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历史古风同人曲是基于已有的历史人物,根据他们的生平经历、经典著作、历史功过等进行创作的歌曲。它们大多曲调优美,歌词典雅。试结合所学,根据以下这首古风歌曲的歌词节选回答问题。

莫放穷愁入两眉(节选)

却绕新花认故丛/花是去年深红/却想山川常在梦/搔首又西东

日斜归去人间世/心迹相从/不同/才大古皆难用/可怜作相公

问征途/倚马春风已苍髯/白头想见旧江南/

溯江湖/握手沧波/无恬澜/何时明月照我还/……

固守千秋纸上尘/浮与沉/万谤自森森/

挟才乘气追往事/相值各青春/

只缘身在最高层/来时路/隔一尘/我有雄文

尽微言/饮冰君恩/力不任/天地安危/嗟未能

幸有江山如故人/偿平生/归去不逢僧……

(1)这是写给_________的歌曲,里面出现了他的两首名篇诗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给此人写一段50字左右的百科简介。
2024-04-2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古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病中无端极思成都忆得旧作录出自吟

(清)金圣叹

卜肆垂帘新雨霁,酒垆眠客乱花飞。

余生得到成都去,肯为妻儿一洒衣


【注释】①卜肆:行占卜的铺子。西汉道家学者严君平曾在成都卖卜,隐居不仕。②酒垆:酒店安置酒瓮的砌台。西汉才女卓文君曾放弃自己的优越生活,选择和文学家司马相如卖酒为生。③洒衣:(离别时)泪湿衣襟。
1.请联系诗歌前两句内容,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成都生活?
2.“肯为妻儿一洒衣”和标题中的哪个词语关系最密切?请联系作者的情感谈谈。
2024-03-1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各题。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苏轼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注释:①本诗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苏轼再次遭贬谪初到惠州时所作。②鸡犬识新丰:典故,刘邦为解父亲乡愁,在长安附近仿照家乡沛郡丰邑,建造新丰,将原丰邑的鸡犬也一块取来,都各自认识自己的家。此指广东新丰,在惠州北。③管宁,三国人物,东汉末年避乱辽东,三十七年才归。④苏轼自注:酒名,即岭南的万户酒。⑤此处的春色指酒。⑥寓公:寄居外地的贵族或是闲散无权的官吏。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抒发了苏轼想在惠州为家终老的感情。
B.诗中“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借以表达苏轼是无罪被贬谪。
C.诗中“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一句用了反衬的手法,以乐写哀,达到的“更显其哀”的强烈效果。
D.诗中“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表现他思念东坡老家的心情。
2.诗中划线句运用何种手法来传情达意,请简要赏析。
2024-01-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真题

4 . 离亭燕

张昇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①张昇(992—1077)字杲卿,一生经历了北宋由真宗到神宗国运渐衰的过程,这首词是他辞官退居金陵(南京)后所作。离亭燕,词牌名。②低亚:低垂。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怀古词,写作者退居金陵后登高楼所见,由眼前之景引发思考与感慨。
B.首句点明季节,不同于一般诗词写秋的萧瑟,而是写出美丽如画又恣意洒脱的秋景。
C.上阕中“浸”字写出长江水天相接的景致,接着描写了晴空澄澈、江波潋滟的画面。
D.下阕从远望天际到近看酒家,六朝变迁成为“闲话”,含蓄批评世人不关心国事。
2.请赏析“寒日无言西下”一句。
2023-10-31更新 | 3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真题
5 .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①选自《诗经•小雅》,这是一首“宴饮诗”,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写一群麋鹿在原野上悠闲吃草,呦呦鸣声和谐悦耳。
B.主人用美妙的音乐欢迎嘉宾到来,宴会上气氛欢乐舒畅。
C.嘉宾送来礼物取悦主人,夸赞主人品德高尚,如同君子。
D.主人拿出美酒招待,嘉宾和主人祝酒致意,其乐融融。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以鹿鸣起兴,营造了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
B.全诗用“嘉宾”与“我”对比,使形象鲜明突出。
C.诗歌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卒章见志,深化了主题。
D.诗歌通过重章叠句,逐渐将宴会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2023-09-2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3·宁夏吴忠·模拟预测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贺兰山的绿色烟岚

