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一篇散文中对两棵枯死的水蜜桃树发出了这样的拷问:真奇怪,这些果树是同时播种,长在同一片土地上,受到相同的照顾,品种也都一样,为什么有的冬天以后就活不过来呢?经过思考,他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想到,人世里的波折其实也和果树一样。有时候,面临冬天的肃杀,那些懦弱的人,就不能等到春天,只有永远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发芽的人,才能勇敢地过冬,才能在经历严寒之后还能满树繁叶,然后结出比剪枝以前更好的果实。然后,他对自己说:跨过去,春天不远了,我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
②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校名。
2 .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学校正在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在活动中,搜集了与“孝”相关的资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孝”字像一位年轻人背着一位老人,表示要让老人安度晚年。
B.“孝”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表明“孝”的观念产生得较早。
C.“孝,善事父母者。”若子女内心没有“敬”,就算不上真正的孝。
D.《二十四孝图》中的所有做法,至今我们依然要去严格遵从它。
2.下列句子中不符合“孝顺”主题的一项是(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B.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
C.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
D.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3.请模仿画线句子,将文段补充完整。

孝亲敬长,就是耐心倾听双亲长辈的教导,就像鱼儿一直倾听溪流的歌唱;就是真诚回馈双亲长辈的恩泽,_______;就是全力实现双亲长辈的期望,就像江河奋力前行终成海洋的宽广。

4.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结合下面漫画,说说作为儿女应如何善待空巢老人。

2024-06-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初心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简单、朴素。但是它会慢慢长大,就像一颗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又仿佛站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很长很长的道路。

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所谓初心,就是在所有的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的本心最近的那颗心。

你如何理解“初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 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欐(lì):屋的正梁。④堡坞: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地区。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甲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__。(填人名)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B.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C.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D.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3.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心之/似与游者相乐  自西山道口径北/三峡七百里中
B.见小潭/逾黄茅岭而下  乃记之而去/不知有汉
C.潭中鱼百许头/高二黍许  坻为屿/睥睨梁欐之形
D.四面竹树合/之可上  固劳而无用/问今何世
4.下列对文中句子翻译及理解,全都无误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着,缠绕着,摇曳着,牵连着,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理解:这几句写出了小石潭周围林木葱郁姿态优美生机盎然的景象,与后文的“四面竹树环合”也能互相照应。
B.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理解:这几句以动衬静,既写出了鱼儿的灵巧活泼,也让人感觉到潭水的澄澈。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翻译: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加诚实地感到造物者是有的。
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美丽的山水景色使作者坚定了“万物有灵”的信念。
D.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翻译:或许(有人)会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美好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理解:人们愿意相信,深藏于此地的美景是上天对那些被贬谪在此地的贤人赐予的同情,作者也认同此理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时所写,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________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________的不平之气。
2024-06-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本学期,学校八年级开展了“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低碳环保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全球气候变暖,冰山消融,海水上涨,动植物濒临灭绝……一系列灾难接踵而至。同处一个地球,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起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职责。为此,我们向同学们发出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倡议,让我们树立低碳理念,共创绿色家园。从此刻开始,请:

1.节约用电。请大家随手关灯,使用节能灯泡。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1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

2.节约用水。卫生间洗手后随手关闭水龙头;家里洗手、洗脸、洗菜的水可以收集起来冲马桶,淘米水可以浇花。

3.绿色出行。出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上学可以骑单车或步行。为了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生活,驱赶wù mái”生活方式的践行者,让绿色低碳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校学生会

2021年3月16

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请你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涤除 污秽 日月明 烟尘 逐去 河水碧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的绿色环保概念,但出于爱护环境、爱护生灵的朴素思想,有不少古诗文依然反映出绿色环保意识。下列四句古诗,最能体现“保护环境,爱护生灵”思想的选项是(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C.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请你为上面的倡议书再补充两条倡议,两条字数共计不超过30个字
2024-06-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诗文名句积累
(1)______,风烟望五津。
(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______________
(3)茅飞渡江洒江郊,______________
(4)韩愈《马说》中点明主旨,深刻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的愚昧和昏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024-06-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注释:①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②膏:肥沃。③娟然:美好的样子。④靧:洗脸。⑤掠:梳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          )数友出东直(       )
2.选出翻译句子有误的一项(     
A.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B.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明月都看不见。)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3.请用“/”标示划线语句的语意停顿(三处)。
于 时 冰 皮 始 解 波 色 乍 明 鳞 浪 层 层 清 澈 见 底
4.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5.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甲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触……(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 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幞(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6.【甲】【乙】两文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
2024-06-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作文

学完七年级下册前三单元,我们总会想起闻一多先生“深宵灯火”“惜寸阴”的一幕,被他的“沥尽心血”而感动;也总会想起《老山界》中红军战士在“之”字拐的路上相互鼓励一步一步走上去的一幕,被他们的乐观精神所鼓舞;还总会想起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的那一幕,被阿长的质朴触动心弦……

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活中,一定有人有事有景触动着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带来独特的难忘的感受,请拿起笔,以“总会想起那一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作要求:(1)不少于600字;(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不得抄袭、套作;(4)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4-06-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小题。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两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

1.《骆驼祥子》的作者是 _______,上学期学过他的散文《__________》(填写作品名)。
2.下面是王同学阅读该段所做的批注,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公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向往自由和独立的生活。
B.主人公怀揣梦想,风里来雨里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挣到了属于自己的车。
C.作者善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主人公生活的艰辛以及那辆车对他的意义。
D.选段语言幽默风趣,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所刻画的人物让人忍俊不禁。
3.有人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你结合《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6-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这双手

