光,都如烛花谢落,而那些温暖却没有凋零,长夜也没有到来,只是我却越走越远,离故乡,离童年。在烛光中渐渐老去的容颜,却在记忆里年轻如昨。很留恋偶尔的旧梦,梦里的一切,都曾是真实的感动。而我却明明白白地知道,遥远的烛光中的那一切,蜡烛花的芬芳里生长的往事,比梦更遥远。

⑨如今,除了一些特别的时候,蜡烛已经用不上了,甚至不敢再独对一朵烛花的美。重温点点滴滴的过往,就像我当年收集那些凝固的烛泪,用回忆的线捻成灯芯,希望重新开出一朵温暖来,哪怕是刹那,也会洇染长长的一生。

⑩不管多久多远,开在岁月深处的蜡烛的花,依然会温暖许多生命的苍凉。那朵暖暖的花儿,就在我的眼前微微地颤动,就像,心底那些悄悄的感动。

(选自微信公众号“包利民之沧桑载世”)

1.烛光映照着一个温馨的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个温馨的家的特点。
2.本文标题是否可以改为“记忆中的蜡烛”?说说理由
3.有人说,本文作者包利民的文字富有表现力,总能将一些平常的场景写得意味深长。请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又停电了,窗外的夜色一下子进来,天上星星的眼睛也瞬间亮了。(从加点词语角度)
②当火柴头瞬间爆起一朵很耀眼的花,当那朵花唤醒了蜡烛的花,我心里的所有灿烂也被唤醒。(从修辞的角度)
4.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5.作者为什么会对烛花有着自己的感悟?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2022-02-19更新 | 3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真正的善良

章中林

天下着雨,滴滴答答的,就像无数的苍蝇在耳边嗡嗡着,怎么赶都赶不走。忙了两天,事情还是没有处理好,明天还得再跑一趟,这不是难为人吗?我对着同事周树明发着牢骚。

他笑笑,好事多磨嘛,或许明天我们就能把它处理得漂漂亮亮的呢?你有没有发现,他们今天比昨天对我们客气多了,还把我们送到了门口。想想还真是,我当时怎么觉得他们只是出于礼貌呢?这样想着,心渐渐平静了下来。

我才转一个弯,就被一位卖水果的老妇拦住了。水果,新鲜的水果,便宜卖了,两元钱一斤。她佝偻着背,一头白发,拉着一辆板车,横在我们面前。这不是强买强卖吗?我拉着周树明,想从板车和墙壁的空隙中钻过去。他却停下脚步,弯腰挑起油桃来。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能有好果子吗?市面上油桃五元一斤,两元能买到好东西吗?我站在旁边唠叨着,他却踩了我一脚,哎哟,我叫了起来。他冲我笑笑,你要是着急,就上前吧。上前?带我来了,想甩了我,没门!

很快,他称好了水果——六元。想要手机支付,可是老妇却说她是老人机。那就付现金吧,可是我们俩兜里空空。望望前面七百多米的地方有一家商店,他说,自己可以向店家借六元给她,再用手机支付给店家。

我们一起往那家商店赶。我和周树明跑得很快,老妇落出了老远。周树明转身问老妇,要不要等她一下。老妇却说,不要等,她相信我们。周树明没有再等,却拉着我从人行道的绿化树下走到街道的中间。

送走了老人,我问周树明为什么要走街道的中间。他笑笑说,你没有看到老妇的慌张吗?我这样做只是想让她能看到我们。

我的心头一动——简单的一句话,看似稀松平常,却凸显了周树明发自内心的善良。望着他云淡风轻的脸,我忽然有些愧怍——他能推己及人,舍己为人,而我呢?

忽然想起那天去酒店吃饭的事。散席后,因为手提包落在了酒店里,我就急匆匆地赶回包间去拿。正准备推门而进,却被一位中年人拦住了。你这是干什么?”“我拿包。我对他嚷着。他却把我拉到了楼梯过道里。

原来,中年男人是酒店的老板。他之所以不让我进包间,是因为他刚才无意间推开包间的门,看到服务员阿姨在偷吃客人剩下的烤鸭和牛肉。这不是违反了你们饭店的制度吗?罚她啊。他却宽容地笑笑:有这个必要吗?制度是管理人的,不是伤害人的。

一句简单的话里,蕴藏的却是真诚和善良。我想,那个员工要是听到了也会感动吧。

也始终记得当年父亲做过的一件事。才承包到户的时候,家里大丰收,一万多斤稻子,就堆在稻场上。母亲担心放在外面,招小偷惦记,就让父亲搭了一个帐篷,带着我在旁边看管。

第二天半夜,父亲被外面窸窸窣窣的声音惊醒了,便也摇醒我。父亲拿着羊叉,打着电筒。我也抓了一把砍刀,跟着出来了。电光明亮处,一个矮小的人影。嗨,哪一个?父亲嚷了一嗓子,却没有动。我舞着砍刀,就要冲出去,却被父亲拦住了。一只野狗,赶跑就行了。父亲还是那么高声大嗓的。

怎么是狗?明明是个人,好像是刘村的二流子。我有些困惑,怏怏地说。哟,你的眼睛还不错啊。父亲打趣道。后来,才知道,父亲是故意放走他的——一个人,没有地,他总要吃饭啊!

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被善待,被尊重。真正的善良从来都不是镁光灯下的作秀,而是流淌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的真诚付出。它沉静安然,润物无声,它与夸大其词、大张旗鼓格格不入。而我们世界,也正因为这些带着人情味、烟火气的善良而变得温暖而幸福。

选自《羊城晚报》2019年9月8日

1.本文围绕“真正的善良”写了三件事,请根据提示概括另两件事。
(1)
(2)
(3)我和父亲在稻场防小偷,父亲却故意放走了小偷。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望着他云淡风轻的脸,我忽然有些愧怍。
(2)也正因为这些带着人情味、烟火气的善良而变得温暖而幸福。
3.本文多处语言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请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有这个必要吗?制度是管理人的,不是伤害人的。
(2)“一只野狗,赶跑就行了。”父亲还是那么高声大嗓的。
4.本文叙事很有特点,请从叙事的顺序、详略、表达方式等方面简要分析。
5.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我和同事周树明办事不顺,回来时又遇老妇拦路卖水果,我很生气,这不是“强买强卖吗”?同事却买了三斤。
B.酒店老板拦住我,不让我回包间取手提包,是怕我发现服务员阿姨违反了饭店的管理
制度受罚,体现了他的真诚和善良。
C.我和父亲去稻场防小偷,我看见小偷好像是刘村的二流子,父亲却故意说是“一只野狗”。
D.本文写三个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真正的善良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的真诚付出,善待人,尊重人。
2021-07-04更新 | 119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重庆市大渡口区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