①和胡建洲上山,是在一个上午。

②前一天晚上,宁夏石嘴山一带难得下了一场透雨。雨后的天空高远瓦蓝,浅灰色的贺兰山似被谁擦过,清晰、巍峨。

③皮卡在王泉沟那条碎石遍布的道路上颠簸。有的地方路很窄,刚刚允许车子过去。伴随着车轮的碾轧声,能听见道路基石流泻的声音。我和同行的老李抓着头顶的拉环,神经绷得很紧。胡建洲则目视前方,神情轻松,整个人和车子一起起伏着,像是车子的一部分。他边开车边向我们解释,说这条路原来很宽的,封山后走的人少了,风吹雨淋,有的地方就坍塌了。

④他当年是王泉沟煤矿的副矿长。这里曾分布着多个采煤区,那时候,这里的天空是灰暗的,随便一股风刮过去,带起的都是微细的黑色粉尘。

⑤这样,胡建洲就有了两个颇具反差的身份:矿山治理前的副矿长,现在的护林员。当年他是开矿的挖山人,现在他是绿化的守山人。

⑥车子颠簸、回转、攀爬了好一段时间后,终于在一处平台停了下来。

⑦我们看到一个宣传牌,居中写着“贺兰山王泉沟生态修复工程”几个大字,下面一边是工程介绍,一边是绿化示意图。

⑧天更蓝了,空气洁净,视野开阔。那经过回填、削平、覆土的一层层台阶状若梯田,呈现出润泽的黄褐色,与远处干裂的土灰色山岩形成了很强的色差。对情况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贺兰山东麓植树,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那里都是石头山石头地,山高风大、干旱缺水,种树得先植土,种活一棵树比拉扯大一个娃都难。

⑨说话间,我们走到一个深坑前,水面和我们相隔四层台阶,每层台阶高十米,也就是说那个坑在我们脚下四十米深处。坑里有翡翠般沉静碧绿的一潭水。胡建洲说,那是当年开矿时挖的坑,费了很大劲,一挖开就渗水,结果那个坑一吨煤都没采上来过。他们管这潭水叫“鸳鸯湖”,以前水里有一对鸳鸯,后来不见了,现在还有一群野鸭咧!

⑩在这么高、这么早的山上,要植树种草,土从哪里来?水又从哪里来?听到我的这个疑问,胡建洲呵呵笑了,他指着右前方的一面山崖,让我仔细看。我手搭凉棚望过去,那面山崖显然被机械挖掘过,碎石闪烁的断面上,有多处倒三角形的黄土嵌在岩石之间。

⑪我们所在的那个平台,应该就是工程示意图中说的种植生态防护林的地方了。一片一人多高的红柳林郁郁葱葱,前面还有一长溜矮矮的火炬树。路两边种着旱榆树。猛一看,远处还是荒地。细看,其实已覆盖着似有似无的绿色烟岚。

⑫站在那些顽强而坚韧地生长着的植物面前,站在一说起草木言语都温软了的胡建洲面前,我感到了自己的肤浅。是啊,如果绿化贺兰山是那么容易的事,我们又何须此行?

⑬我正想着,迎面走来两只灰黑色的岩羊,一大一小,小的在前面,蹦蹦跳跳很轻灵,大的一步一步踩得坚实而稳健。“环境改善了,沟里的动物多了起来,岩羊最多。有两只岩羊不怕人,大的带着小的,好像就是它们。”胡建洲这么说的时候,小羊径直走了,大羊在我们前方五六米的地方回首张望了一下,漆黑的眸子闪出一丝光亮。它不慌不忙地走出很远后,钻进红柳林不见了。

⑭那两只羊,和胡建洲一样感知着这山间每一抹绿色和生气。它们用从容、善意和繁衍报答着这座山的深彻变迁。

⑮回到来时的停车点时,已过了中午。我问了他一个我一直想问的问题:从挖山人到守山人,心里是啥感觉?他说,以前是靠山吃山挖山,现在是为了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这里面成色肯定不一样啊。说完,他钻进车子,踩一脚油,向着大山的方向又回去了。

⑯望着远处高耸陡峻的贺兰山,我知道,那里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成千上万个胡建洲,正在默默地培植和守护着大山。贺兰山的绿色,正如烟岚般一点一点升腾起来。