艾煊

①外婆今年八十五岁,做过前清光绪皇帝的臣民,没有文化,历经三朝。对我们这个时代出现的许多新奇事,她的思路不算怎么古板,这是不容易的。但她素有的生活习惯,要稍许改变一下,那也是不容易的。壁上挂有电子钟,她常常忘了去看,常常习惯于立到阳台上看太阳的移位。她十分熟悉一年四季太阳行走时留下的时间脚印。有时,天气闷热难过,她到处找葵扇,但常常忘了每分钟两千转的电风扇,一直摆在墙边的台子上。小孙子就不同了,从外边回来,毫不犹豫,立刻站到电风扇前,扭动开关,呼呼呼地猛吹。

②最近,媳妇买了台洗衣机。外婆听说要把衣服交给机器去洗,她实在放心不下。机器没有灵性,洗起衣服来,会不会仔细小心、轻手轻脚?会不会把薄如纸的旧汗衫搓破?领口、袖口这些顶容易惹脏的地方,它有耐心细搓慢漂,一一洗干净么?外婆的一生是在灶台与洗衣盆边度过的,对洗衣机的工作能力、服务态度,她比全家任何人都更关切。

③她的右手,攥成拳头后,中指和无名指常常无法再伸直,无法回到原来可伸可屈的状态。必须用左手把右手的这两个指头,从环屈状态中一只一只扳回来,扳直。这是她年轻时,冬天在河边冰雪水里洗衣服冻出来的关节病。

④外婆家里有一只洗澡用的圆木盆。有许多年,无论冬夏,每天她都要洗出好几木盆的衣服。早上一批批晒干了,中饭后再洗一批,日日如此。那些衣裳,大多是家在外地的染坊、糟坊、糖坊厂里大师傅们的。他们都把衣服送给外婆洗,有的是包月的,每月酬金铜板一吊;有的是零星送来的,衣裤长衫一两个铜板一件。

⑤衣服先在木盆里用手搓好,再拎到大河里去洗。河边的条石是当时镇上妇女们洗衣裳的场所。每天早上,外婆和妇女们在沿河条石上跪成一排,用棒槌一记记地捶击衣服。渡桥当中桥路两边的船头船梢,是妇女们清漂衣服的活动码头。这里正当河中央,水深、流急,跪在渡桥边上漂衣裳,比河边又省力又可以漂得很清。

⑥在河边条石或河中渡桥上洗衣服,头上都是没有遮拦的。夏天,外婆常常趁天快亮时洗衣,早饭后就跪到船桥上去漂。中午还要顶着毒日头再来跪一次。冬天,河上风紧,水又彻骨地凉,她依然日日跪在河边,寒风中的那双手           

外婆年轻时,行动像风一样,一会(     ) 到灶间, 一会(     )到洗衣盆边。日里做饭、洗衣,晚上补衣裳、纳鞋底。本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外婆再也不需要为挣几个铜板冬天下冰河,夏天顶毒日,洗衣服算不得很重的家务劳动,但外婆洗衣服,不是家务劳动,是社会服务。圆木盆,每天要洗好几盆脏衣服,她不能一天不洗衣,那是那些年中她为全家谋生的重要手段。在苦役般的繁重劳动中,她的指关节弄坏了,不能自由地伸屈。气管炎也是冬天河边的北风、冰雪水造成的,已经变成了几十年的痼疾。现在,甚至连夏天的深夜里,也不断有咳嗽哮喘来折磨她。

⑧新中国成立后,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外婆再也不需要为挣几个铜板冬天下冰河,夏天顶毒日头去河边洗衣裳了。她那双常年劳作的手,头一次得到了解放。这双手,几十年间将千千万万件脏衣服洗净、烫平、叠齐,让人们体面地穿在身上,开开心心地去走亲眷,去吃酒宴。

⑨她那只关节不灵便的手,应该休息了。但劳动,已经成为她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不洗衣服,她感到闲得难过。一个折中的方案,外婆只洗自己的衣服,但她还嫌不够,一定还要加上小孙子的衣服。

⑩没想到,到了八十五岁银雪满头时,一下子又来了个洗衣裳的机器。几十年的老习惯,全让这个陌生的机器弄乱了。她不时站在洗衣机前,看着衣服、被单在水里旋转、翻滚,像鲤鱼抢水一样,击起欢乐的水声和浪花。机器很乖巧,很尽职。衣裳洗得很干净。领口、袖口不存污渍,薄如纸的旧汗衫也看不到一点损伤的痕迹。机器在勤奋地洗衣裳,外婆的手却闲着。她的手第二次解放了,但她却十分不习惯这次的解放。

她在洗衣机前看了许久,终于摇头叹息地自言自语:“这是什么人的手,造出了这一双巧手。

1981年8月

(选文有删改)

1.文中写到外婆的手有“两次解放”,这两次解放分别指什么?
第一次解放指:
第二次解放指:
2.结合上下文在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括号中,补写两个贴切的动词,并说明原因。
3.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根据提示的方法,在文章第⑥段横线处补写一段话,对外婆洗衣服时手部的细节进行描写。(30-50字)
方法提示:

1.对所描写的部位进行分解:手——手腕、手背、手心、关节、手指、指甲等。

2.细致观察所描写的部位:手——动作、颜色、形状、质感等。

3.语言表达: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4.读完文章后,你认为《这双手》是否可以选入教材第三单元?请结合文章内容和教材单元导语,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阐述理由。

单元导语: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境界。

2024-06-0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