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85 道试题
1 . 班级开展“走进名著,对话作者”的活动,请你以“一位忠实读者”的名义,给《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或《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写封短信,交流你的阅读感悟。
2022-02-16更新 | 78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法制课堂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同学们要知法、学法、用法、懂法、守法。
B.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C.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D.北京冬奥会凝聚了和平、团结、进步的时代强音,展现了“一起向未来”的澎湃力量。
2022-06-20更新 | 1393次组卷 | 1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B.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据业内专家估算,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D.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2017-12-12更新 | 5551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真题
4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宅

白居易

小宅里间接,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

庾信园殊小,陶潜屋不丰。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


【注释】①庾信,六朝末期的一位大诗人,
1.“小宅”除了“小”之外,还有哪些特点?
2.诗中提及庾信、陶潜二人,有何用意?
3.下列语句中,对自己住处的态度与《小宅》一诗最不相称的一项是(     
A.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022-07-31更新 | 737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三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甲乙二文,回答问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采药至衡 (       )               ④深入忘(      )
2.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
                  广         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4.【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          一词相仿。
5.【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甲乙两文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022-02-13更新 | 71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现代文阅读。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8版,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2)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4.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2019-06-17更新 | 3665次组卷 | 4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下列关于名著阅读、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这首诗表达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最真挚的爱。
B.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明末清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D.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022-07-16更新 | 1354次组卷 | 13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
真题
8 . 古诗文默写填空。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3)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率师北伐、收复失地和建功立业的愿望。
(4)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赞美为实现民族复兴而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
2022-08-30更新 | 70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真题
9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一首诗仅有方寸大小,一阕词不过寥寥数行。文人们或叙事或怀古口或咏物,或抒情,用感性的yùn律将人生的体悟吟咏为一首首传唱不息的历史歌谣。读诗词,人们可以得到审美享受:心之精微、情之真挚、诗之工巧、词之别样。在反复的吟诵中,潜藏在诗词内蕴中的精神、价值观或生活方式渐次浮现,同此哀乐,古今共赏,传承千古。而那些流传至今的精神信仰、价值追求,不正是历史带给人们的世间况味与人文思考吗?

(1)给语段①处填写拼音,②处填写汉字。
①寥______       ②yùn_____
(2)语段方框内应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顿号   逗号B.逗号   逗号C.逗号   顿号D.顿号   顿号
(3)下列与“历史歌谣”短语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诗词内蕴B.生活方式C.流传至今D.世间况味
(4)将文中画线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7-06更新 | 56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
真题
10 . 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中国绘画的“留白”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4)置身于青草碧透、花瓣纷飞的美景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7-01更新 | 64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