⑰在那一片烟岚中,我仿佛看见了无数和胡建洲一样的绿化人、守山人,正把青春和信念浇灌在草木之上。

(《人民日报》杨军民2023年04月19日第20版)

1.请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第段划线句子如何理解。
3.“它不慌不忙地走出很远后,钻进红柳林不见了”说说其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文章在引用人物话语时多用转述,为何段用直接对话。
5.文章多处都有问句成段,有何表现力。
6.请结合人物事迹给守山人胡建洲写一段颁奖词。
2023-07-21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散文阅读
22-23七年级下·江苏常州·期末
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馆方想为“常州地方官”栏目设计一个互动问答游戏,唐代名相姚崇在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时曾担任过常州刺史,馆方选取他的一首诗歌:

夜渡江

姚崇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注:①渚:水中的小块陆地。②晦:光线不明,昏暗
请参与互动问答游戏,从下列赏析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夜渡江图,首联交待了画面的背景: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之色。
B.船行而人不觉其行,只是看见船边缆绳被拉得笔直,才知道船夫正在背纤而行,一方面是因为天色昏暗,远处景物不辨,失去了参照物,另一方面也直接写出江水的湍急。
C.夜色虽然晦暗,但江上由于水光映照,却可看见隐约的帆影,而这帆影在黑暗中好像点点悬挂在空中,犹如渡客提心吊胆一般。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夜间渡江的独特心境,可谓情景交融,构思别致。
2023-07-13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
22-23七年级下·甘肃庆阳·期末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2000双千层底

张晓惠

①纳千层底这念头,源于曹翠花老公公的一句话:“街上买的鞋,哪有过去家里纳的鞋软和养脚啊!”

②曹翠花就把做姑娘时纳鞋底的针线找了出来,只为让病中的公公欢喜一下。当那双黑面白底的布鞋被捧到老人的眼前,公公眼里竟有泪沁出:“孩子,这一针一线的功夫,难为你了!”

③看着老人因为一双舒适的鞋一连好几天欢欢喜喜,翠花忽然想到那日参加义务慰问时去的养老院:那十几位孤寡老人在老柳树边围坐着,晒太阳发呆。有这样的布鞋,想必他们也会如公公那般喜欢吧?

④她是个实诚人,想到就做是她的风格。下班后,她马上赶去养老院,逐一丈量老人的鞋码。她说干就干,拆开家里的旧衣裳,又去商店买白布,将面粉打成糨糊,在木板上一层又一层地糊鞋骨子。

⑤做这些事的时候,她眼前总是闪现养老院老人们将信将疑的眼神。她在下班后,一针针一线线地扎起了千层底。到底是多少年没做了,没两天,手上就被鞋底线勒出了道道血印子,儿女都奇怪:“你要做好事,街上有卖的!”

她只是笑笑,也不辩驳。后来,扎鞋底成了她每晚收拾完厨房后的必修课。那年重阳节,她拎着一大包布鞋走进养老院,为老人们一个个试穿,竟有几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哭出了声:“曹大姑娘是菩萨呢!”有位老人擦着眼泪说:“这辈子没有亲闺女,今日却穿上了闺女亲手做的鞋,”还有位穿着黄胶鞋的老人拿着布鞋左看右看说,这么好的鞋,哪舍得踩在脚下呢!她赶紧说:“大爹爹,穿吧,穿坏了我再给您做,”那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孤身老人笑着抹泪,追问:“姑娘说话当真?”她坚定点头:“当真。”

⑦她当时也没想到,为了这轻轻的一句承诺,自己就坚持了二十年:她当时更没想到,送给县养老院老人们的布鞋,在其他养老院老人心中荡起了涟漪。过了一阵子,乡镇养老院的院长带着老人们的信,守在她的家门口,她承诺了:“明年重阳节,我给爹爹奶奶送鞋去。”于是,这个叫翠花的女子将她除上班以外所有的闲暇,都交给了千层底。

⑧“3612个、3726个、4121个……”在发黄的纸本上,全县15个敬老院每位老人的脚是多大尺码,她都有记录。

⑨春花开了,蝉儿鸣了,秋风起雁子回归,冬日里雪花飞舞,二十个春夏秋冬,她纳了将近2000双千层底鞋,让县里每一个孤寡老人都穿上了她亲手做的布鞋。2000双!我这不会纳鞋底的人想想也知道这其中的艰辛,一只鞋底钠近1000针,2000双就是接近400万针!这还不包括剪样、糊布、做鞋口等工序花的功夫。纳鞋的时间,都是她在忙完繁重的工作和家务活后,硬挤出来的。子女们无数次夜半醒来,看到母亲在昏黄灯光下戴着老花镜穿针引线;单位同事来到她家,看到到处是糊好的“骨子”和一捆捆的鞋底;镇上的医生记忆犹新,这个叫翠花的女人曾跑来问能不能把牙齿“挫”平便于咬针;在外工作的丈夫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帮她四处借布买布,1斤布最多做3双鞋,这么多年做鞋,光布就用了300多公斤。老是有人问她这样为了啥?自个儿家境又不富裕。她憨厚地笑:“我就想着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在等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

⑩你看,她对着光拈起针,对着蒙着洁白棉布的鞋骨子,轻柔又用力地扎了下去,深深的一针又一针,她紧抿着嘴角的黑红面庞似有着无尽的笑意,她将针习惯性地在头皮上磨了磨,又一针针地扎进了鞋底……就这样,二十年如一日,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温柔善良的大爱情怀,都是朴实敦厚的牵挂与情义。

(选自《扬子晚报》2023年4月20日,有删改)

1.选文以“2000双千层底”为题,有什么作用?
2.请品读第⑥段的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为她补写此时的心理活动。
3.文中的曹翠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从第③段开始以第三人称“她”叙事,更利于直接、客观地展现故事情节,使文章叙事更加灵活自由,便于塑造人物、揭示主题。
B.文章第②段和第⑤段对公公的眼泪和儿女们的质疑的描写,是为了从侧面衬托曹翠花的高贵品质。
C.“一只鞋底纳近1000针,2000双就是接近400万针”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曹翠花为养老院老人做鞋的艰辛和伟大。
D.结尾一句既照应前文内容,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又点明“大爱情怀”这一主题,使人物形象更突出。
2023-07-13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真题——散文阅读
2023·湖南长沙·一模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许时用还剡

宋濂

尊酒都门外,孤帆水驿飞。

青云诸老尽,白发几人归?

风雨鱼羹饭,烟霞鹤氅衣。

因君动高兴,予亦梦柴扉。


【注】①许时用:诗人同乡老友。剡:剡湖,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嵊州境内。②诸老尽:宋濂与东南有才有志的知名人士刘基、章滥、叶琛等一道被朱元璋聘请重用。然而,仅十来年间,叶、章二人先后死去,刘基辞去官职,仅剩宋濂在朝,诗人对于以后能否像友人一样全身而归故里尚不可知。
1.下列各项对古诗理解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先交代送别地点:京城大都城外。下句抒发送别之情:“孤帆水驿飞”的“飞”字极言孤舟离去之快,暗含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
B.颔联以反问写诗人的无限感慨:当初有着青云之志的老友纷纷离世、离朝,自古以来又有多少人能顺利地功成身退呢?
C.尾联以直抒胸臆作结:你为回乡而无比欣喜,我也梦见你那简陋的房屋,儿时与玩伴的种种欢乐都如在眼前。
D.此诗虽是送别诗,却选用很多故乡风物:风雨、烟霞,是故乡景;鱼羹、柴扉,是故乡物,充满了故乡之思。
2.小青朗读这首诗的颈联,感觉其妙处与《天净沙·秋思》中几句诗相似,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表格,按顺序填写空缺的部分。
诗句手法分析效果情感
风雨鱼羹饭,
烟霞鹤氅衣。
列锦①这两句_______②这两句______
_____对比上句写深秋萧瑟景象,下句写温馨家庭生活,更凸显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以旅途异乡景象来抒发游子异乡漂泊的孤寂,对家乡温馨生活的怀念。
2023-06-12更新 | 2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陶诗教给人怎样赏味田园,谢诗教给人怎样赏味山水;他们都是发现自然的诗人。陶是写意,谢是工笔。谢诗从制题到造句,无一不是工笔。他开了后世诗人着意描写的路子;他所以成为大家,一半也在这里。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1.文中的“陶”指的是_____________,“谢”指的是____________
2.文段以国画技法形容两位诗人的写作风格,这样有何妙处?
2023-05-04更新 | 3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